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兵
摘 要:核安全是核電站科學發展的生命線,控制好核安全是電站的首要任務,所以電站生產項目風險控制管理需要不斷摸索創新,提高電站生產項目風險控制管理水平。該文簡述了田灣核電站在生產項目風險控制管理方面的特點,主要包括日常生產管理組的建立和運作、生產項目風險識別和實施過程風險控制。
關鍵詞:日常生產管理組 風險識別 過程控制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b)-0134-02
田灣核電站兩臺機組商運以來,逐步實現從工程調試到日常生產管理模式的轉變。安全生產管理是電站的首要任務,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實現機組穩定、高效運行是電站持續追求的發展目標。田灣核電站經過不斷摸索并借鑒國內外同行的經驗,不斷地創新優化生產項目風險控制管理,形成了一套有著田灣特色的生產項目風險管理體系。
1 日常生產管理組的建立和運作
為規范電站日常生產活動的管理,優化風險控制方式,提高缺陷的響應和處理速度,實現對電站安全生產狀態的有效控制,于2007年12月份成立日常生產管理組,建立并有效運作日常生產的控制指揮中心,采用項目管理模式對電站的日常生產活動特別是0/1級及其他重要工作申請進行管理。
日常生產管理組的建立,一方面打破生產處室之間的界限,增強生產處室之間高效的橫向交流,極大地優化了電站的資源利用,提高了組織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這種組織模式也優化了風險控制方式,通過組織運行、維修、技術支持、核安全、工業安全、消防等相關處室專業人員深入討論,對機組重要操作及具有高/中風險的生產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和科學決策,可以有效地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有助于制定最優的工作方案在最恰當的時機完成工作,最終實現電站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當機組出現有停機、停堆或者降負荷風險的重大缺陷時,或者根據機組實際狀態值長認為有必要啟動日常生產管理組時,值長可以隨時啟動日常生產管理組,組織召開會議進行討論,確保能夠及時高效地進行決策,為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2 風險識別與控制
為了確保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必須對生產項目進行風險識別與控制,其核心就是科學決策。機組運行期間,時有發生非預期的超出正常運行限值的瞬態過程或直接、潛在導致電站核安全降級的缺陷,此時需要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作為電站生產管理者,往往會采取保守決策,將機組退至某一安全狀態。保守決策不是安全與經濟效益的折中,而是嚴格執行技術規范,確保機組安全第一的原則。
2.1 生產項目風險識別
田灣核電站針對不同類型的生產項目進行分類誤別風險和控制管理。不同類型的項目采取不同的風險控制手段。
2.1.1 糾正性維修風險控制
糾正性維修項目風險控制,是保障機組安全運行的重點。機組缺陷由于其突發性、不可預見性、緊迫性,往往對機組安全運行造成嚴重的威脅。針對這類項目,必須經過風險分析識別才將其列入計劃。特別是0、1級缺陷必須經過日常生產管理組日例會討論決策。
對于有影響或潛在影響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糾正性維修項目,要求執行處室必須對其進行風險分析,填寫“項目風險決策分析表”。同時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工業安全、輻射安全、火災安全等風險進行識別,并在實施方案中明確防范措施。
對于決策出暫不執行的風險項目,要求執行處室編制好相應的檢修預案,并列入預小修計劃。
2.1.2 定期試驗及切換風險控制
首先對定期試驗及切換項目進行風險識別,對有停堆或停機風險的項目用紅色字體和文字標注,對有降功率風險的項目用藍色字體和文字標注,重要關注項目用綠色字體標注。
夜班、節假日及節假日后第一個工作日原則上不安排高中風險定期試驗項目,以減少人因失誤帶來的風險。
對于屬于涉及技術規格書的定期試驗項目,當其中某一個安全通道由于技改或消缺或預防性維修而不可用時,將下一安全通道的定期試驗提前或推遲,以避免在一個安全通道不可用時同時進行另一個安全通道定期試驗,避免違反技術規格書的要求導致機組后撤風險。
2.1.3 預防性維修風險控制
對于屬于涉及技術規格書的預防性維修項目,特別是安全重要系統需要隔離解體維護的項目,原則安排在停堆維修期間進行,盡量減少安全重要系統的不可用對機組造成的潛在風險。
對于導致系統失去備用且有影響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預防性維修項目,為了減少系統不可用時間,要求工作負責人到場后再進行隔離,以保證工作的無縫銜接,要求工作結束后工作負責人及時還票,盡快解除隔離。
2.2 實施過程的風險控制
生產項目完成風險識別并制定好防范措施后列入計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按照工前會—規范執行—應變措施—經驗反饋這樣一個控制鏈來進行風險控制。
(1)工前會。開工前,值長組織召開工前會,明確工作任務內容、目的、活動的風險、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措施,落實操作人員和監護人員,使所有參加工作的人做到心中有數、應變自如。利用工前會,有效地把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結合起來。
(2)規范執行。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操作,堅持使用明星自檢(STAR)及三段式交流等手段,避免人因失誤。
(3)應變措施。項目執行過程中,如果有突發事件發生,由值長緊急啟動日常生產管理組,討論研究后續處理措施。
(4)經驗反饋。工作項目完成后,如果發現有和規程不一致的或需要優化的,立即填寫文件修改單,審核批準后對相應規程進行修改,從而達到了循環改進,不斷提高的目的。
3 保守決策案例
4月1日10:15,1號機組1號分離水泵盤根往外冒水。值長考慮到分離水泵對于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性,立即啟動日常生產管理組。在日常生產管理組討論會上,有人提議將其退出運行進行隔離維修,經風險分析識別后,考慮到3臺分離水泵剛經過解體大修,并且只做了短時試轉,都沒有經過長期運行驗證。如果在1號分離水泵隔離維修期間,2、3號任意一臺分離水泵發生故障停運都會導致機組降功率或者跳機。經過日常生產管理組討論分析后,采取保守決策,決定先將1號分離水泵切換至3號運行,將其備用,觀察另外兩臺泵運行情況,待運行穩定后再實施隔離維修。
4月5日01:35,2號分離水泵軸承溫度突然上漲并大于90度報警(大于95度保護切泵),且需要手動停運。值長立即下令將其切換至1號分離水泵運行。經檢查2號分離水泵因大修時軸承所加潤滑油脂過多導致泵軸承溫度快速上升。正是嚴謹細致的風險分析識別和保守決策有效避免了機組非計劃降功率或停機風險,保障了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4 結語
田灣核電站作為國內首座引入俄羅斯機組的電站,在生產管理方面的創新一直沒有停止,一些好的經驗不斷地被實踐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具有田灣特色的生產管理體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對日常生產管理工作不斷優化、吸取經驗、持續改進;堅持保守決策、控制風險,進一步加強安全文化的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充分借鑒國內外電站良好經驗,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確保電站安全、穩定、高效地運行。
參考文獻
[1] 余謙虛,張暉,趙志綱,等.型號科研生產任務風險的識別與控制[J].航天工業管理,2013(9):36-40.
[2] 韓獻珍.項目風險應對與控制措施探究[J].環球市場, 20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