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國彩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部署,全球國際貿易格局進行了重新洗牌,海上絲綢之路的搭建,使廣州港口物流業煥發了前所未有新氣象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從分析“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廣州港港口物流的現狀出發,對廣州港港口物流未來的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港口物流 “一帶一路” 廣州港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b)-046-0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部署,我國將進行新一輪對外開放,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一站,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平臺是自貿區、港口和空港,南沙自貿區、廣州港和白云空港,這將在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大格局中有望成為國際性的戰略功能平臺。而廣州港港口物流這個國際性戰略功能平臺將發揮著重要的戰略位置。
1 廣州港港口物流發展現狀
廣州港地處珠江入???,瀕臨南海,東江、西江、北江在此匯流入海。通過珠江三角洲水網,廣州與珠三角各大城市以及與香港、澳門相通,由西江聯系我國西南地區,經伶仃洋出海航道與我國沿海及世界諸港相聯。
廣州港港區分布在廣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城市的珠江沿岸或水域,從珠江口進港,依次為虎門港區、新沙港區、黃埔港區和廣州內港港區四大港區。廣州港國際海運通達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并與國內100多個港口通航,是我國華南地區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
1.1 海運航線覆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
目前廣州港共有航線93條,其中外貿航線52條,歐洲線7條、美洲線6條、東南亞線16條、非洲線16條、中東線6條、大洋洲線1條,過半航線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節點。
1.2 港口物流發展空間廣闊,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
廣州港是華南地區綜合性主樞紐港。在珠三角地帶腹地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廣州港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中港網發布的2015年全球十大港口貨物吞吐量統計排名顯示,廣州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第六,全國排名第四。其貨物吞吐量以每年4%~6%的速度增長。

1.3 廣州港貨源結構穩定
廣州港是珠三角地區油品、煤炭、糧食等重點物資的集散中心,經營進出口的貨物主要有: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氣及制品;糧食、非金屬礦石、木材、化學肥料及農藥、鹽、化工原料及制品、水泥、農林牧漁產品;機械設備及電器、礦物性建筑材料;金屬礦石、有色金屬;鋼鐵、輕工醫藥產品等。
2 “一帶一路”戰略下廣州港港口物流面臨的挑戰
2.1 港口自然條件制約遠洋運輸的進一步發展
廣州港自然條件差,泥沙易淤積,大型集裝箱船??渴芟?,航道通航條件暫時不能滿足船舶大型化趨勢要求,所以廣州港的集裝箱業務以內貿為主,外貿集裝箱所占比例很少。隨著南沙港區的建設,雖然外貿集裝箱業務有所增加,但還是趕不上貿易增長的速度。
2.2 港口物流競爭加劇
廣州港口物流以珠三角地帶為腹地,珠江三角洲沿岸流域,港口密布,除有香港、深圳、廣州等大港外,還有眾多的中小港口。由于港口過于密集,在貨源、航線和配套服務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從統計數據來看,自2013年深圳港首次超過香港港,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口,與廣州港的實力逐步拉大。在珠三角地區,廣州港與深圳港、香港港競爭加劇,短期內廣州港會分流部分珠三角地區西部原本經過香港港和深圳港進出口的集裝箱運量,但從長期來看,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很快會達到飽和,珠江三角洲西部的集裝箱仍然會流向深圳港。最終廣州港、香港港與深圳港會形成基于分工的合作競爭,而珠江三角洲貨流結構整體上會趨于優化。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形成,陸上絲綢之路復興,大陸橋的搭建,國際貿易能選擇的運輸方式越來越多,海洋運輸在國際貿易中主導地位會下降,港口物流將會被其他運輸方式搶占市場。
2.3 珠三角腹地經濟增長放慢,制造業轉移
廣州港依托廣州市以珠三角為腹地,港口的腹地為港口提供貨源。自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經濟圈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一躍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經濟貢獻力量之一,為我國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近年來開始表現出了它的薄弱和發展瓶頸,以及需要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性。隨著人口老齡化、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以及中國其他區域經濟的進一步優化平衡,珠三角對全國勞動力的吸引力將會降低,人才流失將加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及土地資源成本的上升將使大量的制造產業向資源廉價的地區轉移,廣州港所依托的經濟腹地貨源受到沖擊。
3 廣州港港口物流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港口成為世界上最為繁忙的建筑工地,日益多元化的投資體制是驅動這一輪港口高速成長的最重要的體制動力。未來5~10年,港口碼頭行業景氣度較高,預計中國港口行業仍將持續平穩增長。針對上述發現的問題,筆者對廣州港未來的發展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議。
3.1 完善港口物流硬件設施
國家政策的傾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港口物流的發展水平。在“一帶一路”戰略指導思想下,廣東省及廣州市政府將會高度重視廣州港港口的建設,增加投資,廣州港應該抓住這個契機,進一步發展、建立廣州港國際航運中心。
首先,為保持廣州港現有的優勢,應加強港口碼頭建設,提高運輸裝備的自主開發能力,改善船舶設備的技術先進性,增加大型先進裝卸設備的引進,減少船舶港口作業時間。另一方面應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內陸網點的建設,拓展港口腹地。
此外,廣州港還要搞好配套設施建設,做好港口港區入港出港線路規劃,做好船舶引航工作,提高儲、運、裝、卸現代化水平,增強集疏能力,提高集裝箱港口的裝卸效率。
3.2 進行體制改革,提高港口管理和綜合服務水平
港口物流是一種服務,班輪和貨船、集裝箱船隊會首先考慮港口管理水平和軟環境狀況,以期獲得掛靠港時間短、服務質量高的服務。所以廣州港應該加強自身內部的管理,廣州港的經營單位大部分是國企,企業內部官僚主義嚴重,工作效率低下,如果要進一步發展,必須進行體制改革,逐步實行市場化與計劃經濟相結合,整合港口資源,提高綜合服務水平。
3.3 加快廣州港信息網絡系統建設,整合港口資源,提高一體化的港口服務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跨境電商的興起,使全球貿易更加活躍,而作為線下的物流服務,特別是現代港口物流業具有流程長、中間環節多、風險大等特點,造成了物流等待時間過長,客戶的滿意度大打折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要趕上電子商務的步伐,廣州港作為物流的一個節點,必須進行全方位的信息化進程,使其在貿易過程中能對生產、倉儲和流通等過程進行隨時跟蹤了解,提高物流運輸服務的速度,增強其服務能力。
4 結語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給廣州港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如何提升廣州港港口物流的競爭力、影響力,如何能夠不斷創新,進行廣州港港口物流業適應中國產業轉型的變化是我們今后要繼續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敏怡.基于SWOT模型的廣州港口經濟發展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09(08).
[2] 魏麗華.珠三角港口群競合背景下廣州港的發展模式分析與借鑒[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09(01).
[3] 曾小彬.珠三角和我國沿海樞紐港物流業的競爭與博弈[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3(05).
[4] 胡峰,李箭飛,吳強.廣州港發展與珠江岸線利用策略探析[J].城市問題,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