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入湖河道治理是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本文分析洪巷港、大浦港兩條河流水質的變化趨勢以及對水質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對水環境整治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河流;階段性
1 研究目的
入湖河道治理是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加強入湖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對于改善太湖水質具有重要意義,不僅符合“治湖先治河”和“精準治太”的創新理念,也是實現“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的重要抓手。摸清洪巷港、大浦港河流水質情況,了解污染來源,為推進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的綜合整治提供有效理論依據。
2 研究內容
在豐水期和平水期分別對洪巷港、大浦港兩條河流的主要河段以及主要支流進行調查采樣,監測項目主要是CODmn、氨氮、總磷、總氮。通過對監測數據和現場調查時發現的情況的整理匯總,分析洪巷港、大浦港兩條河流水質的變化趨勢以及對水質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對水環境整治提出有效建議。
3 研究方法
洪巷港、大浦港河流水質階段性調查主要是對洪巷港、大浦港兩條河流的主要河段以及主要支流進行調查采樣。采樣周期分為平水期和豐水期,2月、3月、4月每月采樣一次,7月、8月、9月每月采樣一次。
4 研究結果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可能影響洪巷港、大浦港水質的主要因素為:
4.1 大浦港
(1)大浦港中下游有大量住家船(從集鎮到入太湖口),生活用水直接倒入水體,嚴重影響水質。
(2)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源排放方面,大浦村所轄8個自然村,目前在浦南街區有一座污水處理設施,接戶數101戶,服務人口約為400人左右,但處理能力不足,大浦港沿岸村莊污水處理率不足40%。污水收集系統不健全,有多處污水直排口,仍有居民在大浦港沿岸進行衣物洗滌等行為,加速了水質的惡化;沿河兩岸可見隨意堆放和丟棄垃圾的現象,垃圾滲濾液進入河流后直接污染其水質。
(3)禽類養殖污染方面,大浦港沿岸雞鴨養殖現象普遍,多為分散型養殖,單位規模極小,家禽糞便不易集中收集。由于靠近河邊,設施落后,家禽糞便污染隨地表徑流直接匯入支浜或大浦港,故成為大浦港重要污染源之一。
(4)大浦港流域水系發達,水產養殖是當地傳統產業,沿岸200m范圍內有大量小規模水產養殖魚塘,以及一家大型漁業研究中心,養殖規模較大。目前水產養殖的水體基本沒有進行治理和循環利用,幾乎全部滲入或排入河道,增加了水體氮、磷污染負荷。
(5)種植業面源污染方面,大浦港沿岸200m范圍內農田面積約為66.67hm2,以水田為主,未實施相關防護措施。農村大量施用的化肥、農藥、水土流失等造成了農業面源污染。
對大浦港及各支浜構成的水域富營養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4.2 洪巷港
(1)洪巷港兩岸周邊村莊由于離污水處理廠較遠,接管難度大,很多農村生活污水還未接管處理,絕大部分生活污水是通過排入自家化糞池后滲入地下,也沒有其他出路。同時,相當部分分散居住點生活垃圾未納入收運體系。洪巷橋西部分民居無統一的雨水收集管道,雨水直接或間接的流入洪巷港。
(2)調查發現在洪巷港兩岸及支浜附近有多處垃圾堆放點,垃圾收集不及時,部分垃圾散落于河邊,且有許多垃圾直接扔到了橋下。亂堆亂放的垃圾會隨降雨沖刷進入水體,嚴重影響河道水質。
(3)據調查,洪巷港小流域范圍內共有企業8家,且均不在工業園區內。企業本身污水排放較少,主要以職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為主,且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不完善,雨水徑流和生活污染對河道影響嚴重。
(4)東氿是洪巷港最主要的來水,東氿來水為上游的南溪河、北溪河、滆湖和武宜運河等,來源較復雜,本底水質較差,其水質對洪巷港水質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5)調查發現,農業面源污染還未真正得到削減,農藥化肥使用量依然較高,常用農藥有:敵敵畏、乙酰甲胺磷、銳威特、毒死蜱等;常用化肥有:尿素、復合肥、有機肥等。洪巷港流域農業種植以水稻種植為主,降雨時,農田砌筑的灌溉渠內水流直接入河。
5 項目應用前景分析
洪巷港、大浦港河流水質階段性調查從平水期到豐水期共歷時6個月,此次調查采用較為常規儀器設備,整理出較為詳細的數據,適用于各類河流的水質調查,可以為河流水環境的綜合整治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蔣詠,朱寧.實現洪巷港水質目標的對策與措施[J].江蘇水利,2009,(9):38-40.
[2]肖曉柏,許學工.地表水環境質量灰關聯評價方法探討[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3,26(3):34-36.
(作者單位:宜興市環境監測站)
作者簡介:胡正盛(1987-),男,助工,研究方向: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