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高翔
摘要:本文以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為例,分析了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體系的構建原則與策略。旨在發揮高校資源支持“健康中國2030”政策落實的體育教育引導優勢,形成全民健身的共享機制,創建全新的社會體育俱樂部體系模型。
關鍵詞:社會體育俱樂部;高教園區;組織體系構建
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基于資源共享理念的全民健身發展,促使高校體育俱樂部向社會體系延伸。而這樣的發展模式,也有利于推動高校資源向社會供給,形成支撐全民健身體育事業的不斷完善與發展。為此,本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為設計范本,提出高校體育俱樂部在社會發展延伸中的組織體系構建策略。現做如下分析。
一、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在全民健身發展中的優勢分析
(一)資源優勢
在高校發展社會體育俱樂部模式的過程中,高校具備了兩項社會體系中相對匱乏的資源因素,而這樣的優勢也是支持高校完善體育俱樂部向社會方向延伸,形成共享機制的基本條件與要素。一方面,是資源硬件優勢。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目前的十五所高校中,體育場館建設較為完備。其中,足球場21個、綜合體育館16個、室外籃球場289個、排球場86個、網球場92個、乒乓球桌508張、羽毛球場地82個、健身房21個、體操房29個、游泳館2個。這些硬件設備既是高校的教育硬件資源,也是拓展社會體育俱樂部的重要資源優勢。另一方面,是人力資源的軟件優勢。目前杭州下沙高教園區內的十五所高校中,其選修類體育課程尤為豐富,專業教師的比例和特色體育項目的開發也在不斷加強。而高校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專業知識,雖然無法進行獨立指導教學,但是在各高校專業教師的輔助下,可以作為社會體育俱樂部的人力資源配給。有助于提升體育教育質量,進而形成高校與社會的共同培養功效。
(二)環境優勢
在資源優勢中能夠發現,高校硬件資源與軟件資源與社會資源形成的雙向互補與支持,對于社會體育俱樂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資源優勢。而環境優勢則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人文環境氛圍,對于陽光體育、終身體育、健康第一、快樂體育、以及多元化體育等現代體育教學理念的傳遞與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校園內的人文環境與社會中商業機制的健身會館存在本質區別。前者以教育發展為核心訴求,屬于公益性顯著的社會服務功能輸出。后者以盈利目的為主,相對的公益性有所弱化。而高校學生所具備的健康心態和年齡優勢,正是高校發展社會體育俱樂部的人文環境優勢,可以作為支持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原
始動力。
二、依據場地條件和專業特色設定社會體育俱樂部的活動項目
在發展社會體育俱樂部的過程中,各大高校應當根據自身的環境優勢和特色,開發適合本校發展的社會體育俱樂部的活動項目。本研究根據目前杭州下沙高教園區各大高校的具體條件,設置了體育俱樂部的特色發展方向,如表1所示。以足球俱樂部、游泳俱樂部、羽毛球俱樂部、籃球俱樂部和田徑俱樂部的發展條件與特色聯系為主導,進行如下分析:
(一)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足球俱樂部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建設有標準一片11人制足球場地,兩片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唯一的五人制足球場,同時配備了專業足球教師。2017年該校獲得了浙江省校園足球高職高專男子組冠軍,具備了開設具有足球特色的社會體育俱樂部的先天優勢。其活動項目的具體內容可以設定為業余賽和友誼賽等模式。業余賽可以由本校校足球隊和社會體育俱樂部的足球隊進行定期比賽,在活動內容中深度開發足球運動的社會連接性與交流性。而友誼賽則可以邀請社會團體來校指導,促進足球俱樂部的運營模式改善,最終達到優化社會體育俱樂部實踐基礎,發揮特色足球俱樂部的大眾體育健身優勢。
(二)浙江財經大學游泳俱樂部
下沙高教園區校園目前有兩個游泳館,其中浙江財經大學游泳館雖然在2014年7月1日起實行對外開放。在很大程度上并未拓展較高的群眾娛樂基礎。而拓展社會體育俱樂部的過程中,可以將本校具備游泳特長的專業學生作為主要的俱樂部輔導教練員。通過招收初級學員的方式拓展社會游泳俱樂部的模式。在發揮場地優勢和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加強社會俱樂部與校園文化的內在練習。通過補充和拓展游泳俱樂部的服務功能,促進社會體育俱樂部的特色活動項目快速發展并良好運行。
(三)浙江工商大學羽毛球俱樂部
浙江工商大學現有杭州下沙高教園區配套設施最為齊全的現代化羽毛球場館。而且羽毛球專業課程的開展為社會體育俱樂部的相關活動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同時開展了多屆“健身杯”教職工羽毛球團體比賽,具有比賽活動的組織經驗。可以在適當調整本校羽毛球場館對外開放時間后,由該校羽毛球社團組織開展社會體育俱樂部的宣傳與構建。最終由校方提供羽毛球場館,由校羽毛球社團組織管理,突出毛球俱樂部與高校資源的充分對接,發揮高校公益性的主導優勢。
(四)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籃球俱樂部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的校男子籃球隊,在2017年11月21日榮獲了浙江省大學生籃球聯賽高職高專A組冠軍,正是開展籃球俱樂部的最佳時機。既具備了場地基礎也具備了文化優勢,能夠通過其校內籃球文化的優勢激發社會群體的普遍參與熱情。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應當把握發展時機,在設定俱樂部營運模式和消費價格之后,組建本校社會籃球俱樂部吸引社會群眾的廣泛參與,進而推動社會體育俱樂部的籃球特色活動項目推廣。
三、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根據高校硬件資源條件,調節開發時間與開放比例
在構建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體系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全面考量體育場館與相關設備等硬件資源在時間利用率上的本質問題。高校自身的體育教學時間必須有所保障,而在校學生的課余活動量也需要有所保留。在此之外的體育場館空閑時間,可以作為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的開放時間。以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浙江財經大學為例,其占地面積為1263.8畝,總建筑面積66.96萬平方米,具有體育場館設備齊全。而在校學生的課程比例較大,體育場館空閑時間較長。可以在適當調節體育場館的開發時間與開放比例時,根據自身的硬件資源條件進行規劃,以教學時間、校內社團活動時間、學生個人活動時間為前提,在額外的場館空閑時間中進行開放。從而保障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俱樂部平衡發展。
(二)依據社會健身主體需求,設定高校學生輔助性參與
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是否能夠順利運行,取決于社會健身愛好者的參與度。如果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能夠提供相應的體育知識、運動指導、健身規劃,勢必能夠激發群眾參與熱情。以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杭州師范大學為例,其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健美操、瑜伽、普拉提、藝術體操等特色體育項目的學生比例較多。那么這些學生在具備科學的健身知識的基礎上,擁有先進的運動知識體系,是促進社會體育俱樂部組不斷發展的原始動力。
(三)深度開發校園健身文化,彰顯高校學生運動積極性
校園健身文化是全民健身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是否能夠吸引到社會群體的廣泛參與,取決于校園文化的輸出效果。因此,高校需要針對自身的健身文化深度開發,并從中彰顯出高校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與熱情,支持社會體育俱樂部的宣傳機制發揮出傳播效應。以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浙江傳媒學院為例,其公關禮儀、文藝編導、網絡新聞、攝影、藝術文秘等特色專業的學生,可以在校園健身文化的宣傳與策劃中發揮專業優勢,設計并組織校園健身文化活動。這樣一來則可以在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體系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宣傳機制,以學生的感染力影響社會群體的運動習慣與運動精神,進而增強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的社會群體接受程度。
(四)調查維護成本消費結構,補充體育俱樂部經營條件
在構建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校園體育場地內部設施的維護成本進行深入調查,以必要性成本維護資金作為設定收費標準的指標。浙江工商大學、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等,都開設了經營管理、市場營銷,以及財會等專業。統計并核算社會體育俱樂部的運營成本,以及當地消費指標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充分調查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當地社區居民的消費水平,盡量保持維護成本與消費水平的對接性,以便支持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模式的市場運行條件開發。此外,體育場館和相關體育設備不僅需要定期維護,同時需要定期更新。那么在社會體育俱樂部運營期間,不僅需要評估設備維護成本,同時也需要將后期更新成本考量在內。同時需要設定內部會計核算系統,通過合理支配維護成本、更新成本、服務成本、運營成本、宣傳成本等多項資金的合理搭配與使用,補充體育俱樂部經營條件,形成長遠發展的合理運行狀態。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育資源相當豐富,利用這些資源與社會對接,形成完善的共享機制,是構建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體系的初衷。但是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各大高校,也需要充分考量自身的軟硬件實力,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合理規劃維護成本與運營費用,才能支持杭州下沙高教園區高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體系的全面構建。進而為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支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進一步落實。
參考文獻:
[1]焦健華.高校體育俱樂部運行機制的分析研究[J].運動,2017(09):71-72.
[2]胡超.論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未來與發展,2013,36(05):80-83.
[3]楊文英,龐國忠.基于系統工程視角下的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24(12):109-112.
[4]史一欽,周亦瑾.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管理體系及運行機制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11,30(02):60-61.
(作者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