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高校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體育文化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當前大學生人文精神比較缺乏的時代,開展大學生校園體育文化不僅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體現同時也是出于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需要。本文重點闡述的就是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影響。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 大學生 人文精神 現狀分析 培養途徑
人文精神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但是對社會物質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卻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身為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想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全民的綜合素質以及人文素養,必須要將關注點放在大學教育上。大學校園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換言之,想要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必須對大學校園文化進行構建,本文立足于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必要性,就當前高校大學生人文精神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就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途徑進行分析。
1 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盛行已經有些年數,但是受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高校教育還是比較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培養,對人文素養的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我國當代的大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素養缺乏的問題。再加上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偏離軌道,缺乏團結合作的意識以及人生的遠大目標[1]。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主要表現為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這些種種問題的存在都表明當前我國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2 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現狀分析
2.1 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而忽略人文精神的培養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很多的高校都重視本校的就業率問題,因而開設的課程也是文化知識為主,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基本上是忽略的。科學精神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人文精神則注重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2]。不管是科學精神還是人文精神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沒有孰輕孰重的區分。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的高校只重視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這種教學培養的偏頗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是不利的,甚至會影響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
2.2 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意識淡不強
當前的社會競爭壓力大,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往往通過繼續深造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這也更好的解釋了為什么高校時常會刮考研風以及考證風[3]。激發這些學生考研或者考證的動力并非完全是對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考量,更多的還是出于功利的考慮。鑒于此,大學生只會注重自身科學精神的培養,對于人文精神的培養往往是忽略的。社會快節奏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無暇顧及自身人文精神的培養。
2.3 高校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作為校園文化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對人文精神的重視力度決定著該高校的文化構建以及該校師生的文化修養。換言之,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縱觀當前我國高校文化建設的現狀來看,很多的高校都將發展的重點放在學術研究以及教學工作上,導致對文化軟實力的忽略,沒有一種相對和諧人文的校園文化,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更是天方夜譚[4]。
3 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途徑
上文主要對當前我國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得知當前大學生在人文精神的培養上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的,下面就這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有望更好的促進我國高校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建設與發展。
3.1 重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協調發展
不管是科學精神還是人文精神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二者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二者的協調發展,不能厚此薄彼。通過開展體育文化來促進學生運動思想以及團結合作思想的培養。
3.2 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基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眾多因素的影響,當前大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出現嚴重的偏差,因而在當前的體育文化建設過程中要通過正確的體育理念來引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另外,在校園實踐中要吸取健康有益的成分,利用體育競技文化的氛圍來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5]。
3.3 致力于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因而高校需要在立足于本校學生實際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體育制度。另外,學校還要加強體育文化建設,通過開設體育運動俱樂部以及體育發展協會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進而在體育活動中培養自身的文化修養。
4 結語
總之,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而高校想要培養出具備人文精神的社會人才必須致力于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鄭麗萍,蘇睿,朱洪江. 淺析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社會觀念的影響[J]. 承德醫學院學報,2014,06:549-551.
[2]唐新發,尹念龍,黃獻國. 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社會化影響的思考[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81-84.
[3]牛清梅,張超. 大學生體育消費對構建和諧校園體育文化影響的研究[J].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93-96.
[4]沈鵬超. 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149-150.
[5]汪楠,郝一偉,焦宗元. 黑龍江省體育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04:49-52.
作者簡介:
王佳奇(1994-7),男,漢族,河南省焦作市人,學生,本科,單位: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