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利潔
【摘要】高三物理復習圍繞“基礎、運用”四字展開 ,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往往出現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具體問題尤其綜合分析的計算題的分析解決能力較差甚至束手無策的現象,究其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物理分析思維和方法。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成為學生學習復習的瓶頸。筆者老調重談,選用基本物理方法“程序法”進行專題訓練,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并進行教學反思,期待改進和提高。
【關鍵詞】物理 程序法解題 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151-02
一、教學設計和過程
1.引入:提出學生復習過程中的普遍現象:“聽老師講—懂,跟老師解—會做,獨立解答—空白”。指出問題癥結在于缺乏物理思維,缺少基本的物理分析方法,不知從何下手,由此引出本節所學內容—“程序法”。
本課所用器材:多媒體設備、相關軟件課件、學生學習資料。
2.多媒體(ppt)分步呈現學習目標和“程序法”內容
3.多媒體(ppt)呈現學生已學知識概要,為程序法的運用準備基礎
逐步呈現知識點,并采用問答形式讓學生回憶復習必要的基礎知識并做出檢測,利用多媒體呈現正確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得到評定和強化,為后面解題運用的基礎做準備。
4.多媒體(ppt)呈現“程序法”的基本思維:
5.實例分析運用程序法,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
多媒體(ppt)呈現例1:(學生學習資料中已準備)
教師引導:審題,判斷物理的狀態變化及過程
學生進行讀題審題,進行過程劃分
教師巡視指導啟發,視學生情況而掌握時間抽查學生分析情況
多媒體呈現正確的過程劃分:
引導學生思考過程中的狀態變化
學生進一步思考各過程中的受力情況與可選用的物理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并呈現正確的分析
引導學生根據過程分析和規律選擇進行列解方程并呈現正確標準的解答
為檢查學生初步掌握情況,準備類似的題目進行當場鞏固訓練(ppt呈現)
學生自我分析進行模仿式訓練,初步運用學習程序法。
進行了力學中的學習和訓練后,為更好的體現程序法作為一種基本的物理分析解決方法,為此筆者再挑選了電磁學中的綜合題進行運用和訓練具體講解過程與前面類同,在此只列簡單例題與解答不作詳細展開。
例2:串列加速器是用來產生高能粒子的裝置,如圖中虛線框內為其主體的原理示意圖,其中加速管的中部b處有很高的正電勢U,a、c兩段均有電極接地(電勢為零)。現將速度很低的負一價碳離子從a端輸入,當離子到達b處時,可被設在b處的特殊裝置將其電子剝離,成為n價正離子,而不改變其速度大小,這些正n價碳離子從c端飛出后進入一與其速度方向垂直的、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在磁場中做半徑為R的圓周運動。已知碳離子的質量m=2.0×10-26kg,U=7.5×105V,B=0.50T,n=2,基元電荷e=1.6×10-19C,求R。
【分析與解答】:(程序法)本題是與現代科技前沿相結合的考題,出題情景新穎、過程復雜。同學們初接觸此題感覺無從下手。面對此類問題,要頭腦清醒,冷靜處理,認真分析其過程。此題涉及三個過程一個狀態:
6.歸納小結
7.作業布置
二、教后反思
教學任務完成后,教研組成員進行交流點評,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比較,總體認為基本達到了課堂學習目標,在例題的選擇講解中比較注意層次,分析透徹,總體效果良好。筆者課后進行了反思性教學,主要對其中以下幾點做出了改進使效果更為顯著。
1.物理語言的簡潔性。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用簡潔的語言來側面增加課堂時間增加課堂內容在高三復習中尤為重要。在本次教學過程中,在引入上可改為“開門見山”式,呈現學生已學知識板塊中,可以提早讓學生進行準備即“學生備課”,從而可以減少時間增加后面方法學習和運用訓練的時間,抓住了本堂課的主要矛盾和任務,提高課堂40分鐘的時間效率。
2.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是教學尤其是枯燥的理科教學中起點和難點。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結合教學內容,難以在引入上利用有趣的實驗、現象等激發,因此可改用問題呈現式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試將例題1提前呈現,先讓學生思考并產生知識障礙,由此產生強烈的攻克欲望,當然要注意語言的激發否則將會使學生氣餒放棄解決該題。帶著“征服”的欲望學習程序法解題將事半功倍。
3.充分合理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本堂課采用多媒體輔助,大大減少了出題等非學習時間,提高課堂40分鐘的利用率,但期中的分析講解過程則無法只用文字可以表達,所以此時不能一貫的依賴多媒體,而應當有老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運用,直接呈現解答將無法達到學習基本分析方法的教學目的,所以在這里多媒體是輔助工具,而學習靠主體即學生來完成。另一方面多媒體資源要充分利用,如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實物展示臺,在針對訓練中對學生的分析解答進行展示,并由此而引發學生的比較討論,既可以活躍課堂又能使學生更深刻全面的掌握知識。
4.物理思維的培養需從早開始不斷強化。物理的解題思維不是教師三言兩語一堂課就可以讓學生形成,它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平時訓練的不斷強化。從本次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接受并掌握這基本的分析方法,在針對訓練中能遷移解決問題,但新問題中能否熟練解決需要后面的不斷運用以強化。所以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具有一種前瞻意識,從早開始慢慢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不斷的灌輸、訓練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如此進入高三方可使學生從容應對。
參考文獻:
[1]張慶林.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范廷賢.從高考物理試題看“程序法”解題的重要性[J].招生考試之友,2013,(22):44-45.
[3]熊天信.程序法分析高中物理中的動態問題[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3,31(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