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躍
摘 要: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配電網的電能質量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及滿意度,影響著電力系統和設備的安全、綠色運行,故提升電能質量,解決低電壓,成為當前農村電網最迫切的工作。本文通過分析農村電網低電壓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管理措施、技術治理措施,為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農村電網;低電壓類型;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引言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以來,城鄉用電負荷增長很快,農村電網未及時進行升級改造,電能質量不能滿足生產生活要求,尤其是電壓偏低的問題,增加電能損耗,更危及電力系統和供用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分析低電壓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治理措施,有的放矢,可避免盲目投資建設,提高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1 低電壓類型
根據低電壓持續時間進行分類,低電壓類型有3類:短時性、季節性和長期性。短時性低電壓是由于農村居民臨時掛接負荷引起的;季節性低電壓是指度夏、農忙、節假日等時段出現的;長期性低電壓是由于永久性負荷增長引起的。
2 低電壓原因分析
2.1 運維方面原因
供電設備臺賬與實際運行設備信息不符,基礎性資料缺失。運行人員對設備的運行狀態和使用效果不清楚,缺陷設備帶病運行,存在安全隱患及使用效能低下的問題;且運維人員未按要求定期、不定期普查或抽查低電壓情況,不能及時掌握低電壓情況。
2.2 用戶方面原因
用戶接電管理不精細,存在負荷集中于某相或某變壓器、負荷報小用大的現象,導致重載相中后段用戶低電壓,重載變壓器所帶的用戶低電壓。用電知識宣傳不夠,部分用戶未根據實際用電負荷增長情況同步改造戶內線;缺少錯峰用電的宣傳引導,某一時段過于集中用電,導致用戶末端低電壓。
2.3 配電網技術方面的原因
農村的用電負荷密度小,負荷分散。配變布點不足、容量不足,配變主要為無載調壓型,很少進行配變分接頭的調整,無法滿足負荷波動較大(如春節的節日期間)時的電壓質量要求;長距離配電線路末端未加裝電壓調壓裝置。農村電網無功損耗嚴重,補償容量不足,補償裝置未采用動態控制技術,易出現欠補償、過補償現象。低壓供電半徑過大,低壓線路殘舊、重過載運行,缺少負荷發展預測及電壓降校驗,導線截面偏小。
配電網自動化和信息化基礎薄弱,在線監測與控制設備相對較少,通信網絡建設滯后,已有監測和控制設備為就地型,不能及時統籌分析發生原因,無法實現電壓無功多級聯調和優化控制。
3 低電壓治理措施
3.1 管理措施
(1)優化用戶用電管理。通過負荷計算合理確定用戶報裝容量及接入電源,合理分配各相別所接負荷,嚴控三相負荷不平衡。結合配電網集抄系統、電壓監測系統建設,收集設備參數及運維數據,并進行分析、判斷,作為規劃建設、運行管理的依據。實行用戶錯峰用電管理,引導和鼓勵大負荷用戶錯峰用電。
(2)加強運維管理和建設監測平臺。結合負荷曲線和電壓曲線,確定配變分接位置,及時投退無功設備;嚴格執行運維管理制度,健全配電設備運行臺賬,對存在隱患的配電設備及時消缺,提升設備水平及健康度。建設配電網全狀態監測平臺,監測對象包括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電壓、電流、諧波等等,優化并增加電壓監測點,嚴格執行巡檢制度、普查制度。
3.2 技術措施
可采取的技術手段主要有提高配電網規劃建設水平、提高控制技術。
3.2.1 提高規劃建設水平
(1)合理規劃配電網。配電網應簡化變壓層次,優化配置電壓等級序列,避免出現重復變壓,應限制并改造非標準電壓。在配電網規劃和建設中,應推廣采用先進、成熟、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材料,滿足用電容量和電能質量方面的要求。中壓配電網應合理選擇網架接線模式、設備材料選型及自動化實現方式;低壓配電網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運行靈活、檢修方便,采用以配電站(或臺架變)為中心的放射型、樹干型和混合型等接線方式。根據負荷發展預測選擇合適的導線截面,采用新駁接工藝,減少電能損耗。
(2)建設智能化配電網。積極穩妥的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現代化配電網。配電網智能化應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數字系統控制技術、靈活高效的通信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實現配電網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雙向運作與高度整合,構建具備集成、互動、自愈、兼容、優化等特征的智能配電系統。應分階段、分層次規劃和實施配電網智能化,逐步提高配電自動化系統與配網調控一體化智能技術支持系統的覆蓋范圍,建立監測、管理、互動一體化的管理平臺。
3.2.2 提升配電網設備水平
(1)提升無功設備水平。合理設置配電網無功補償裝置,利用自動控制技術,無級調節,采用先進的智能型一體化技術。采用四“結合”原則:采用分區和就地平衡相結合,就地補償與集中補償相結合,供電部門與電力用戶補償相結合,中壓補償與低壓補償相結合;實現同層的多項和不同層的多級電壓無功協調控制,降低電能損耗、提高電壓合格率、提升經濟運行水平。
(2)提升電壓補償設備水平。影響供電系統中電壓質量的因素主要有電壓偏移、電壓波動、諧波、電壓暫降,須采取經濟合理的補償治理措施,確保供配電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建立配電監控管理平臺,在線監測電壓質量,自動判斷電壓偏差,投入電壓補償設備(主要有線路自動調壓器、有載調壓變壓器、電壓自動補償裝置等),及時解決末端低電壓,保證電壓質量。
4 結語
隨著新用電設備的推廣使用,低電壓的特征也在不斷改變,需運行部門長期跟蹤監測、統計分析。低電壓治理新技術、新設備的發展應用,將為低電壓綜合監測治理提供有效手段、及時解決低電壓問題,滿足社會生產、生活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杰.淺談農村配網的電壓質量與降損[J].華北電力技術,2005,12(B11):83-85.
[2]王子群.農村配電網低電壓產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農村電工,2016,24(7):37-38.
(作者單位:清遠電力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