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中 章維宇
摘 要:當前,全球都處于現代的生產環境下,如果要廣泛推廣作業成本法,并使其在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勢必需要構建高效穩定的、基于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控制系統?;谧鳂I成本法,完整的成本控制流程應當涵蓋了作業鏈分析和作業再造、對成本控制對象的確定、確定標準的成本、分析成本的差異以及采取相應的措施,一共是五個步驟,但是一般而言都是通過最后的三個步驟開展經常性的循環控制工作。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 成本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b)-102-02
當前全球范圍內都已開始注重企業生產的成本管理工作。經濟的高速發展加快了我國的經濟轉型步伐,所以各個行業內都出現了非常激烈的競爭局面。我國諸多企業為了能夠確保自身可以在國內和國際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并且穩定發展,都開始逐漸選擇借助信息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來引進先進的生產力。這種自動化顯著提高的生產方式相對于傳統的生產方式而言,其參與生產的員工數量明顯下降,而且因為生產流程更加豐富,所以需要更加精準的計算方式來確定成本。所以作業成本法在上世紀中期出現,作業成本法最先是由美國的經濟學家科勒在其著作中提到的,作業成本法當時的定義是在確定作業為核心概念的基礎上,將生產過程進行分離的成本計算方法,因為其相對于傳統的成本可算方式而言,原理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所以企業過去在核算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此都能夠解決,在企業確定適合市場環境定價的基礎上,繼續為企業提供更為精確地成本計算基礎,這一綜合算法能夠確保企業對其產品生產過程的成本進行更加準確的核算。關于成本浪費等方面的問題都能夠很好的解決,從而促使企業可以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構建成本控制方案。
1 開展作業成本法的步驟環節
作業成本法又被稱作是ABC管理法,該方法的對象是某一個具體事項。具體是對該事項進行數量的分析,其依據是該對象中各個組成部分和總體的比重,根據各組成部門之間的大小不同,進行排序,對各組進行劃分,分為ABC三類,分類的依據是一定的比重或者是累計的比重標準,管理的重點是A類,次重點是B類,一般是C類,其特點是,除了能夠把精力集中然后確定重點問題進行管理之外,還能同時處理一般的問題,所以可以做到在保證人力和物力以及財力占用量都盡可能降低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經濟效益。作業成本法分為作業管理及成本計算兩個角度,其基本的原理是:作業的產生就是其生產過程,成本的出現是因為作業的出現,而且作業還直接與成本和費用關聯。整個生產過程有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確定計量生產過程中對各資源的消耗。具體可以分為貨幣、人力、動力和材料資源等若干種資源。企業不會因為應用了企業成本計算方法,其所消耗資源的總量就會隨之改變,企業應用作業成本計算法,主要是改變了銷售成本以及存貨自檢的資源總量以及各種產品之間的資源總量。第二個環節是在作業中進行資源分配,開列作業成本單,歸集成本池成本。開展此步驟需要如下多個步驟,第一是需要認真確定作業中所涉及到的諸多資源的種類,也就是確認作業中所包含的項目以及成本要素;第二是把各種資源的資源動因進行確認,為各類對象和各類作業進行資源的分配,并核算出作業中關于該成本要素的成本額,然后開列作業成本單,對相關的各個成本的要素進行匯總,并確定作業成本池的總成本額。第三個環節明確出現的作業動因,分配產品作業成本池的總成本,并且開列產品成本單。該步驟涵蓋了如下的幾個步驟,第一是對各種作業的作業動因進行確認,并對作業動因的總數進行統計確定,然后根據這些對各個作業中單位作業動因的制造費用分配率進行計算。第二是對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作業量或者是作業動因書進行統計,并核算出每一個產品所需要負擔的制造費用,然后開列產品成本單。
2 基于作業成本法下的企業成本控制模式的構建
根據上面的文字對于作業成本法的解讀,資源—作業—成本步驟包含了成本流程,整體而言,成本控制流程涵蓋了以下多個環節。
2.1 分析和再造作業鏈
產業鏈的分析與再造是成本控制的實施方面最為重要的工作。對于傳統成本控制而言,其整個體系都是沒有作業鏈的分析與再造的,所以導致在實際過程中,這些步驟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廣義角度來看,成本控制本身包含了分析和再造作業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把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清楚地識別和區分,并區分其中的低效與高效的作業,然后把其中的非增值作業盡可能的通過技術分析等手段措施提出來,以求盡可能對低效作業進行改善。還需繼續分析各作業之間存在的聯系,確保作業中每個環節都是密切聯系的,不會出現斷開或重疊的情況,從而確保作業鏈的整體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2.2 對成本控制對象進行明確
在完成分析和再造作業鏈的工作后,需要明確成本的控制中心,這也是開展成本控制所必須準備的步驟。為了能夠使成本控制的有效程度顯著提高,在確定責任中心時,需要盡可能保證成本開支的決定者以及成本開支的責任承擔者態度是一致相同的,在一般情況下,作業中心就是成本控制人員所確定的責任中心。所以將若干種作業歸納進同一個作業中心,這是響應簡化成本核算的需求,但需要控制其范圍,尤其是不同的作業由不同的部門分別提供,就需要將其盡量設置成為對應的成本中心,確保成本控制工作在未來可以順利的開展。
2.3 為各作業中心制定標準成本
與傳統的成本觀念下的標準成本相比,作業中心標準成本有著基本一樣的制定原理,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各自存在不同的特點。資源到產品的步驟在作業成本法下是成本流程。產品消耗作業以及作業消耗資源兩個環節的效率共同決定了作業中心的標準成本,作業標準單價與標準作業量共同組成了作業中心的標準成本。而對于作業標準單價而言,可以看做是資源標準單價和資源耗用標準數量的乘積。所以可以確定,需要實現對單位作業資源耗用標準量以及資源標準單價進行合理的確定,然后才能夠確定作業標準單價。與傳統的成本系統中關于標準成本的制定程序相比,資源耗用標準數量以及資源標準單價這兩者的制定原理以及制定方法都是完全相同的。而對單位產品對作業的標準耗用量的合理制定是其關鍵之處,產品消耗資源環節的效率直接決定其作業標準耗用量以及產品產量。
2.4 分析成本之間存在的差異
在作業中心的實際成本發生之后,把所發生的實際成本與作業中心的保準成本進行比較,并嘗試分解成本出現的差異,尋找影響成本出現差異的因素。如下是分解成本差異的公式:成本差異=作業中心的實際成本-作業中心的標準成本=單位作業的實際價格×作業時機數量-單位作業標準價格×作業標準數量=(單位作業實際價格-單位作業標準價格)×作業實際數量+(作業實際數量-作業標準數量)×單位作業標準價格=作業價差+作業量差。因為相對于單位作業標準價格而言,單位作業的實際價格出現了偏高的情況,所以就出現了作業價差。對于其具體的原因,則需要深入分析研究生產作業中對于資源的消耗速度以及所消耗的資源價格兩個方面。相對于作業的標準數量而言,作業的實際數量是與之偏離的,所以這就是作業量差出現的原因,從根本上看,其依然是單位產品對作業的實際消耗偏離了標準的消耗。
2.5 開展低成本戰略
企業在對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規劃的時候,為了確保在市場上,產品能夠取得良好的占有率以及普及率,可以嘗試通過低價策略的方式來占領市場,從而確保產品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對于市場行情出現的變化要及時關注,不僅要降低產品的價格,還需要加強產品的生產研發環節,提高成本的控制力度,借助技術改進、設備更新以及人才引進等諸多措施,實現產品價格的降低,從而為產品的整體作業鏈提供保障,實現持續的降低成本和收益的增加,進而達到成本控制系統構建的目的。
3 結語
在現代生產環境下,國內外市場的競爭都是非常激烈的,作為制造企業如果要想能夠確保產品持續的保持競爭力,就需要密切、時刻關注市場行情的變化,并根據市場信息對自身的成本控制和產品售價進行調整,而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良好的企業管理措施,同時能夠使市場份額得到顯著擴大,為繼續加強作業成本法的實用性,所以需要盡快解決作業成本法下所存在的成本控制相關問題。與傳統的成本控制相比較,在作業成本法下開展成本控制,需要確定作業為成本控制的對象,并分析作業中心的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之間出現的差異,確定其中導致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而且企業需要能夠善于借助作業成本法,對成本控制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確保低成本戰略,在定價過程中,確保其結合產品,開展作業中心業績評價的方式,對產品的成本從整個作業鏈角度進行控制,確保企業能夠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盧森.作業成本法在汽車制造業的應用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6.
[2] 林斌,劉運國,譚光明,等.作業成本法在我國鐵路運輸企業應用的案例研究[J].會計研究,2001(02).
[3] 鄒松明.基于作業成本法的煙草物流企業的成本控制[D].陜西科技大學,2014.
[4] 郭聯.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應用前景——與傳統成本法比較視角[J].財會研究,2011(10).
[5] 姚亮.作業成本法在速遞物流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