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和育人,無論是哪一個,教師所面對的對象都是學生,因此,教師唯有始終保持一顆愛心,用愛去感染學生,無論在教書還是育人方面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思想品德或紀律不好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應當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去感化他們。可以通過談話的方法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從而找到突破口,糾正他們的缺點和錯誤,給予其正確的發展方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教師對這類的學生應當偏愛一些,以師生之間深厚的感情去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進步,同時把這種愛傳遞到學生的心中。
愛應該是貫穿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這是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體現,是一種博大而深沉的力量。教師唯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才會去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夠了解學生的性格秉性,才能夠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盲目的溺愛和寵愛,而更多的是對孩子的尊重。尊重并理解每一位學生的想法,或許孩子們的想法并不是正確的,會摔幾個跟頭,會走一段彎路,此時,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前提下,及時對他們進行循循善誘的勸導,給予孩子有效的正確的引導。讓孩子體會到教師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是真心地在為他們考慮,從而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同老師,進而理解老師。教師要把對學生的愛變得藝術些,更容易讓學生理解。
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把這種尊重的思想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勢在必行。
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責任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把教學內容轉變為學生需要,誘導學生獲取知識和習得方法。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就是要把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去反思,去創新。
在課堂上既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又讓學生在幸福快樂中成長,因此,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傾其心血和智慧力圖實現教學中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尊重學生的觀點,并力圖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來讓學生發現知識。
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主動性的培養努力營造寬松的教育環境,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加強互動。現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為學生創建思維活動的空間,進而培養其動腦和動手的能力,注重教材內容與實踐的結合。教材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升。學生可讓學習掌握理論知識,最終目的是為了回歸生活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演練,對消化教材,掌握所學內容,提高技能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例如在講解《孫權勸學》這一課的時候,課文當中出現了三個學生不太熟悉的歷史人物,即孫權,呂蒙和魯肅。這樣的情況,為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增加了一些難度,因此,在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學生可以采用自行制作道具等輔助的設備的方法,在課堂上,用情景劇的方式講課文所講解的故事內容表演出來,表演的目的就是讓觀看的同學能夠記住這篇課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的名字、他們之間的關系和所發生的事件。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教學上要求背誦默寫,這樣的方式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文章的內容而且有助于背誦默寫。同時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新穎的課堂教學方式有利于調動其課堂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了高效課堂。
事實上,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只要保持一顆愛生的心,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法去尊重他們,去接近他們,去感染他們,其實不必過多的說教,學生自然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教師對學生的愛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從而轉化為主動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所以,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多采取表揚和鼓勵的方法,讓學生在愛的滋養下,幸福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