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仁
摘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技工院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培養技工院校學生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至關重要,廣州市作為我國第三大城市,匯集了國內多所知名的技工院校。從技工院校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入手,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及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廣州市屬技工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如何改善技工院校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對策。
研究表明,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有以下突出特點:
(1)技工院校學生具備基本的體育意識,但未能正確認識到體育的積極作用,終身體育的意識尚未牢固樹立,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較低,體育參與度不高,未能進行長期有效地體育鍛煉。
(2)技工院校大部分學生有體育鍛煉的習慣,大部分男生以籃排足等球類項目為首選;羽毛球項目也深受大部分學生的歡迎,其中是女學生的首選項目,其次是散步、跑步和乒乓球、網球、游泳、旅游登山等項目。
(3)技工院校學生以集體鍛煉的主要形式,進行體育鍛煉所選擇的場所以校內免費場館為主。
關鍵詞:技工院校,課外體育活動,調查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直屬六所技師學院(廣州市技師學院、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的部分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為研究對象。每所技師學院隨機抽取1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女比例為7:3,共600名學生。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閑暇時間支配
技工院校學生在校期間,除了上課、吃飯睡覺,還有一些余暇時間,余暇時間的支配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技工院校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了解學生的閑暇時間支配情況,有利于防范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主導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研究參考了同類優秀文獻和技工院校自身情況,從學生閑暇時間支配于學習、上網、體育活動、聊天狂街、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聚會社交、旅游和其他等方面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以上活動取向占了學生98%以上的支配時間,具體體現下圖1所示。
圖1調查結果表明,技工院校學生的閑暇時間支配情況如下,排在第一位的是上網,選擇人數比例高達88.8%,上網是指操作電子計算機或者手機進入互聯網,在網絡上進行信息檢索、查詢等,很明顯,上網已成為了人們的一種主要的社會生活方式組成之一,上網也學生課余的主要活動內容,他們對網上聊天、打游戲興趣濃厚,據了解,有些學生利用手機上網通宵達旦,既影響到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身體健康,又嚴重影響他們在現實世界里的溝通與交往;排位第二的是學習,說明技工院校的在校生非??释麑W識,用知識武裝自己,重視學業考試和掌握技能,有68.8%的學生仍然支配閑暇時間來進行學習實踐;排位第三的選項是聊天和逛街,占56%的較高比例,說明多數學生的性格特點趨向于外向,愿意多交流溝通,哪怕不是專業課程學習方面的話題;而體育活動排在聽廣播看電視選項的后面,排在第五位,比例不到總人數的一半,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僅占48%,說明技工院校學生缺乏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通過走訪觀察看出,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以一年級為主,且男生多于女生,說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隨年級的遞增呈下降趨勢。也說明技工院校暫未形成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這必須予以重視,要求技師學院重新考慮學校的體育管理和建設;學生進入技師學院,大多數是住宿生,故可自由支配的時間相對增多,技師學院應加強制度要求和興趣培養。
(二)體育生活的內容
廣義的體育活動包括體育鍛煉行為、體育欣賞和體育關注①,因此高職的體育生活,應涉及這三個方面。因此,健康的體育生活除了日常的課余體育鍛煉以外,必然也會接觸到體育欣賞和體育關注等體育生活內容。學生體育生活內容的選擇比例具體體現如圖2所示。
如圖2調查結果表明,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育生活內容,選擇的最多的是參加體育鍛煉,占被調查者總數的89.5%,其中男生占95.1%,女生則是76.3%,說明體育鍛煉是當代技師學院在校學生最重要的體育生活內容之一,是最容易開展和普及全面的學生,技師學院應抓住這一要點,跟進學院自身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加大場館器械的投入,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體育生活基本要求。
體育欣賞也成為了62.6%學生的體育生活內容之一,男生表現比較突出,72.8%男生有體育欣賞的習慣,女生對體育欣賞的比例較男生低,只有38.5%的女生參與體育欣賞。
(三)課外體育活動參與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重要體現,實際參加活動的人數也可以衡量技工院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狀況。從本次調查中,是否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是在學生的感性表現,能反映出學生的對體育生活的認知、情感和影響其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直接的行為。技工院校學生是否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如如圖3所示,其中有85.5%的學生有課外體育活動的行為。
圖3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大量研究表明,參加體育鍛煉對人體有積極的作用。依圖5的調查結果表明,技工院校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良好,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超出了85%;但值得重視的是,仍存在14.5%的學生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這部分學生已成為技師學院體育教育的弊端,也將成為技師學院整體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和技能水平提升的障礙,甚至會成為校園安全中的心理安全問題的突出對象。
(四)體育項目的選擇
對技工院校學生對體育項目的選擇的進行調查,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喜好和技師學院體育鍛煉中,哪些項目普及學生最多,哪些項目更容易開展,哪些項目更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現根據調查結果統計,圖4是學生選擇體育項目排在前十位的具體數據:
圖4按照技工院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過程中,主要選擇的體育項目,根據總數據的多少排序制圖,結果差別非常明顯,36.5%的學生選擇籃排足球類運動,總數比例最高,其中有49.8%為男生,只有5%女生選擇籃排足球類運動;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因在技工院校,排球場的緊缺和普及力度不夠,排球項目并未能得到充分的開展和普及;二是由于技師學院規模之大,在校生自然非常多,體育場所等資源難以滿足全部有運動需要的學生同時進行體育鍛煉。三是技工院校暫無室內場館,女生天生就有愛美怕曬,不愿出汗的特點,自然不會主動選擇籃排足球類運動項目。
(五)體育活動形式
體育活動的參與和組織形式多樣。可以是正式組織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組織的。學生可以個人獨自鍛煉,也可以選擇結伴進行體育活動,再就是可以參加不同級別的體育比賽。技工院校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形式調查結果如圖5所示。
調查結果表明,占88%的學生通過找朋友或同學結伴一起鍛煉,有利于擴大交往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選擇個人單獨鍛煉的學生占12%。說明集體參加體育活動的魅力遠大于個人單獨鍛煉。然而,在這88%以集體形式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中,通過體育競賽調查表明,從未參加過體育競賽的學生比例仍高達64.5%,具體體現如表1所示。說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形式,主要是和同學、朋友或家人一起結伴鍛煉,只有少部分學生參加了各級各類體育比賽。
如表1所示,本研究設計的比賽級別基本符合技師學院實際情況,這也值得技工院校主管部門的關注。同時也說明技工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競技,而是視為生活的一部分。
(六)體育活動的場所
據走訪了解,免費的學校場館、免費的公共場館、收費的場館、公園或廣場、宿舍或宿舍樓下空地其他場所等,都是技工院校學生體育活動的場所。
如圖6所示,76.6%的技工院校學生選擇在校內免費場館參加體育活動,說明校內體育設施是學生體育生活方式首選場所,學校免費體育場館顯然是最理想的活動場所,技工院校辦學質量高,體育場館數量也不少,目前基本滿足大部分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而選擇在宿舍進行體育活動的有16.4%,其中主要為女生,占女生總數的10.7%,這些項目除了羽毛球以外,學?;究梢詽M足需求,而女生所鐘愛的羽毛球、健美操等項目多數在室內進行,對場地設施有更高的要求。
(七)體育活動的時間、頻率和強度
體育活動的頻率、時間、強度是衡量體育人口的重要指標體。盧元鎮編寫的《中國體育社會》一書中對體育人口的界定:每周身體運動頻數3次以上;每次身體運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運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稱之為體育人口。②本研究對這三個條件因素進行調查,反映他們對體育的參與程度,如表2 – 4所示。
根據表2 – 4的調查結果顯示,每次身體運動30分鐘以上的學生比例為51.3%;每周身體運動頻率3次以上的學生比例為27.2%;每次身體活動強調中等強度以上的學生比例達69.1%。依據上述體育人口的概念和標準來判斷,在本次調查中,技工院校學生中體育人口的比例僅為27.2%,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學生中體育人口比例主要受活動頻度的影響,同時,調查結果表明,技工院校學生大多數都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但終身體育的意識尚未牢固,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較低,未能做到堅持長期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
四、結論與建議
(一)技工院校暫未形成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學生缺乏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在閑暇時間支配上,不到一半選擇參加體育活動,遠不及上網、學習、聊天逛街、看電視。
(二)技工院校學生具備基本的體育意識,但未能正確認識到體育的積極作用,終身體育的意識尚未牢固樹立,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較低,體育參與度不高,未能進行長期有效地體育鍛煉。
(三)技工院校大部分學生有體育鍛煉的習慣,他們參加體育活動中對體育項目的選擇存在性別差異,大部分男生以籃排足等球類項目為首選;羽毛球項目也深受大部分學生的歡迎。
(四)技工院校學生以集體鍛煉的主要形式,進行體育鍛煉所選擇的場所以校內免費場館為主。
結合以上調查結果,筆者針對如何改善技工院校學生鍛煉狀況提出以下建議:增加學生體育認知度,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度;根據學生需要調整課程項目,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自我意識,推進技師學院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加大對技師學院體育資金的投入,以滿足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需要。
注釋:
①孫曉明.南京市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②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3
參考文獻:
[1]孫曉明.南京市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2]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3.
[3]王雅林.生活方式概論[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4]苗大培.論述體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5]王則珊.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94.
(作者單位:廣州市輕工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