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鑫
摘 要:在市場經濟中,注冊會計師行業起著“經濟警察”的作用。隨著當代經濟不斷發展,市場上虛假陳述頻頻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下注冊會計師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但隨著虛假陳述案曝光的層出不窮,注冊會計師在公眾面前的公信力大大減退。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沒有得到明確。于是, 為了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和重樹注冊會計師行業公信力,增強對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制度的研究顯得很重要。本文闡述了注冊會計師對信息披露的相關責任,分析了虛假陳述的危害性并分析其原因,對存在的問題作出完善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披露 虛假陳述 法律責任 注冊會計師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134-02
1 注冊會計師在證券市場中的責任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歐美國家有所不同,我國踏入證券市場的時間比較晚,但從一開始就吸取了世界各國的經驗,剛開始就有了法定審計。根據中國的“公司法”,“證券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根據規定,上市公告書披露的財務信息要經過審計。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在證券發行的一定時期后,若想要上市則必須將上市公告書進行披露。此時注冊會計師的職責就是對上市公告書中披露的財務信息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
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為了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合法有效性,凡是公開發行公司信息披露中涉及財務會計信息的,需要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2 目前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體系
信息披露制度也稱為公開披露制度,早在英國 1844 年《公司法》中就有所說明,它主要是指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監管部門的規章、證券交易所的規定,將證券發行、交易等的相關信息向公眾公開披露的一種制度。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公司和投資者的需求也在日漸增強,這種情況使得政府監管部門和聯合民間組織也愈發的重視,之后在原來的會計信息制度的基礎上新加入了會計規范和審計規范,使其從最簡單的證券立法變得更加的完善和健全。
虛假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使投資者的利益遭到損害,投資者因此對其市場漸漸失去了信任,使證券市場的發展也遭到了破壞。證券市場披露的信息,是作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直接參考,而信息的虛假與不真實的披露隱瞞公司的真實情況,因而導致投資者進行錯誤決策,直接損害了其利益。誠信原則是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原則必須遵守。但隨著一系類造假案的曝光,投資者投資的信心遭到了嚴重的動搖,公開發行的公司的形象在公眾面前也大打折扣,公眾失去了對其的信任,嚴重影響該上市公司發展前景。市場“三公”原則也遭到損害,證券市場秩序遭到了干擾和破壞。中國作為新興的股票市場,市場體系還有待完善,虛假信息披露,提高了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的困難程度。市場的“三公”原則作為證券市場秩序的維持工具,維護著投資者的利益,在證券市場中的占特別重要的位置。但如今由于虛假信息的存在,信息的披露者為投資者提供虛假的信息,使信息披露的公開原則遭到破壞,沒有了正確的信息披露自然就談不上投資者交易的公平,市場秩序被破壞,違法者得到的利益多于遵法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規范,證券市場將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態。
3 注冊會計師參與虛假陳述原因的分析
民事賠償制度不完善,注冊會計師違犯法律責任的成本低,目前由于造假成本太低,很多公開發行公司就存在對虛假信息的迫切需求,這也是導致注冊會計師屢次參與虛假陳述的關鍵性因素。近年來注冊會計師參與信息虛假陳述的案例屢見不鮮,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性。所謂的民事責任主要是因注冊會計師自身違規違法而應賠償受害人的損失的責任。其功能有補救受害人利益,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但其實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很難得到保護,因為投資者相同的權利,因此它們的利益經常受到傷害。雖然我國在證券市場民事賠償制度方面正在逐漸完善,但我國的法律責任在涉及到民事責任方面還是很少,而且對于民事責任的規定也不多,大多數都只是模糊提一下并不完善。在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發生時,法院是通過對現行民事訴訟法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很少考慮其特殊性和專業性,導致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到破壞。從我國的現狀看,對注冊會計師的懲罰,主要是通過行政處罰,處分、批評、罰款等。但由于這樣的處分威懾力不夠,罰款的金額小而且對違法者本身并不能造成很大的利益傷害或者名譽傷害,所以違法者根本就沒有特別重視,根本起不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性作用。
3.1 審計收費低,審計市場的平均職業水平低下
首先,由于目前我國關于注冊會計師報考的資格有所下降,不受專業限制,大專及以上就可以報考,這里不乏會出現一部分人并沒有系統地學過審計知識,專業知識不足,并且缺乏工作經驗,專業勝任能力也會讓人產生質疑。其次,我國會計事務所競爭力大,由于上市公司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水平并不了解,審計市場的基本收費往往都會高于公司愿意支付的,再加上當前市場的競爭力大,導致注冊會計師執業的水平也跟著降低。另外,很多公司故意選擇小型會計事務所目的是為了能取得合格的審計報告。因此審計市場常會成為“檸檬市場”。因此職業水平高的事務所反而無法生存,而執業差的繼續生存著,由此審計市場出現“逆向選擇”效應。
3.2 被審計單位處于買方狀態,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不足
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現在以一種交易關系存在,其中處于買方地位的是被審計單位。由于會計事務所年審計的收入豐厚,該行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大,而現在市場正處于一種供給大于需求的狀態。審計業務的供給大于需求,在市場中需求方占有著主導權,被審計單位在選擇交易對象,決定交易價格和確定交易標準方面都有主動權。注冊會計師就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此時其獨立性往往很容易喪失,為了本身最起碼的生存,迫于生計注冊會計師往往會服從被審計單位的要求,粉飾其公司利潤虛假披露其會計信息,此時獨立性就毫不存在了。
4 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中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體系的完善
4.1 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個人的懲罰力度
加大行政責任的威懾力,除了基本的批評、罰款和警告這些基本的處罰外,還應加強處罰力度,如實施撤銷執業許可證、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吊銷執業執照等處罰,情節嚴重的可以考慮入刑。因為注冊會計師行業本就是以“獨立、客觀、公正”立身于社會的,誠信是注冊會計師執業最基本的原則,沒有了誠信,其出具的鑒定報告就毫無權威性可言,注冊會計師這個行業就失去了應有的公信力。
4.2 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明確注冊會計師承擔的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了無論是“故意”還是“重大過失”所導致“惡劣影響的”注冊會計師都應追究其刑事責任。其中什么算是“造成惡劣影響的”?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目前我國沒有專業判斷標準來區分“重大過失”、“普通過失”和“故意”。因此,在立法上首先應該對“普通過失”、“重大過失”、“故意”、“惡劣影響”的判斷定個具體標準。其次應當相應上調注冊會計師犯罪在《刑法》中的處罰力度。
4.3 建立完整的注冊會計師民事賠償制度體系
為了使投資者在虛假陳述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從而把損失降到最低,避免因公司破產等情形導致無財產可賠的尷尬局面的發生,要建立相應的民事保障制度,使責任主體有賠償能力的保障。筆者認為,具體可采取以下對策。
4.3.1 上市公司應設立民事賠償保障基金
當投資人因虛假陳訴所導致投資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該基金應當用于保障該投資者的利益。
4.3.2 加強注冊會計師執業責任的鑒定制度的建設
大多數情況下,法院在有關審計報告虛假陳述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發生時,都很難對其作出合理的判定,因為其所涉及的方面很廣且專業性也很強,而且職業判斷也相對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處于第三方的由一群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機構產生了。在 2007年12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了“暫行規定”為委員會成員的身份,運行機制制定了規則,這使得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職業責任鑒定工作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條例過于簡單,而且鑒定委員會的獨立性不足,其執行力也缺乏。所以目前進一步的規范委員會的職責與職能、完善委員會的獨立性很重要。這樣才能使鑒定委員會鑒定的結論更能被當事人信任,不怕法律的推敲和歷史的檢測。
4.3.3 注冊會計師責任保險的普及
注冊會計師職業保險源于英國,之后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采納,責任保險是控制注冊會計師行業風險的手段之一。因為風險是不可控的,但有些過失后果超出注冊會計師的承受力,雖然財政部出臺的政策是基礎,但是,法律效力不高,不能很好地實現。
隨著我國會計師行業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的風險也跟著在變大,為了降低風險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推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保險制度。其次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要共同承擔保險費用。此外為了有更好的執業水平,政府應當加以支持與資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EB/OL].http://baike.so.com/doc/6704323-6918290.html.
[2] 刑法[EB/OL].http://baike.so.com/doc/5469953-570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