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一平
摘要:早操成為學校培養“一專多能”素質,以及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何提高早操實效,保持早操的質量和較高的出勤率,減低學生對早操的抵制心理,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特別是體育類高校為發展“一專多能”型人才而開展的早操學習活動,其所起的效果和目標是否能實現,是一個值得探討和關注的問題。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對這一現狀的改進和發展,理論研究水平的提高。從問卷調查中整理分析,從訪談中得出建議,以改善早操活動的組織形式和內容等,為提高今后早操活動的質量給出一定的建設性理論參考。
關鍵詞: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早操活動;一專多能型人才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學生早操與一專多能型人才培養的關系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根據教育學院12,13,14級學生人數和男女的比例進行抽樣調查,12級學生共100份,男70份,女30份;13級共100份,男70份,女30份;14級共100份,男70份,女30份;還有進行調查10位管理老師,分別是12,13,14級的早操管理老師各3-4份。調查共回收問卷294份,有效回收率98%。其中,女生占35.2%,男生占64.8%,大一占33.3%,大二占33.7%,大三占33.0%。
2.文獻資料法。查閱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北京體育大學的藏書和期刊中有關早操對學生素質影響的論文,相關理論書籍,相關的文獻進行參考,更加了解關于在早操活動中進行一專多能能力培養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對早操的組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上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尋找更多有利的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更有利的論據,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3.數理統計法。用數理統計法對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12,13,14級學生的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統計處理,然后進行統計和分析。從問卷分析中得出我校教育學院學生對早操活動的看法和建議,為我論文撰寫提供參考性的建議,為今后早操活動的開展提供理論性觀點和意義。
4.訪談法。訪問相關的老師及專家(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如11級輔導員;11級助管等老師,向他們了解管理早操活動的方法和方式,了解早操開展情況,學生早操的出勤率,形式,活動范圍,內容。目前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案或是有待研究解決措施。
二、結果與分析
(一)出勤率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學生之所以對早操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是因為對早操內容不滿意并認為早操沒有必要占最大的比例,為改變這種現象,學校應該對早操內容進行改革,增加學生感興趣并且對培養非專項能有助的活動內容,并且讓學生認識到早操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
(二)早操的內容(見表1)
早操內容的選擇中,年級規定占76.5%,學生的選擇占14.6%,其他占8.9%.結果顯示,學生的早操內容選擇收到限制,更希望進行自己興趣愛好的項目,所以學校可以進行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項目。還有就是增加一些趣味性強的項目,像進行對原有項目的改造;國際上流行,受青少年學生歡迎的新興項目的引進;以及一些關于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引用等,激發出學生對早操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組織形式(見表2)
組織形式對一項活動順利的進行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從調查中可以得出,以班級為單元組織形式的占62.0%,興趣愛好占13.3%,專項占10.5%,其他占14.2%,在組織形式上主要以班級為單位占61.9%,沒有考慮學生的自主選擇性,由于組織形式的單調,使學生的興趣愛好不能更好的發展,在形式上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與培養學生一專多能能力的初衷有點相悖。
三、結論
(一)管理松懈,形式上走走過程,穩定性差,管理主要靠輔導員及相關老師和年級長,在這大型活動中單靠這幾個負責人(每個年級2人)來組織管理是勢單力薄的。原因是,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在管理的規范上還需繼續改進。
(二)學生對早操活動的內容缺少激情和主動性,甚至反感。主要由于早操內容單調乏味,76.5%的早操內容由年級規定,缺乏民主和新穎,不夠豐富多彩,學生的選擇受到限制。
(三)早操的質量上不是很理想,還需要大大地提高,在內容,組織形式,管理制度,時間上進行改善,使得早操活動發揮出更多的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董英輝.商洛學院學生早操現狀及改革措施和方法[J].搏擊(體育論壇),2013,5 (03):16-18.
[2]王大勇,王福軍.試論高校學生早操的科學管理[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25(4):123-124.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