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仕武?羅玲?韋芳芳
摘要:應用多種研究方法,對黔南地區小學生的體質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黔南地區小學生的體質呈下降趨勢,主要受經濟、教育、家庭、生活習慣等的影響。對黔南地區小學生體質進行研究,為以后黔南地區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提供理論依據和建議。
關鍵詞:黔南地區;體質現狀;健康;教育
黔南地區是一個以布依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由于受經濟、教育、生活習慣等的影響,近年來黔南地區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下降趨勢。其身體發育的充實度和勻稱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肺活量的相對值和絕對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素質能力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其中耐力素質多數出現下降。對黔南州少數民族小學生耐力素質發展狀況分析發現,近年來,黔南地區小學生耐力素質整體出現下降,黔南地區小學生是將來建設少數民族地區的主力軍,其體質健康狀況將對未來社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題就黔南地區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目的是為了了解黔南地區小學體育教育情況,掌握該地區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狀況,找出影響學生生長發育的原因,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參考依據,提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黔南地區數所小學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館、中國知網查閱有關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的各類文獻,為本課題的研究分析提供重要理論依據。
2.數理統計法
從相關學校與部門獲得近年小學生體質測試數據,利用excel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相關數據分析處理。
3.實地考察法
通過對研究區域進行走訪與實地考察,大量收集數據信息資料,為本研究積累大量的基礎資料。
4.邏輯分析法
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等邏輯分析法,對收集的各類信息進行較為深入地討論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身體形態分析
通過對黔南地區小學生身體形態方面指標進行走訪、調查、發放問卷,了解到黔南地區小學生近年來身體形態方面的指標存在不均衡性。身高指標呈上升趨勢,體重指標則出現大幅度的超重與肥胖。小學生在6—12歲階段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其身體形態的重要指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年時期的身體形態。在調查中得知,造成這一身體形態指標的不均衡性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遺傳因素,遺傳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上的特點,如人體骨骼、結構、神經系統等。黔南位于貴州省中南部,是一個以布依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大部分人身材較矮小,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經濟與物質生活的提高,機體在身高方面略有上升。二是環境因素的制約,環境是指外部因素。環境是指人的身體發展過程中的外在客觀條件,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的快速增長就必須加快社會生活的節奏。在所調查的小學生家庭環境中,城鎮、農村居民上班族每天早出晚歸,疏于對孩子的管理與關心,小學生屬于兒童階段,自身不懂如何管理自己與照顧自己,于是造成營養膳食的不合理,學習休息時間不充分,該吃的時候不吃,該睡的時候不睡,家長們在早出晚歸之余給予的是零花錢而不是關愛。導致小孩子亂吃零食,學校的營養餐甚至用零食代替。從而導致了肥胖率的上升。三是學校的教育因素,學校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根據調查得知,當前大部分學校重智輕體的教育思想仍然嚴重的存在。加之體育教師的人員數量不夠,工作量大,教學內容單一等原因,課內課外沒有很好的開展好體育活動。從而使體育教學的質量下降,學生沒有興趣學,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學生不學、不練、不會,導致學生的超重現象增加。
(二)身體機能分析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心肺功能下降,運動能力趨低。特別是一分鐘跳繩,50米×8 往返跑大幅度下降,其重要原因是平時無論是體育課與課外活動中根本沒有練習或練習太少。小學生正值兒童階段,游戲活動是他們的主要身體活動方式,而現今的教育學業負擔重,使學生沒有過多余暇的時間來玩與鍛煉,加之體育教師的缺乏,學生不懂得如何通過體育鍛煉來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缺乏鍛煉的方法,在體育教學中表現為:對教師組織的教學內容感興趣的是“玩”,或自己選定老師組織“玩”,對不會的鍛煉方式,不練習也不學習。學生喜歡的項目和老師上課的內容單一,使學生身體發展不平衡,在體育教學中球類玩得多,學得少,練得少。由于現在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強調智育多,關注鍛煉少。在教學中表現為練習不能持久,練習隨心隨意,喜歡什么就練什么,家庭教育與管理的不夠,沒有專業老師的引導與教學,沒有父母的帶頭模范作用。處于兒童階段的小學生根本就談不上對身體各方面機體的鍛煉與練習,這些情況表明,現在的學生胸圍越來越寬,肺活量卻越來越小,身材越來越高,跑得卻越來越慢,體重越來越重,力量卻越來越小了。
(三)身體素質分析
經過對身體素質測試的各項數據分析得出,大部分學生在耐力(50米×8往返跑、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座),柔韌(坐位體前屈),爆發(50米跑)等重要指標素質上與國家標準相差較大,呈下降趨勢。調查研究的結果并不是偶然的。隨著現代學校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和更新,教學認識活動量的加大和強度的增大,對學生身體的要求越來越高,體育的作用也就越來越突出。我州乃至全國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學中只重視應試科目,學校領導對體育“重”而不“視”,重智輕體越來越突出。而體育課也輕視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導致了身體狀況與學業不相適應的局面。家長也是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比如,過去學生都是走路、騎車上學,現在都坐公交、私家車甚至打車了。另外 “家長沒有鍛煉習慣、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學生學習壓力過大,是導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良的重要原因。‘校鬧也是一個困擾中小學校正常開展體育活動的嚴重問題。學生如果在學校體育課上出現運動傷害,家長的無理要求令學校頭痛。出于安全考慮,許多學校被迫取消了長跑、器械體操等鍛煉價值高、鍛煉效果好的體育項目。于是,就形成一個導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惡性循環:越不練,越下降;越下降,越容易受傷;越受傷,越不許練。”家長只在意體質健康測試的分數。“除非孩子有體育特長,否則誰都不會關注孩子的體育鍛煉。”從而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各方面大幅度下降。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黔南地區小學在身體形態方面受遺傳、環境、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超重、肥胖現象大幅度上升。
2.體育教師單位缺乏、家庭教育的滯后,自我鍛煉與練習時間過少導致黔南地區小學生心肺功能功能大幅度下降。
3.受家庭的保護、學校教育的重制輕體思想束縛,黔南地區小學生身體各項素質下降,嚴重導致身體狀況與學業不相適應。
(二)建議
1.認真落實國家、中央下達的任務與文件精神,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
2.要克服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大力開展學校體育工作。
3.學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去除功利思想,把鍛煉學生身體和意志、學會鍛煉方法、養成鍛煉習慣作為學校體育的基本目標,認真上好體育課,切實保證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因地制宜開展多種體育活動。
4.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5.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保證學生休息時間;改革體育課成績的評價與考核辦法,加大體育成績的比重。
參考文獻:
[1]顧曉艷,余明友,張滌初.等黔南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體育教育現狀調[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5(3):86-90.
[2]張繼輝.河南省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86-88.
[3]姚鑫,陳波.“陽光體育運動”開展以來學生體質健康持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J].貴陽學院學報,2013(3):93-93.
(作者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