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詩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呈現多樣化,這一要求促使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近年來,很多職業院校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基本前提,培養理論與實操兼優的應用型人才。深圳職業院校的基礎英語課程也以此目標為課程導向,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認知、情感認知。然而,學生的全面發展僅靠一門學科遠遠不夠,那么將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學科交互,相輔相成,創新英語教學,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對基礎英語課程的積極性。學科交互下的基礎英語教學將為改善職業院校基礎英語課程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該文對深圳職業院校如何利用學科交互開展基礎英語教學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職業院校 應用型人才 基礎英語教學 學科交互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b)-0170-02
1 深圳職業院校基礎英語課程的重要性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鋒部隊,如今已是一座國際化的現代都市,有因其毗鄰香港的優越地理位置,惠普、三洋、鈴木電梯、普華永道、希爾頓、沃爾瑪等外企紛紛落戶深圳,這些企業的到來為深圳帶來了就業機會,同時也提高了深圳對人才的需求。數據統計,2014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為16 001.98億元,其中以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 823.05億元,占總值的42.64%,同比增加了7.7%,制造業對深圳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深圳對制造業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隨之增加。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正是生產制造方面的。當一些行業變得熱門,掌握該門技術的人員也隨之多起來,想要擁有競爭優勢,語言可以作為突破口之一。現在深圳乃至全國越來越多的外企很難招聘到合適的技術人員,有關材料的調查顯示,對16萬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75%的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但僅有不到7%的人員具有嫻熟的英文應用能力。
深圳很多職業院校都非常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基礎英語的學習。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要求我國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具備高水平專業技能的同時,還具備對專業文獻查詢、學習、深造的能力。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很多學術和技術上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網絡信息的查詢來獲取,英語作為最常用的信息檢索語言,其應用能力對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職業院校不僅僅為當前市場培養人才,還應承擔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那么掌握好英語,有助于學生日后對專業進行再學習與深造,實現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2 深圳職業院校基礎英語課程教學現狀淺析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深圳的職業教育一直走在前列,并且一直注重學生知識、技能、人格三方面的培養,知識和人格的培養可以體現在職業院校重視基礎文化課程、基礎英語課程在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知識、人格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但目前職業院校基礎英語課程教學仍存在著一些困難,文章主要從學生和老師兩個方面來闡述現狀。
2.1 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厭學情緒高
雖然現在英語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學習年齡越來越小,但整體英語水平并沒有明顯提高,英語越來越普及,社會和家庭對學生施加很多壓力,一些學生化壓力為動力認真學習英語,相反,一些學生放棄英語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生活在深圳的學生,接觸到的新興事物多,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較大,大部分深圳家庭成員較多,家長無暇顧及學生的英語學習,導致學生英語學習未能打下良好基礎。來到職業院校,雖然之前有9年,或者12年的英語學習經歷,但學生的英語水平仍處于一個比較低下的層次。在過去的9年或者12年里,學生養成的英語學習習慣也隨著帶到了職業院校,上課不聽課,課后不復習。慢慢地,學生陷入英語學習的惡性循環里。
2.2 教師無行業背景,知識體系單一
深圳很多職業院校的基礎英語教師是從師范類院校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個人專業能力很強,但實際教學中仍然發現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職業院校的基礎英語教學要符合學院整體培養目標,要有實用性。這樣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行業知識背景、跨學科知識背景。目前很多教師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對其他學科的知識不了解,行業背景不熟悉,知識體系單一,教學只從英語出發,教師講授為主,課堂顯得枯燥乏味。教師只精通英語方面的知識,思維狹隘,教學設計受限,難以打破固有思維,創新課堂教學。
3 深圳職業院校學科交互下基礎英語課程教學實施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轉化生成理論認為,人類具有天生的語言習得機制,語言是受一定規則支配的體系,人類憑借規則可以產生千千萬萬個句子。該理論說明人們具有學習語言的先天性的能力,只是這種能力需要被挖掘出來,并不斷強化。皮亞杰也提出了新舊知識同化成新的結構理論,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習新知識需要學習者精神集中,尤其是英語學習,以聽力為例,學習者必須集中注意力傾聽對方的話語,將得到的語言輸入與自己先前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才有可能理解所得到的信息的意義。如果學習者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或者已有的與目前聽到的信息相關的知識不足,那么學習者就無法理解得到的新信息。職業院校的基礎英語教學,也需要將學生掌握的新知識與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產生關聯,便于學生對新信息的理解消化與吸收。但目前職業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在他們的知識體系里,所有關于英語的知識都是全新的。這種情況下,需要借助其他學科來輔助英語教學,完成新舊知識同化成新的過程。
3.1 從語文的角度設計基礎英語教學
語文和英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中文是我們的母語,多年的中文學習以及耳濡目染,學生的知識體系儲備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借助語文來設計英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例如,講解英文詞性,向學生解釋什么是冠詞,什么是介詞,什么是連詞,這些概念都非常抽象,有些老師可能會給出具體的單詞告訴學生哪一個是冠詞,哪一個是連詞,哪一個是介詞,學生也可以辨別出來,但講解詞性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冠詞,什么是介詞,而是要弄清楚不同詞性單詞的用法和作用。結合語文知識去設計這節課,從中文字面意思著手讓學生理解,例如,冠詞,“冠”在中文里有一種解釋為“帽子”,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英語中冠詞用于名詞前面,可以把名詞比作腦袋,名詞出門需要戴帽子,這樣學生能形象地理解冠詞的用法,加深印象。
3.2 從數學的角度設計基礎英語教學
數學是一門邏輯嚴謹的學科,看似與英語沒有多大關系,但喬姆斯基在其轉化生成理論中提出語言是受一定規則支配的體系,在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學的一些邏輯思維融合進去。講解時間介詞at、on、in,將這3個詞和數學的“點、線、面”3個概念聯系起來,at代表“點”,用在表示具體幾點鐘時間詞前;on代表“線”,點動成線,在時間概念上,可以理解為小時分秒的集合構成“天”,則on用在表示具體哪一天的時間詞前;in代表“面”,線動成面,在時間概念中,可以理解為天構成月份和年,則in用在表示月份和年份的時間詞前。引入這么一個數學概念,學生也不容易混淆。
3.3 從音樂的角度設計基礎英語教學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英語是一門語言,學好語言的基礎是培養語感,語感的培養則需要靠平時朗讀的積累,由量變到質變。學生拿到英文文章,往往開始會激情洋溢地讀幾分鐘,慢慢就覺得枯燥乏味,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英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如果為這優美的語言配上旋律和節奏,一篇在學生看來枯燥乏味的文章瞬間就會變得與眾不同了。深圳職業院校的學生接觸了很多新潮的事物,流行音樂受到大部分學生的喜愛。很多學生記歌詞很容易,但是背誦英文文章很困難。在基礎英語教學設計中,可以將一些較長的句子按照意群劃分,然后將這些意群放進R&B的節拍里,讓學生跟隨節拍朗讀句子,一篇文章巧妙地轉化為一首歌詞,學生樂意朗讀,也有助于學生對意群的劃分,對文章的記憶。愛爾蘭詩人葉芝有一首非常優美的詩歌《Down by Sallys Gardon》,詩歌不長也不短,但要全首背誦并不容易,日本歌手藤田惠美用悠揚的曲調演唱了這首歌,跟著吟唱幾遍,歌詞很快就可以記憶。將音樂與英語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文章從深圳職業院校基礎英語課程的重要性入手,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簡要分析了當前深圳的職業院校基礎英語教學現狀,鑒于基礎英語課程的重要性,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粗略地論述了語文與英語、數學與英語、音樂與英語的學科交互教學設計,淺談了學科交互的運用與實施,簡要分析了這種教學設計的效果。借助其他學科的力量,輔助基礎英語教學,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好專業技術的同時,也能掌握好英語,為今后就業增砝碼,提高就業競爭力,成為懂英語的專業技能人才,擁有專業領域再學習的能力,為深圳及祖國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賴蓉莎.中職英語有效教學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 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劉惠.現代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需求調查[J].人力資源信息,2008(12):11-12.
[4] 深圳市統計局.深圳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