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廷鍇?張妍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對江蘇省四個不同的城市的10分鐘體育健身圈發展和建設情況進行研究,得出相關結論。結合分析江蘇省10分鐘體育健身圈的建設現狀、居民的參與情況以及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改善建議。
關鍵詞:江蘇省;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
近年來,在經濟跨越式發展且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逐步加快,更多的人從獨立走向集體,從農村走進城市,居民們的生活、工作和休閑的場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區,城市社區也將是附近居民進行體育鍛煉和健身的理想場所。由于當前體育生活已經成為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居民獲得優質生活,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徑和保障。建設和完善好居民的體育健身圈更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圍繞江蘇省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和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和研究,將江蘇省的10分鐘體育健身圈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通過前期的文獻資料法、問卷設計與檢驗,在省內選擇了蘇州、常州、揚州和連云港這四個城市發放問卷,涉及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地域。共發放問卷 320份,每個城市80份,最終回收問卷312份,有效問卷308份,回收率達 97.5%,有效率為 98.7%。
二、結果與分析
(一)江蘇省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的主要類型
本文將10分鐘體育健身圈的類型大致分為以下幾種:立足于廣場的體育健身圈、立足于公園的體育健身圈、立足于體育場館的體育健身圈、立足于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體育健身圈、立足于健身路徑的體育健身圈、立足于健身步道的體育健身圈。
(二)江蘇省“10分鐘體育健身圈”居民參與情況分析
1.居民參與體育健身圈出行選擇情況分析
居民在前往不同類型的體育健身圈的方式上主要有步行、騎自行車或電瓶車、自駕車、公交車等方式。其中,步行是居民在選擇前往健身地點最多的方式。
2.不同年齡階段的鍛煉人群主要選擇的體育項目類型比較分析
通過調查可知,在各類10分鐘體育健身圈中,不同年齡階段的鍛煉人群選擇的體育項目也有明顯區別。在50-69歲之間的中老年人群身體素質逐漸下降,不適合參加激烈或對抗的體育活動,更偏好一些健身休閑,輕松娛樂類的體育活動。而一些大運動量、力量類、對抗類的體育活動往往是18-29歲年齡階段鍛煉人群喜愛的。
3.居民對10分鐘體育健身圈滿意度分析
在居民對以公園為平臺的體育健身圈的滿意度調查結果中,對其中的體育設施與相關器材表示滿意的占42.8%,一般的占17.4%,不滿意的占39.8%,其中不滿意的居民近四成,大部分是因為收費問題產生的不滿。也有很多居民覺得公園里的環境適合他們進行鍛煉,環境優美、調節身心還能夠鍛煉身體,因此比較滿意。
以健身步道為平臺的體育健身圈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58.8%的居民表示滿意,25.6%的居民認為一般,15.6%的居民認為不滿意。從其中幾位鍛煉者的調查中了解到,他們不滿意主要是覺得缺少趣味性,周邊環境也有待改善。
據對社區附近健身路徑滿意度調查顯示,不滿意的超過半數,僅有18.9%的居民滿意,認為一般有29.4%。健身器材種類單一且數量有限,活動空間較為狹小是引起居民不滿的主要原因。
4.居民選擇參與健身圈類型分析
江蘇省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的體育場地、場館及配套設施主要有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健身廣場、排球場、乒乓球臺、羽毛球場、健身路徑等。通過調查中得知,居民對以廣場為平臺的10分鐘體育健身圈的滿意度最高,居民選擇它的也最多。鍛煉人群在選擇在不同的10分鐘體育健身圈時主要受體育健身圈周圍的環境、體育場地設施數量、種類情況、設施陳舊損壞情況等影響。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江蘇省的10分鐘體育健身圈整體構建較為完整,內容多樣。其服務功能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便捷和多樣化的體驗。
2.江蘇省的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根據不同的主要體育健身聚集場劃分可歸納為5種,分別是以公園、廣場、體育場館、學校、健身步道、社區健身路徑為主要平臺的10分鐘體育健身圈。
3.通過對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調查可知,蘇南地區城市的發展建設模式更為多元,建設標準和規格更高,建設及完善情況也較為領先。
4.居民出行鍛煉選擇的交通方式有步行、自行車、汽車、電動車、公交車等,但絕大多數都會選擇步行。選擇步行方式前往各類10分鐘體育健身圈的居民均占大部分。
(二)建議
1.政府提供更大的支持和鼓勵。可以根據蘇南、蘇中、蘇北區域差異,制定不同的補貼標準,均衡不同地區的經濟和發展差異,更加協調的發展全省體育健身圈。
2.健全部門合作方式,切實提升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建設的質量與內涵。選址方面可以與公園綠地相結合以提高美觀度,步道加入一定的曲線和坡度以增強趣味性,兩旁可增加健身知識宣傳牌以強化居民對健身知識的學習。
3.完善體育組織的管理體系。作為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平臺,體育組織為群眾體育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管理體系的完善也是實現組織相關體育事業走向現代化和科技化的需求。
4.在建設的同時要將城鄉規劃的內容與其結合,互相協調,充分利用好城市空間,科學合理的選址、配置體育器材,逐步提高全民健身事業經費,力爭打造出功能健全、合理有效、資源配置合理且群眾喜愛的健身圈。
參考文獻:
[1]王國琴.10分鐘體育健身圈發展模式研究——以常州市為例[D].常州: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4.
[2]揚州加快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J].運動,2013(4).
(作者單位:顏廷鍇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張妍 北京體育大學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