黃愛鑾?周玉達?羅華福
摘要:采用實地考察和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從體育審美的視角對黎族老古舞文化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發現,黎族老古舞不僅具有造型美、姿態美、節奏美、動作美等特點,而且還有地域性、民族性、娛樂性、健身性等文化特征,在大力傳承發展非遺文化的大背景下,對黎族老古舞的美學進行探究,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發現老古舞的內在美,更好的傳承發展老古舞文化,而且還可以為其他民族研究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理論參考資料。
關鍵詞:黎族老古舞;體育審美;闡釋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活動項目是伴隨著少數民族的形成、發展而產生的,它是各族人們為了生產勞作、征服自然、維護自我和生存發展而不斷創造的智慧結晶。如現代的體育與舞蹈就是各族人們生產生活,征服自然,維護自我的產物。早些時候體育與舞蹈其實是交織在一起發展、流傳下來的,許多活動項目既有藝術的溫文爾雅,又有體育的威武壯觀。黎族老古舞便是其中一項,它的形成發展與海南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民俗心理、價值取向及其審美意識密切相關,而且具有民俗、體育、舞蹈與音樂文化內涵。如果我們說它是一項藝術文化,那么通過認真分辨,你會發現它不僅蘊含著黎族藝術和體育文化內涵,而且還隱藏著許多內在美。它就像其他民族的傳統項目一樣,即表現出民族的美感形象,又浸滲著民族的審美觀念。
一、黎族老古舞活動概述
黎族是中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其主要聚居在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上,它是歷史上開拓海南島的原祖先。黎族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勞動當中創造了許多優秀的黎族傳統文化。其中,老古舞便是原生態的黎族傳統活動項目之一。它起源于黎族祖先崇拜,表現出黎族人民原始社會刀耕火種、狩獵、捕魚、人類繁衍以及祭祀祖先等內容。老古舞民俗活動情節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恭請祖先神靈”,主要由老古舞傳承人念白“恭請祖先神靈”,并帶領著眾參與者圍著活動場地的4個舂臼環繞行走。第二個部分“恭迎祖先神靈”,老古舞傳承人繼續帶領著眾參與者圍著活動場地的6個舂臼繼續環繞行走,表示迎接的路途長遠。第三個部分為“子孫后代與祖先神靈們同歡同慶,并向祖先神靈們匯報子孫后代的生產、生活以及后代繁衍等狀況”,匯報的內容分別有:點種山欄、狩獵、捕魚以及爬禿等內容。第四個部分為“恭送為子孫后代消災解難的祖先神靈們歸去”,老古舞項目傳承人邊用剪刀邊剪開竹子間的草繩,邊帶領著所有參與者在竹子間曲折穿行,當所有的草繩結全部被剪開后,表示四方祖先神靈們已經幫眾人化災解難。
二、體育美學介紹
體育美學是體育科學的學科之一。運用美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體育領域中美學規律、本質和特點的科學。主要去發掘運動過程中美的發展和規律,諸如運用優美的身體活動和體態變化等手段,反映人體美、運動美和精神美等內容。由于意識形態不同,各專家學者對體育美學的研究內容、對象和方法有較大差異。例如:黃捷榮在《體育美學教程》一書中,他把體育美分為身體美、運動美和精神美。而黃渭銘在《體育美的真諦一談體育美的本質特征和表現形式》一文中提出,體育的美主要包括柔性美、剛性美、整齊劃一和對稱平衡美等四個方面。因此,我們認為體育的美包括很多方面,下面我們從身體美、運動美和精神美等幾個方面來分析黎族老古舞所包含的美學特點。
三、黎族老古舞活動中的身體美
(一)姿態美
姿態是表現人體的一種無聲語言。而姿態美是指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優美的身體姿態。而黎族老古舞活動中的姿態美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人們在表演各個項目活動中表現出動作的優雅與柔美。如:人們在活動中,通過站立、行走、環繞、回首、旋轉、收膝等優雅的姿態給人以優美的感受。另一方面表現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英勇奮戰、不畏艱險、復雜多變的動作和超然絕俗的技巧等特點。如在表演“狩獵”時,狩獵者身著黎族特色服裝,他們有的手持弓和箭,有的手執棍和竿,張牙舞爪地揮向向空中,其粗獷的動作和宏偉的氣勢,顯現出其健壯的姿態和強悍的身影。
(二)造型美
黎族老古舞是一項群體性活動項目,參與的人員眾多及陣勢龐大是老古舞的特點之一。活動中有手舉各式各樣的照明燈,活動角色有點種山欄、狩獵、捕魚以及爬禿等,不同的角色會表演各自的內容。根據表演內容的需要逐漸延伸出幾十種活動造型。造型在活動的過程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活動中表演的狩獵部分,通過參與者擺出動物的形狀、狩獵者擺出的射箭動作,都處處表現出了完美的造型。
四、黎族老古舞活動中的運動美
(一)動作美
老古舞是一項全身性的民俗活動項目。活動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是所有參與者分別圍著4個和6個舂臼環繞行走,故由“走、跑”等身體動作組成。第三段是參與活動的主要成員利用不同類型的道具協調配合表演狩獵活動、捕魚活動、爬禿活動和點種山欄等內容后,所有參與者跟隨著敲鑼打鼓聲跳拋手舞、踢腳舞,故該段由“走、跑、跳、射、蹲、閃、拋手、踢腳,擺手、體轉”等多種身體動作組成。第四段是所有參與者繞著門字型竹排靈活地蜿蜒穿行,故由“走、轉體、環繞”等身體動作組成。從老古舞的動作內容來看,除去了模仿動物中的一部分較難學的動作,其他的動作都非常協調自然、優美大方、活潑生動,它構造出了黎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場景,是一幅優美及獨特的藝術作品。
(二)節奏美
老古舞是一項大型的民俗活動項目。在開展活動項目的前幾天,老古舞傳承人就會組織村里的十幾個人準備活動所需的物品和搭建一個大型的“八卦陣”。物品主要包括弓箭、獵槍、長柄大刀、捕魚工具、12個舂臼、燈籠、草繩、服裝及演奏樂隊所需的大鑼、小镲、唎咧、嗩吶和鼓等黎族傳統樂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后,活動在空曠的場地拉開大幕,眾多角色紛紛根據樂隊的節拍投入其中,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當動作進行到比較快而節奏又比較明顯部分時,練習者們的激情就開始真正的得到釋放,跟隨著音樂里面的特點,一起吆喝,同時隨著敲鑼打鼓聲,跳起拋手舞、踢腳舞,并時唱黎族山歌助興,這樣的景象讓人感嘆這是生活中一道美的
風景線。
五、黎族老古舞活動中的精神美
(一)意志美
老古舞是黎族當地民眾生產生活、精神世界、價值取向及民族性格的集中體現。通過開展老古舞活動不僅能傳授老古舞基本動作內容,而且還能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和精神財富。因為在舊社會時期,黎族聚集地屬于比較封閉及科學知識相對落后的地區,黎族先民們世代肩負著生存的壓力。人們在面對各種自然災害及疾病時,無所適從。而老古舞自開創以來,就一直深受黎族同胞的喜愛,其主要原因是它使黎族人們覺得自己能夠控制和影響周圍的環境,自己才是命運的主人,它能撫慰人的心靈并給人增強安全感,讓人勇敢的面對生活中各種困難。同時它能培養黎族后代樂觀向上、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及頑強拼搏的性格和人生態度。同時重溫黎族祖先的豐功偉績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而且可以激勵和教育子孫后代要不斷進取、勤勞勇敢及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當中各種困難。
(二)凝聚美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不斷變大,加之近年來計算機及手機網絡技術的日益發達,在社會上興起了“宅”一族,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互助互學、促進交往、溝通情感的社會交際能力。而黎族老古舞是一項群體性活動項目,活動里不僅包含著眾多的角色,而且活動中每一個角色的分工和任務也不盡相同。整個活動過程需要所有參與人員一起攜手并肩,齊心合力,相互配合才能完美的完成活動的內容。即使是活動的旁觀者,也能在觀看中自覺不自覺地進入角色,為老古舞的精彩表演歡呼與吶喊,由此可見,通過老古舞儀式活動,不僅能把黎族村民們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溝通感情,而且還能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更是緩解黎族村民之間沖突的感情紐帶。
(三)歡樂美
老古舞是黎族人們重要的祭祀活動。解放前,村里舉行老古舞活動時,全村男女老少都會穿著盛裝出場,就連鄰村的村民們聞訊都會紛紛趕過來圍觀。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后,參與者通過走、跑、跳、拋手、踢腳、擺手、轉體及表演狩獵、捕魚、點種山蘭等多種身體動作,能有效的提高人的協調性、靈活性及耐力、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同時通過明快的敲鑼打鼓聲和村民們的歡呼聲和吶喊聲,使整個村莊充滿了歡騰的喜氣和活力。因此,通過開展黎族老古舞活動不僅能全面發展人的身體素質,而且還可以使人們從平時單調乏味的生產勞作當中解放出來,身心得到放松。這對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勞作的黎族村民們來說,這無疑就是一次身心得到放松、宜泄和調劑的好機會。
六、結束語
黎族老古舞是黎族人民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著民俗體育表演的審美特征,它包含著姿態美、造型美、動作美、節奏美、凝聚美和歡樂美等。它既符合現代體育審美特征,又具有黎族民俗的特殊魅力。因此,大力傳承發展黎族老古舞文化,對增進黎族人民的凝聚力、民族自信心以及黎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愛鑾,等.黎族老古舞活態傳承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7(3).
[2]百度百科.老古舞[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
[3]黃河,等.贛南客家燈彩民俗體育表演的審美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6,10.
[4]張艷芳.畬族民間體育審美內容及其表現形式[D].福建:集美大學,2017,4.
[5]吳昌群.湘西土家族擺手舞體育審美的闡釋[D].湖南:湖南大學,2014,4.
(作者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