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積+韓明英
摘要:高職高專教育是一種以職業教育、就業為導向的高等教育。其職業指導工作與普通本科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在內容和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指導存在的普遍問題,并從加深職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開發、職業指導隊伍、職業指導方式、職業指導內容、職業指導過程等方面,探討如何完善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指導體系。
關鍵詞:高職高專 職業指導系統 指導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7.38;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133-02
高職高專教育是一種以職業教育、就業為導向的高等教育。近年來,我國大學生職業意識薄弱、就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尤其是高職高專的學生,據有關權威部門的就業調查數據顯示:2014屆、2013屆、2012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分別為92.1%、91.4%、90.9%,其中,本科院校分別為92.6%、91.8%、91.5%,高職高專院校2014屆、2013屆、2012屆的就業率分別為91.5%、90.9%、90.4%[1][2][3],按照學歷層次來看,高職高專的就業率每年均低于本科就業率0.1個百分點左右,因此,高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職高專院校應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和辦學方針,開展有特色的、有效率的高職高專職業教育。
一、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指導服務體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職業指導理論研究較為落后
目前,我國高職高專學校中職業指導課程、內容主要還主要研習國外的高校職業指導的相關理論和內容,和我國國情和高等教育實際情況結合、融入的還較少,對職業意識教育、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學生的職業思維模式等方面的研究還比較缺乏。
2.高職高專院校對職業指導的認識有偏頗
目前,許多高校簡單地將“職業指導”理解為“就業指導”。這點,在高職高專院校中更為突出。對于高職高專類院校,其學生就業壓力和任務較一般性本科院校更重,高職高專院校往往簡單地把職業指導理解為為學生解決就業問題,并僅僅以學生的就業情況作為考評、衡量職業指導的指標,忽略了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忽視了就業僅僅是是學生職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4]。
3.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指導課程內容、培養方式等群體針對性不明顯,與本科院校職業指導未有區分
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指導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與本科學院基本一致,重理論講解、輕實踐認知。沒有突出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特征,導致職業指導方式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脫節,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以及職業指導課程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起到規劃學生職業、鍛煉學生職業思維、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目的。
4.職業指導形式落后,重點偏失
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開展的職業指導工作中的系統性內容和規律性工作不夠,形式上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內容上大多集中在向畢業生講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幫助畢業生就業等,而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較為缺失,比如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背景、大政策的講解、職業規劃與職業道德、大學生自主創業等的講解教授等。同時,多數高職高專在職業指導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職業觀、職業價值的培養也較為缺失。
5.職業指導師資隊伍隊人員缺少、力量薄弱
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高專學校職業指導隊伍大多由負責學生工作的干部和輔導員組成,由于他們平時工作中有大量的學生、管理方面的事務性工作,導致他們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大多停留在零碎的、經驗化的理論指導。職業指導教師隊伍缺乏專業課程教師、行業專家、領域學者的組成,使得高職高專院校的職業指導缺乏化系統、科學化的指導和教授。
6.多數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指導機構缺失或設置不合理
如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只設立了校級的就業指導中心,并以此替代了職業指導中心。在各二級學院中也沒有建立相應的職業指導機構。導致學校就業指導責任主體不明晰,管理層次混亂。
二、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指導服務體系構建和完善的途徑
1.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實際,更新觀念,加強職業指導的理論研究
鼓勵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結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十八大以來提出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結合學校所在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特點,開展職業指導理論方面的研究,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性傾斜,比如設立職業指導理論研究專項課題和基金、鼓勵高職高專院校與相關用人企業共同制定職業指導課程體系等。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指導理論,結合實際,發展出適合本地區社會發展需求的職業指導理論,并用之于實際教學活動中。
2.高職高專的職業指導需要實現人才培養的過程化
高職高專學校的職業指導應入學到畢業全程進行。可主要圍繞學生職業觀的形成、職業素養的養成和職業技能的提高等三方面展開,三個方面按年級進行有層次性的教育。如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年,對其重點進行職業認知教育,幫助其形成對職業的科學認識,并有正確的職業觀;在二年級,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發現自己的性格特點、愛好專長為重點,使學生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并養成優秀的職業素養;在畢業班,學校對學生要以專業實踐教育為重點,充分開展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強化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水平。同時,學校應充分整合包括職業指導課、就業指導課、形勢與政策課程、各類實習實踐課程在內的等系列職業指導課程體系,形成體系,利用各門課程的特點和重點內容,綜合宣講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知名企業、公司發展經營史等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職業素質。
3.高職高專學校職業指導應與本科院校職業指導有所區分,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專業實踐培養
高職高專指導課程體系設計應與本科院校職業指導課程有所區分,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專業實踐培養。學校充分加強校企合作機制,增強實踐學分占學生全部應修學分的比重。探索學生節假日頂崗實習折算學分模式、探索企業與校方共同制定職業指導課程內容和體系、探索企業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按照用人單位的需求對學生進行人才培養等。探索學生部分職業指導課程學分可在相關企業、單位中習得完成的模式,如參加企業生產實踐活動,企業、單位相關工作會議,行業講座培訓等,均可折算為學生的職業指導課程學分。
4.高職高專學校應建立科學的職業指導組織機構并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
首先,學校應建立科學的職業指導組織機構,如成立校級職業指導中心,并在各二級學院設立職業指導分中心,分別由校學工部和二級學院學生科負責管理和指導。其次,學校應形成完善的職業指導、就業指導老師培訓、進修機制,安排職業指導老師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專業進修、在職培訓、在用人單位掛職等方式提升其理論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最后,學校應聘請校外專業技術人員、優秀校友等
為客座講師,兼任相關職業發展、就業指導課程的講授。
5.加強對高職高專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
根據有關數據統計,近年來,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均高于本科畢業生2個多百分點,如2015屆大學本專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是3.0%,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3.9%)[5],高于本科畢業生(2.1%),表明高職高專學生對于創業意愿和行動效率都高于本科生。對于高職高專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指導,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創業意識,樹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形成將創業作為職業選擇的一種途徑的意識。高職高專學校應更加重視將創業教育融入職業教育的內容中,是學生在創業教育和實踐中形成人生職業選擇的重大思考,鼓勵學生將創業視為自己終身的職業。對高職高專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是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麥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麥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麥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4]蘇靜,王亦晨.試論高校職業指導服務體系構建[J].人民論壇,2010(29).
[5]2016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9).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