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摻
【摘要】美術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審美修養、陶冶情操、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全面發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愉快的教學法就是讓學生沒有負擔的情況下愉快思考、愉快學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使學生勤于思考,愛上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愉快教學 寓教于樂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191-01
一、愉快教學的涵義
作為一種教學藝術——愉快教學,它也可以稱之為快樂教學,是在以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們徜徉在輕松愉快的知識海洋里,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愉快教學”的說法,在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論語·雍也》就已經有所體現了,書中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愉快學習的重要性。古羅馬時代的著名文藝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中也曾提出“寓教于樂”的理論,揭示了愉快教學自古以來都受到人們的重視,并且也已成為大力倡導的一種教學藝術。
二、愉快教學的具體措施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講故事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堂課以故事的形式貫穿其中,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感受故事帶給他們的樂趣,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動物裝飾畫》時,以故事的情節開展:“在一群灰色的象群里,有一只非常特別的小象,它就是艾瑪,它是一頭彩色的格子象。艾瑪特別向往能夠成為一只灰色的大象,它在想,誰會相信世界上有一只彩色的大象呢?于是它找到一課結滿了灰色果實的樹,用灰色的果漿把自己變成了一只灰色的大象。大家都沒有認出艾瑪,灰色而嚴肅的象群讓艾瑪再也忍不住了,它伸長鼻子放聲大笑,把大家嚇得東倒西歪。這時天空飄來一片云,下起了雨,雨水把艾瑪淋了出來,大象們都覺得這個玩笑太好笑了,一致認為以后每一年的今天定為“彩妝節”在這一天中,所有的小動物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老師想問同學們,你想把你的小動物打扮成什么樣子的嗎?有的學生把小白兔身上裝飾了很多花紋,有的學生把小獅子身上加了很多的線條,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在孩子們的裝飾下一個個漂亮極了,以學生喜愛的故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大膽想象,畫出心中最美的圖畫。由此可見,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教學是實施愉快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它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帶來的無窮樂趣。
2.教師的教態要親切得體,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態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一個綜合表現,它包括教師動作、神態、姿態、語言等體態,教師的教態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的熱情。良好的教態,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更能構建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是學習活動順利展開。因此,教態在教學的效果上,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教師面帶著微笑走進課堂時,這種微小的細節往往能夠被學生捕捉到,從而給學生以愉快的心理暗示,為下面的學習活動愉快的進行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在面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對他們報以親切的關心和真誠的微笑,使學生體會到被尊重和關心,進而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爭取做一名好學生,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親切得體教態,能夠感染學生,使學生融入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去,在愉快、寬松的氣氛中接受美術課、愛上美術課。
3.探索導課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別出心裁的課堂導入,往往能夠引領整個課堂的基調,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反一個失敗的導入,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課堂氛圍凝重,對下面學習的展開埋下隱患。因此,教師應該努力探索、注重導課的藝術的重要性。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沒有一個特定的形式,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設計導課的形式和內容,如學習《亮眼睛》一課時,屏幕上播出演員憨豆的視頻,他是誰,誰能說說他在想什么,他的眼睛傳達了他怎樣的感情,畫面上憨豆先生的各種夸張有很強烈的視覺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
4.教學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由于現代高科技的快速發展,教學媒體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并廣泛應用在美術教學中,使美術教育極具特色。這不僅拓寬了美術展示的形式,而且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內容,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系統,并且開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提高,創造靈感得到了激發。如采用音樂、游戲、電化等教學法。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是思維強有力的源泉”,以音樂的形式引入課程的內容,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產生無限遐想,放松身心,大膽想象,創作出別樣的繪畫作品。在《蝦和蟹》這節課上,采用音樂的教學方法引入課題,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音樂吸引,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本課的學習,教師提問音樂里唱得是哪個小動物,學生很快就能夠回答出來,并展開自己回憶,自己見過的小螃蟹是什么樣子的?它們有哪些可愛的地方?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熱情高漲,在學生創作時播放音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靜心繪出心中的小螃蟹,從音樂出發以音樂結束,整堂課讓學生身心愉悅,充分發揮了音樂教學法在美術課堂中運用,為美術課堂增添了無限的活力。
5.合理的激勵,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
馬斯洛在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把人類需求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學生也是,當學生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夸獎時,自身得到了滿足,于是形成了良好的循環。自己就更愿意投入到美術課當中。尋求到對自身價值的認可。泰戈爾說得好:“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善。”教師一句表揚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給學生以無窮的力量,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師不應該吝嗇對學生的夸獎,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縱觀上述觀點,我們可以看出愉快教學是一門藝術,它不僅注重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的,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該在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和運用教學方法上具有獨特的創造性,營造出活躍、生動的教學氣氛,給學生真正的藝術審美愉悅的感受。只有用愛心、細心、信心架起的橋梁,才會更好的運用愉快教學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美術課堂氛圍,樹立起學生的自信,真正的點燃了他們的藝術火花,真正的讓他們愛上美術課。
參考文獻:
[1]孔子.《論語·雍也》[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2]賀拉斯.《詩藝》[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3]蔡汀.《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泰戈爾.《飛鳥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1916.
[5]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彭吉象.《中國藝術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