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文 曾渝理
【摘要】信息時代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全方位的變革,展示設計行業亦不例外:從展場視覺面貌、活動策劃、項目創意、體驗方式等諸多方面均發生了迅疾而深刻的變化。這種由信息時代帶來的設計變化需求,對展示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迫切的變革要求。文章即從展示設計行業的時代變革分析切入對課堂改革的探討。
【關鍵詞】展示設計 交互設計 感官媒介 數字技術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西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信息時代的交互與體驗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20-01
一、信息時代的展示設計新特征
(一)虛實相生的環境空間
當今數字技術出色的虛擬能力將展示設計從物質世界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通過情境渲染可以呈現出一個超脫真實物理世界之外的想象中的奇幻世界。現在虛擬時空的沉浸體驗方式已經成為了空間展示設計的一大趨勢,空間環境的虛實情境設計與呈現成為了展場視覺沖擊力和體驗刺激感的重要手段,這是以往缺乏虛擬現實技術的純硬態空間所無法比擬的體驗優勢,但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交互創意要求。
(二)動靜相宜的體驗方式
從展示現場的交互方式來看,已經從最初的觸屏式界面交互發展到了多元交互媒介時代。展場比較常見的交互技術有體感識別、手勢識別、眼動識別、互動投影等技術,通過藝術創意的置入,能夠將展示現場變成靜態展示與互動體驗結合的綜合展示空間。現如今動態交互展示已經成為了展示交流的重要手段,通過動態之美彌補了以往展示設計單調沉悶的交互模式,能夠更有效的激發參觀者的參與興趣。
二、對設計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結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今展示設計師對于交互設計的創意處理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是根據展示主題敘事進行劇情創意的能力。信息時代之前的展示設計都是將展場作為陳列館,根據主題需要進行相應的靜態布置,但是當今展示設計需要體現出動態與變化之美。因此,設計師首先需要有會講故事的能力,需要從展示主題的劇情敘事上設計出節奏感、變化感,在總體的故事框架之下行進,允許游客有適當選擇的自由。其次,需要具備對虛擬情境交互媒介的視覺效果設計能力。這就要求設計師不僅要具備虛擬與現實空間的多重視覺審美能力,也需要掌握信息時代設計虛擬與現實情境展示空間視覺效果的能力。
三、交互創意培養的教學方式
(一)觀眾體驗視角為中心的代入式思維培養
觀眾體驗是展示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與觀眾沉浸在展示空間中行進的游覽體驗方式不同,傳統的交互媒介(主要是平面屏幕等二維界面)是通過界面進行行為操作的遞進,展示空間中的交互行為消除了實體的明顯的媒介界面,實際上是將整個視野界限變成了觀眾與外部展示空間信息溝通和行為反饋的交互媒介。課堂教學應當引導學生站在觀眾而不是設計師的觀察體驗視角來進行場景和劇情的構思。摒除傳統設計思維的設計師視角,有意識培養學生圍繞代入式的體驗視角來構建整個展館的主題敘事和細節節點的置入。
(二)突破常規交互模式的想象力培養
展示空間中的交互媒介是由視覺為主的綜合感官媒介組成。觀眾從有限的現場空間接受視覺信息生成無限的心理空間。在此間,數字藝術的應用使得伯格森的生成性空間概念成為可能。實在性時空解體,以主觀為核心的生成性交互空間成為藝術設計的新的時間和空間概念。因此,心理空間的自由與無限給了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馳騁的權利,只有突破常規的交互方式才能與之適應。在教學中,除了交互設計的常規知識講授以外,可鼓勵學生對課堂外的科幻文學、電影、動畫片甚至大自然的奇幻保持好奇心,從中獲得想象力的成長。只有具備足夠的想象力才能突破現實空間的束縛,才能帶給觀眾最驚奇的觀覽體驗。
(三)對數字媒體交互技術的學習
數字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了當今展示設計中支撐交互創意實現的基礎條件,因此對此技術的學習掌握不可逃避。即便發展至今,數字媒體技術也在不斷地臻善臻美中演進更新,其藝術理念和技藝都處在開放的狀態之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在不斷地探索中完成前沿數字媒體交互技術的學習。
四、結論
在信息時代的展示設計中,物理空間是達成手段,身體感官是交互媒介,生成性空間是目的體驗。相應的教學課程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主題敘事劇情創意、視覺媒介設計和數字媒體技術這三方面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成為信息時代新銳展示設計力量的必由之途。
參考文獻:
[1]顧振宇.交互設計——原理與方法[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周曉成.虛擬現實交互設計[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張瀚文(1985-),男,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展示設計、交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