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芬 孟秀鳳

[摘要]目的探討規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結核院感防控中的實踐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AIDS合并肺結核患者作為干預組,期間院感防控持續實施規范化管理,將既往收治的25例AIDS合并肺結核患者作為歷史對照組,評價兩組住院期間感染發生率、住院時間和醫護人員滿意度有無差異。結果干預組患者均好轉出院,住院期間未發生任何交叉感染,住院時間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護人員無一例職業暴露且滿意度高。結論通過規范化管理的實施,不僅能夠切實有效地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從而減少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降低治療費用,而且增加了醫護人員規范化操作的依從性,增強了防護意識,保證了職業安全。
[關鍵詞]規范化管理;艾滋病合并肺結核;醫院感染
[中圖分類號]R1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3-149-03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系統。易并發各種感染和機會性感染,肺結核是艾滋病常見的機會性感染。艾滋病合并肺結核,使患者的臨床表現更復雜,傳播途徑更廣泛,院內感染的防控工作更困難,稍有不慎就會危及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健康。我科室自2015年1月起采取了規范化管理,即從管理策略、環境控制、個人防護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42例HIV合并肺結核的患者,女1例,其余均為男性,均有咳嗽,發熱,年齡21~60歲,平均(38.7±13.5)歲,病程1~19年,平均(7.3±5.1)年,痰菌培養均為(-),期間科室院感防控持續實施規范化管理;另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例AIDS合并肺結核的患者作為歷史對照組,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齡23~58歲,平均(40.2±12.7)歲,病程1~16年,平均(6.9±4.6)年,痰菌培養均為(-),期間院感防控實施常規化管理。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痰培養指標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規范化管理方法
1.2.1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完善醫院感染管理體系
醫院感染管理科與科主任、護士長共同對科室醫護知識技能、患者收治狀況、環境設施等維度進行評估分析,建立科室感控管理組織體系。經測評后選拔科室兩醫兩護為感控小組成員,常態培訓并履行感控小組成員職責。根據國務院、衛計委等上級行政部門的法律法規、指南,結合院情,完善和修訂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消毒隔離方法、治療護理的操作流程、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職業暴露緊急處理方法等制度流程。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與考核。醫院感染管理科每2個月督查,科室感控小組每月自查,解決存在困難,分析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小組共議,改進措施,并及時反饋教育。
1.2.2規范病房布局,落實消毒隔離措施病房設立病員、工作人員雙通道,規范管理不交叉;嚴格劃分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功能明確;保持病房環境良好通風,達到12ACH/h;完善手衛生設施,配備感應式水龍頭、干手紙等,不僅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正確性,更注重手衛生效果;將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患者安排在病區規定區域病室,并根據涂陽培陽、涂陰培陽、涂陰培陰、CD4值高低等指標分別安置病室,根據病情予患者配備合適口罩,多重耐藥菌結核單獨住一病房,病室門口醒目標識,提醒非正確防護不隨意出入,降低傳播風險;施行血液、體液隔離和抗酸桿菌隔離。病室每日紫外線照射2次,每次消毒半小時,保持空氣新鮮;地面、門把手、床旁桌均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每個患者發放盛有消毒液的痰杯;所用過的一次性醫療物品、生活垃圾用兩層黃色醫用垃圾袋密封標識,由專人密閉運送至指定醫療廢物暫存地;嚴格執行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流程,感控小組指導并檢查。
1.2.3加強科室全員的感控知識及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相關知識的培訓、考核科室利用晨會、業務學習日對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的相關法律法規、醫院感染管理相關標準與規范、醫院感染控制制度,及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相關理論、職業防護等知識的學習和提問。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考核,考試成績與績效掛鉤,以提高醫務人員的感控意識。對新上崗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崗前培訓,取得執業資格,理論、操作考試合格后才能進行相應的工作。有效進行規范化培訓,確保患者與醫務人員雙雙的安全。反復對護工、保潔人員職業防護、清潔消毒隔離、手衛生等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指導。通過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技能。
1.2.4規范職業安全操作流程加強操作技能培訓,減少醫護人員工作的隨意性,用制度與流程規范行為,減少不良操作習慣。使每位醫護人員在操作中有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采取雙向防護,樹立安全的防范理念。做好個人防護,正確佩戴N95口罩,在工作中如果患者的血液、體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時應穿隔離衣;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時戴乳膠手套。使用后的注射器針頭嚴禁傳遞,避免回套針帽。銳器避免二次處理,隨治療車備銳器盒,規范安全動作,細化環節。廣泛推行使用安全采血針、安全可回縮式留置針,接液中使用無針接頭。正確執行標準預防和接觸、飛沫、空氣隔離,嚴格消毒,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入院后發放一次性外科口罩,外出檢查時佩戴。醫生開具的檢查單上特殊標記,以便醫技科室做好防護。
1.2.5強化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提高應對能力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相關知識,講解消毒隔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采取正確的預防方法。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治療時間長,患者害怕面對疾病,表現出煩躁、焦慮、抑郁等心理,甚至產生絕望和恐懼心理,徐艷等報道了心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根據患者的個體特征有效溝通,尊重人格,鼓勵其采取積極的生活態度,改變不良行為,配合治療及護理,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培養患者呼吸衛生與咳嗽禮儀習慣,不隨地吐痰,不直接面對他人咳嗽,打噴嚏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以防傳染他人,痰菌陽性的患者外出時戴口罩。細心體貼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增強自信,增加機體抵抗力,使其主動配合治療。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l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42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均好轉出院,住院期間未發生任何交叉感染,與歷史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亦未發生其他住院患者的感染,且試驗組患者住院天數明顯縮短(P<0.05),見表1。另外,期間醫護人員無一例職業暴露及感染,醫護人員對院感防控的滿意度達94.4%(17/18),明顯高于既往常規管理72.2%(13/18)的滿意度。
3.討論
隨著艾滋病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已得到明顯提高。而在此過程中,由于內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導致的醫院感染,仍可直接或間接導致患者死亡。肺結核是艾滋病常見的機會性感染,使得患者病情多樣復雜,易于傳播。有研究表明,醫院感染往往與患者原有的機會性感染重疊在一起,導致臨床治療復雜化和困難化,醫院感染成為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誘因之一。加之,臨床上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患者免疫力低下,醫護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亦高,為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
我院通過開展規范化管理,落實感控小組職責、消毒隔離措施、強化培訓與考核、規范操作流程、個體化健康教育等綜合措施,能夠切實有效地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顯著減少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這可能與國內其他報道中指出的縮短住院時間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相吻合。
與此同時,規范化管理還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規范化操作的依從性和院感防控的滿意度,通過參與感控管理,提升了醫院感染管理的預防與控制技能,增強了防護意識,保證了職業安全。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可以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減少意外職業暴露的發生,醫護人員在進行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通過增強職業安全性意識,強化對新發傳染病的認識、重視和研究,強化標準預防,建立針刺傷、銳器傷和血液、體液接觸后及時報告制度,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監控系統,盡量減少或避免職業暴露的發生,有效地減少和降低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
規范化管理在院感防控中的實踐不僅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強化了觀念意識和標準化操作,而且嚴格落實了環節監管措施,成為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的保證,也是醫療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