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平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10.051
摘要:產房仔豬腹瀉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種臨床癥狀,臨床上鑒別診斷的方法有很多種。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有生物安全預防、免疫預防、管理預防和藥物治療等。
關鍵詞:產房仔豬腹瀉的病因;鑒別診斷;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10-0058-01
1 產房仔豬腹瀉的病因
1.1 感染性因素
主要是感染各類致病性微生物,常見的有細菌(主要有大腸桿菌、魏氏梭菌等),病毒(主要有豬瘟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豬輪狀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藍耳病病毒等),寄生蟲(主要是豬艾美耳球蟲)和母豬產后感染(主要是感染豬鏈球菌、豬流感病毒等)。臨床上還可能出現混合感染模式(如豬藍耳病病毒+大腸桿菌;豬藍耳病病毒+豬瘟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或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或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或圓環病毒;豬瘟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或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1.2 非感染性因素
主要有免疫、營養、中毒、管理等因素。免疫因素中因無效疫苗、免疫抑制引起母源抗體低,不能保護仔豬;營養因素中包括母豬亞健康、無乳或少乳、缺鐵或補鐵過多、消化不良等;中毒因素中包括母豬霉菌毒素中毒導致仔豬肝功能障礙;管理因素中包括圈舍清潔衛生差、溫度過低或過高、濕度過高、風速過快、母豬熱應激、不能全進全出、生物安全不到位、飲水未消毒等。
2 產房仔豬腹瀉的鑒別診斷
2.1 根據仔豬體溫鑒別
體溫超過39.5℃ 多為全身性感染(體溫42℃一般為豬瘟;超過40℃多為豬瘟、豬偽狂犬病、豬藍耳病、魏氏梭菌病混合感染)。
體溫在38.5~39.5℃多為局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如大腸桿菌、冬季腹瀉、環境溫度低、仔豬消化不良等)。體溫低于38.5 ℃多為仔豬營養缺乏、霉菌毒素中毒、瀕臨死亡等原因。
2.2根據仔豬發病日齡鑒別
仔豬1~7d發病,多為大腸桿菌(仔豬黃痢)、魏氏梭菌(仔豬紅痢)、母豬霉菌毒素中毒;仔豬2~21d發病多為豬流行性腹瀉或傳染性胃腸炎;仔豬3~7d發病多為豬瘟;仔豬7~21d發病多為大腸桿菌(仔豬白痢)、飲水細菌超標、營養性腹瀉(如缺鐵或補鐵過多、教槽料差、教槽料過多、消化不良);仔豬10~14d發病多為豬球蟲病;仔豬10~21d發病多為豬偽狂犬病(注意有神經癥狀)。
2.3根據流行病學鑒別
一般細菌病以散發為主;病毒病多為整窩發生、流行迅速、死亡率高、冬季多發;大腸桿菌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如為免疫失敗,則母豬出現豬繁殖障礙(如流產、返情、死胎、木乃伊增多;如為流行性腹瀉,則按育肥豬-保育豬-母豬-產房仔豬順序流行。
2.4根據主要病理特征鑒別
如是豬瘟,則見母豬淚斑、慢性眼結膜炎,仔豬乳頭根部呈藍紫色,剖檢見脾臟邊緣梗死,腎臟、扁桃體、淋巴結有出血點;如為豬偽狂犬病,則肝臟上有白色壞死點;如為母豬霉菌毒素中毒,則見仔豬肝臟土黃色、腫大、質脆;如為豬流行性腹瀉,則見胃腸道變薄,成半透明膜狀。
2.5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鑒別
可采集母豬、仔豬血液,送專業實驗室檢測抗體;也采集仔豬組織樣品,送實驗室檢測病毒、細菌。
3 產房仔豬腹瀉的防治措施
3.1生物安全預防
豬場應嚴格控制進入豬場的人員、車輛、物資、豬只、野生動物等,減少或杜絕引入病原微生物。執行2點式或3點式生產模式;產房、保育舍、育肥舍嚴格全進全出。
3.2免疫預防
首先要選好疫苗(病毒在變異,疫苗毒株也要更新,要盡量選大品牌公司產品)。其次要謹防失效(冷鏈運輸、冷凍或冷藏保存)。
嚴格完善程序(種豬普免、跟胎免、仔豬免)。保證方法正確(選擇肌肉注射、穴位注射或霧化滴鼻等)。按時檢測效果(抗體檢測每年3次、在引種、發病時應進行抗原檢測)。
3.3 管理預防
豬場的產房可做吊頂,利于保溫和降溫,減少腹瀉發生;實行小單元式產房,利于全進全出、衛生消毒、減少或消滅病原;產房通風不用大風機,注意風速的控制(夏季0.4m/s,冬季0.15m/s),風速過快易讓仔豬感覺冷,造成胃腸感冒式腹瀉);飲水用漂白粉消毒,減少或消滅大腸桿菌。
3.4 藥物治療
可用頭孢類、沙星類、硫酸新霉素、磺胺類,治療或預防細菌、球蟲感染,但對病毒無效。
3.5 發生腹瀉疫情的處理方案借鑒
母豬產前20d左右做好大腸桿菌疫苗。可在小豬出生后第一時間喂慶大霉素1ml,2h后喂初乳 ,第2天用偽狂犬疫苗滴鼻,第3天補鐵。對于拉稀嚴重的最好腹腔補充營養防止脫水,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如藥物治療2~3次無效時,應立即進行鑒別診斷、專家會診,然后采樣,送實驗室檢測病原體。確定病因后,選擇好的疫苗緊急免疫。如是豬瘟疫情,則母豬、仔豬全部免疫;如是流行性腹瀉疫情,則用疫苗對產前10d以上的懷孕母豬緊急免疫,還可以配合仔豬糞便、胃腸組織返飼懷孕母豬。
參考文獻
[1]羊建平,梁學勇.動物微生物.[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6.
[2]劉莉,王濤.動物微生物及免疫.[M]化學工業出版,2010.2.
[3]朱金鳳.獸醫學概論.[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