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民棟
摘要:高等院校是社會文明的集散地,知識的創新源,位列政府之后的社會主要服務者,導引著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的走向。我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規范校辦產業發展[1]。在這種大趨勢下,高等醫學院校要發揮體育學科與醫學學科交叉點多的優勢,合理利用優質資源,深挖體育與醫學結合交叉的潛力,培養復合型人才,為服務于社會貢獻力量。
關鍵詞:體育產學研;合作模式
一、高等醫學院校體育產學研發展模式的優勢
(一)產學研合作發展是高校發展的重要模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何把科學研究的累累碩果變成利國利民的實際成果,是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奮斗目標。高等院校產學研的合作模式是高等院校轉化科研成果,服務社會的必由之路;由產學研合作帶動教學改革的推進,進而加強學科建設,培養優秀人才,推進科學研究,形成產、學、研的良性循環,最終促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
(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帶給體育產學研合作的機遇
在2014年8月28日開幕的山東第五屆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第一次將體育產業納入其中,臨沂市體育產業博覽園項目將投資26億元在臨沂建立全國首個集體育健康休閑、體育文化旅游、體育養老康復、體育用品貿易物流等專業性體育文化發展綜合體[2]。起步階段的體育產業對于人才的渴求可以用“迫切”來形容。我國現階段的體育類人才一般來自體育院校和體育系培養的畢業生以及退役優秀運動員,對新興的體育產業,顯得力不從心。高等醫學院校應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培養適用人才,研發新成果,服務于新興體育產業,滿足社會對醫學類高等院校產學研合作的要求。
(三)高等醫學院校教學科研資源豐富,利于體育產學研合作的開展
科技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新興學科層出不窮,作為傳統的醫學與體育學科,也需要被重新審視。現在人們對于身體、心理、社會性完滿的全方位健康,已被大多人們追求,體育手段越來越多的介入,效果有目共睹;醫學科技對于運動比賽訓練原理、監控體育活動的各項指標、指導健身康復活動等方面的支持,不可或缺,醫學與體育的交叉程度越來越深,進一步發展需要更為專業的理論支持。高等醫學院校學科齊全,科研條件雄厚,能夠滿足體育產業發展對于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的要求,進一步帶動學科建設,促進體育產學研的深入合作。
二、高等醫學院校體育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構建
(一)轉變視角,構建特色體育產學研合作模式
我國的高等醫學院校一直致力于培養專業醫學類人才,對于體育產學研合作以及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于社會方面有所缺失。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等醫學院校的管理層轉變視角,更新觀念,重視體育的產學研合作,走出去,請進來,積極聯合專業體育研究部門、體育企業,進行體育產學研合作,滿足社會需求,體現自身價值,全面建設體育學科,避免高等醫學院校學科建設的“邊緣化”。高等醫學院校的管理層應考慮區域社會經濟具體情況,立足優勢學科,合理構建體育產學研合作模式,如人才聯合培養模式、產學研一體化模式、自主產業發展模式、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等等。
(二)準確定位,使體育產學研合作優勢最大化
科技成果轉化為新產品、新產業,帶來高收益,與之共存的是高風險。合作各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必然使產學研合作出現沖突。大學和企業追求不同目標、實行不同機制,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存在差異,教育和經濟遵循不規律,辦企業仍不是大學所擅長。社會服務,才是大學發揮優勢所在[3]。高等醫學院校的體育管理層應當準確定位自身優勢,明確在體育產學研合作過程中的服務社會功能,把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優勢充分發揮,主要致力于培養人才和科學研發,與體育健康產業優勢互補,實現校企“雙贏”。
(三)依托本校優質學科資源,建設醫學體育復合型特色校本學科
學科是高等院校發展的基石,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源頭。國家對高等院校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學科的建設自然作為重點,成為高校辦學能力的標桿,體現高校的綜合實力。高等醫學院校的優質學科資源豐富,對比體育專業院校、高校體育系以及體育科研機構非常具有優勢。高等醫學院校應當依托本校學科優質資源,合理規劃體育學科發展建設,立足體育與醫學深度交叉、相互融合的特點,把握體育健康產業發展方向,以服務社會為目標,開發創新型高經濟收益醫學體育復合型科研方向,建設醫學體育復合型特色校本交叉學科。
(四)合理構建師資隊伍,加強學科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工作
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研究成功與否的關鍵。學校的管理層要重視人才引進、培養工作,引入激勵制度和競爭機制,吸引國內外的醫學體育復合型學科的高層次學者人才加入,并注重梯隊建設,注重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的培養,構建一個年齡結構合理、專業水平精深的醫學體育復合型科研團隊;對于體育健康產業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工程師,應積極聘請來學校授課、講座、學術研究、指導論文,加強師資隊伍力量,促進體育產學研合作的深入進行。
三、結語
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合作,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我國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合作方興未艾,體育產學研合作卻相對起步晚、規模小、組織形式落后。高等醫學院校應依托自身學科優勢,以服務社會為根本,與時俱進,建設特色校本醫學體育復合型學科,積極聯合體育產業,開展體育產學研合作。學科的建設是一個浩繁的系統化工程,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構建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高等醫學院校應當長期規劃,解放思想,夯實基礎,只爭朝夕,逐步完善體育產學研合作。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R].北京:國務院,2010:3-4.
[2] 山東臨沂市體育產業26億大單驚艷文博會[EB/OL].http://www.sport.gov.cn,2014-08-29.
[3] 馮冠平,王德保.研究型大學在產學研結合中的作用和角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3, 24(2):92-95.
[4] 蒼海,王安利,張恩銘. 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產學研”發展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3):83-85,89.
[5] 嚴全治,楊紅旻. 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投入與產出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4,26(4):47-52.
[6] 陳林華,王躍. 體育工程學創建之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3):23-26,78.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燕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