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我院設備工程系為實例,研究其集團化辦學的過程,建筑設備專業集團化辦學的校企深度合作,按照企業需求開展校企聯合培養,建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集團化辦學;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對于集團化辦學提出:“創新辦學體制,鼓勵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共建高等職業學校,探索行業(企業)與高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發揮各自在產業規劃、經費籌措、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選聘、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各方合作辦學,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跨專業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現階段,校企深度合作成為高職院校改革的重要途徑,而職教集團的建設,以及集團化辦學的開展是實現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措施,集團化辦學和職教集團的實現是工學結合的最好載體。
我省一批省級示范院校對集團化辦學的校企深度合作的研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筑類集團化辦學的校企深度合作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1]。作為首批遼寧省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示范院校,我校各系部開展了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的實踐工作。2015年,我院建筑設備系牽頭組建遼寧建筑設備職教集團,是整合建筑設備職業教育資源、深化校企合作的重大舉措,有利于開創建筑設備類職業院校和企業優勢互補的職教發展新途徑、新模式。目前,我院建筑設備系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又與大連供暖集團已經取得初步合作意向,2014年起從我院設備工程系供熱與通風空調專業中招收部分學生定向培養,成立“訂單班”,以后還有形成連續合作。從大連供暖集團的發展來看,隨著其建設進程的進一步展開,結合我國供暖需求的逐年增加,近十年內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是連續增大的。這些工作的完成都為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以我院建筑設備系牽頭組建的遼寧建筑設備職業教育集團為契機,研究建筑設備專業集團化辦學的校企深度合作,按照企業需求開展校企聯合培養,建立人才培養模式[2]。
1)邀請集團成員企業專家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兼任集團兼職教師。因為他們具備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所以充分發揮企業現場管理人員、工程師和技術骨干的優勢,讓高職教師和企業專家合作,共同培養企業認可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共同建設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以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為依托,參照企業員工職業崗位工作要求,校企聯合制定建筑設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突出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2)與集團中企業合作,共建“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加強教學隊伍結構的最優化,使其成為 “雙師”結構教學團隊,也就是構建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工程型”專業教學團隊。高校專業帶頭人和企業技術高管共同負責,建立 “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的省內一流、行業領先的教學隊伍。除了聘請企業的技術負責人以外,還要聘請現場操作技術能手擔任兼職教師,完善專兼職教師合理的結構,并建設動態教師資源人才庫。
3)實現高職招生有企業參與,使報考學生感受到就業的光明前景。即招生就是招工,實現招生與就業無縫對接。提高高校招生生源,同時提高高職院校就業率。也為企業做好員工的前期知識儲備和人才培養。
4)以大連供暖集團定向培養為試點,構建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機制,實現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建立“校中廠”即實訓工廠和“廠中?!币簿褪菍嵙暬氐慕ㄔO模式。共建高職院校內的實訓基地和在企業里生產實訓基地。按照企業現場的要求并且結合實訓的實際情況,結合 “工學交替”的教學要求,在現有學校實訓設備與企業生產設施的基礎上,校企合作建設集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校內外人員執業資格培訓和技能鑒定、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和職業晉升考試輔導為一體的生產實訓基地,能夠滿足本專業老師教學實踐和學生“頂崗實習”需要。
5)在集團化辦學的校企深度合作實踐中,建立校企文化融合的模型與案例。企業文化在學校中無處不在,在學校的信息板和宣傳欄中,在學校的網站和廣播站中,到處感受到企業的管理和發展理念。校企合作的各個公司在宣傳企業文化的時候也加入了更多的高職院校專業教育的內容,真正做到校企文化的互融。
集團化辦學的校企深度合作首先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的要求,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是以提高畢業生質量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出發點,因此,這是要求結合校企雙方的訴求,這樣的辦學理念能夠尊重各自個性化特征發展,同時又相互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提高,雙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最大化。通過教育和產業對接、學校和企業對接、學生和崗位對接、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對接,形成了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共同建設、教學過程共同管理、評價標準共同制定、教育資源共同分享、校企文化共同融合的校企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我校集團化辦學的校企深度合作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點:
1)以崗位技能為核心開發新課程。
通過校企合作,在學校設立了關于行業通用知識課程和企業定向相關課程,并科學安排兩種課程。 以崗位技能為中心,以現場模擬與實際操作為載體組織課堂教學,課程內容圍繞企業的職業能力為核心,組成理論教學與現場教學的結合,校內實訓與企業實操的結合。
2)以“雙導師”、 “雙班主任”結構構建教學和管理隊伍建設。
從校企雙方分別聘請雙師型教師和企業骨干擔任教學導師,聘請本專業教學骨干和內專家擔任專業帶頭人,聘請本專業和企業管理者擔任班主任。采用這種“雙導師”教學以、“雙專業帶頭人”治學以及“雙班主任”管理等方式,都進行了全方面有益的嘗試。
3)“多證書” 使學生具備專業領域的從業資格。
通過構建以體現和提高職業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環節,以“多證書”式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改革和完善中高職銜接教學評價體系,在校期間獲得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4)實崗育人——教室與崗位合二為一。
學生通過在教室與崗位之間實現了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良性循環,這種螺旋式學習的形式,實現了實訓、實崗育人機制,使學生經過在校教師、企業師傅的聯合傳授,獲得更豐富的知識與技能,這樣在學生畢業后,會更好更快地進入與勝任企業的相關職業崗位。
我院實施集團化辦學的深度校企合作取得一些成績,對教學、科研以及學生的就業都形成了促進作用,總結如下:
1)保證政府部門在集團化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政府應該成為投資主體,因為它是高等職業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憑借先投資、再評價、后指導等方法,政府引導了集團化辦學的發展和前進方向。
2)探索建立文化、樹立打造品牌。
企業文化體現了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般來講,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每名成員的集體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這些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整體氛圍,他能影響到企業員工的精神狀態,對企業的各項工作起到推動作用,同時影響著企業運營和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方面,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整體形象,因此,強調對企業員工的精神方面培養,這不是企業和文化簡單的相加。一些知名大企業的成功經驗證明,企業文化實質上就是一個企業的競爭力。
3)建立面向全國的訂單委托式培養機制。
要發展具有特色的專業,面向全社會招生,與集團內跨國企業以及其他知名企業進行合作,推行訂單式培養方式。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市場開放程度的迅速擴大,不管是高等職業教育擴張的規模的需求,還是大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大學都必須要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因此,集團內部各個院校,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區域特色以及開放的資源優勢,開辦獨具特色的開放辦學專業,不斷拓展辦學思路和空間。
4)建立集團兼職教師信息資源庫。
高職院校應該在內部建立企業兼職教師信息資源庫,以加強和推進兼職教師團隊建設,加與現有校企合作相關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兼職教師是學校從同行業、合作企業中聘請的優秀技術和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這些人員的加入,共同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高職院校要有完善相關的制度,采取相關措施,來保障企業和行業這些兼職教師的福利待遇,這樣才能穩和擴大定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有利于校企雙方進行更深層次的資源融合。
結語:
遼寧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建筑行業,通過教育與產業無縫對接、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學生與崗位無縫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無縫對接,形成了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共同建社、教學過程共同管理、評價標準共同制定、教育資源共同分享、校企文化共同融合的校企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充分體現了職教集團的多元化利益,實現了建筑相關學校集團化辦學模式初衷。
參考文獻:
[1]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
[2]丁金昌,童衛軍.關于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課題: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專項課題
課題名稱:建筑設備專業集團化辦學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課題編號:LZYZXYB1616)
作者簡介:張?。?980),女,漢族,遼寧遼陽人,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副教授,工學碩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