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業前所未有的低門檻
在過去,一提到創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做平臺”,吸引更多人加入。做平臺的一大好處就是能夠依靠巨大的人口紅利,想著法子去變現。但是如今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版圖已經日益明晰。更多“識時務”的創業者開始“擇木而棲”,將精力聚焦到內容上。
今年年初,新車評網總編輯顏宇鵬離職創辦了大家車言論。近幾年,大量的媒體人紛紛走出傳統媒體,轉戰各大自媒體平臺。究其原因,就在于現如今的自媒體創業的門檻已經非常低—不僅是成本低,很多平臺甚至還會提供補貼。
去年年末,UC宣布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專項扶持基金,以創作獎金、廣告分成兩種形式對平臺訂閱號予以扶持,這已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推出自媒體補貼計劃。而早在兩年前,今日頭條就提出了“千人萬元”補貼計劃,去年還宣布拿出10億元人民幣補貼短視頻創作者。去年初,騰訊也曾推出“芒種計劃”,除了不參與自媒體廣告分成之外,還拿出2億元人民幣進行補貼。

很多人發現,只要你有內容創作的能力,就能夠在各大平臺上開設賬號,并由此獲得廣告收入。至于平臺管理和維護,以及廣告來源,甚至是前期的推廣宣發等,皆不用自己太過操心。內容創業前所未有的低門檻,讓很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外的內容生產者開始了有新的舞臺。而他們要做的,僅僅是根據自己的節奏生產內容,然后將它分發到各個自媒體平臺當中。
站在風口的內容生產服務平臺
今年年初,短視頻內容編輯工具VUE宣布獲得千萬元人民幣級Pre-A輪融資。VUE本只是一款短視頻編輯APP。在正式上線后的前六個月,開發團隊將主戰場放到了更成熟的海外市場。不過,在《微信》開放了上傳本地視頻到朋友圈的權限之后的幾天內,VUE每日新增的國內用戶數迅速飆升到了3~5萬,海外與國內用戶的比例也從1:1變成了3:7。
相信VUE團隊在一夜之間飆升的身價,已經足以說明內容創業浪潮所帶來的巨大影響。正如前文所說,各大平臺都玩起了燒錢補貼,顯然內容生產工具也將得到雨露均沾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全民內容創業的時期,自然也需要一些更為簡單易用的內容生產工具,市場需求正在逐步形成。而接下來,圍繞短視頻制作、照片處理和圖文排版相關的工具APP—還不僅僅是單純的工具,更高緯度的自媒體服務平臺,也正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據極歐科技創始人程小永預測,2年后自媒體投放市場規模會超過1 200億元人民幣,自媒體群體正在不斷壯大,這為自媒體服務平臺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可觀的想象空間。這樣的情況,其實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經出現了苗頭。
2016年10月10日,一道自媒體和微信圖文制作工具秀米網在上海宣布合并,同時官方還宣布獲得娛樂工場的Pre-A輪融資,目前整體估值已達1.5億元人民幣。秀米CEO楊晶表示:秀米將會從單一媒體工具型平臺轉向服務型多媒體平臺,成為專注服務自媒體用戶及提升自媒體生產能力的綜合性平臺。而一道自媒體,本就是一個致力于為營銷業者匹配自媒體營銷資源的平臺型互聯網創業項目。
巨頭的二次創業
對于中小創業者來說,內容創業迎來了好時候,而對于很多巨頭和大平臺來說,內容則可以看作是他們二次創業、再創輝煌的重要機會。手里有平臺的互聯網巨頭們正在靠著自己已有的那些枝枝葉葉,在平臺中使勁填充內容。
坐擁UC頭條與阿里文娛的阿里巴巴,以媒體賦能計劃去鼓勵媒體像天貓商家一樣,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內容。擁有微信“小程序”和企鵝影業的騰訊,儼然已經成了許多內容創業者夢寐以求的新分發平臺。而依靠著網易云音樂和手游在市場中呼風喚雨的網易,也打造了具有穩固受眾群的音樂社交平臺和手游社交平臺,并推出了一批草根音樂和手游明星。至于獵豹移動,它也不甘示弱,以5 7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全球移動新聞服務運營商News Republic,加入了海外市場的內容爭奪當中。

此外,為了搶占市場制高點,大佬們還常常會邀請具有相當市場話語權的內容生產者,在自己的平臺中擔綱門面—比如papi醬就曾經受到多家直播平臺的邀請,前去進行直播。而某直播平臺因為沒有邀請到papi醬,其高管還在會議上表示“papi醬不能產生持續性的優質內容,注定為時代所拋棄。”至于直播平臺主播的爭奪戰,早已經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內容創業的另外一大特色就在于:雖然大佬們紛紛入場,但對于規模相對比較小的企業來說,突圍的可能性并沒有因此而降低。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細分市場,以內容起家的“獨角獸”正在不斷增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知乎。誰也不能否認在目前中國的科普市場中,知乎和果殼已經成為了難以動搖的兩級—尤其是知乎,其出色的交互性較果殼而言,顯得更接地氣。而像今日頭條這樣的信息分發平臺,以及像熊貓直播這樣以電競直播為主的泛娛樂平臺,更是從年輕用戶中獲得了大量的擁躉。
內容創業幾大流派
內容創業并非只有視頻直播一條路。從目前來看,在不同的人眼里,它有不同的玩法。近幾年,互聯網巨頭們已經搭建了足夠多的“架子”(平臺),就等著內容創業者們來填充內容了。

VR內容創業:雖然曾經遭遇小低潮,但是隨著技術和硬件設備的日益成熟,VR內容創業再度為人所提及,傳統的視頻網站、創業者和游戲大廠商紛紛入駐其中,并推出各自不同的VR內容。甚至,就連網易這種曾經閉口不談VR的廠商,在今年也已開始推廣自己的首款VR游戲《破曉喚龍者》。可以想見,在2017年,將會有更多的大佬加入VR內容創業的大軍之中。
自媒體創業:盡管一直在燃燒,但以短視頻為代表的自媒體創業依舊沒有“退燒”。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曾高調表態:“要在未來12個月內,投入至少10億元人民幣補貼給頭條號上的短視頻創作者,同時給予每一條優質原創短視頻至少10萬次的加權推薦?!彼麄兊哪康暮苊鞔_,就是要培養屬于自己平臺的內容創業者,并以這些人為中心,聚攏更多的用戶。
垂直領域創業:在以在線教育為代表的垂直領域,內容創業也頗受關注,越來越多的線下內容被搬上移動互聯網。除了猿題庫、春雨醫生和窮游網這種原生性的內容創業平臺之外,甚至連斗魚和虎牙這樣的直播平臺也在嘗試著“搶下一塊蛋糕”。比如,前段時間在網上爆紅的斗魚主播“數學老師不上課難受”,就是憑借著在互聯網上輸出專業內容而備受觀眾期待。
微信“小程序”:隨著微信“小程序”的上線,很多創業者又將它視為了一片新的藍海?!靶〕绦颉钡谋小坝猛昙醋摺钡睦砟睿脩艨梢詻]有負擔地體驗到自己所需要的相關功能,而對于《微信》來說,也為其分發功能聚攏了大量人氣。但是對于小程序開發者來說,如何才能留住用戶?這就是個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