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茅 (浙江省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 325000)
對甌塑堆漆藝術工作傳承、創作的感悟
陳 茅 (浙江省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 325000)
本文著重論述溫州傳統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甌塑”在創作實踐中的感悟。
甌塑藝術;傳統工藝;甌塑壁畫和裝飾;創作和實踐
甌塑,是溫州特有的傳統雕塑類工藝,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溫州仙巖白象塔出土的宋代“經函”上的堆漆構思奇妙制作工藝非常獨特精湛,現被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甌塑堆漆藝術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溫州傳統甌塑正是從堆漆藝術慢慢地演變而來
甌塑藝術在清,民時期開始廣泛應用于建筑,廟宇,園林及富家傢具之裝飾。多年來,隨著建筑業的發展與裝飾業的興盛,使甌塑藝術再次回歸建筑,回歸裝飾,找回了自己新的市場定位,甌塑建筑壁畫源源不斷的創新發展。
由于甌塑藝術集雕塑工藝和繪畫藝術為一體,而且還吸取了油畫、攝影及眾多姐妹藝術的長處并加以融會貫通,使其的表現形式與題材內容日趨廣泛豐富,尤其是大型的建筑壁畫無不是甌塑藝術得心應手的表現范圍。
建筑藝術裝飾屬環境藝術范疇,所以甌塑藝術應用于建筑裝飾,必需要求甌塑藝人們具備更多的藝術知識面,如美學,建筑學,環藝學,歷史學,人文學,人體工程學,材料學,工藝學等等。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與建筑語言相吻合,達到增強烘托空間功能的效果,力達與室內裝飾的總體效果相和諧。如賓館的氣派,親切。會議廳的莊重。高雅客房的確寧靜,溫馨及娛樂場所的浪漫,跳躍等等。無不是建筑裝飾藝術家所必然認真考慮的。
杭州新雷峰塔第四層,大型甌塑建筑壁畫《西湖全貌》作品以和雷峰塔建筑內外環境和諧為依據。以和2002年杭州西湖真實面貌為素材,并以塔內第四層為視點。向八方為外景遠眺,運用中國畫散點透視作畫原理和吸收中國畫傳統青山綠水手法,構成八幅畫面組成的連環長卷,作品成功展現了“西湖春來水拍空,桃花映浪柳蔭濃”的西湖麗春景色,使登雷峰塔游客在依然眺望杭州與西湖美景之際,又可觀賞照《西湖全貌》,看到杭州西湖“景中景”“景外景”等視線之外的景點,不僅提高了游客登塔情趣,也進一步了解了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甌塑建筑壁畫與雷峰塔建筑相吻合的用意所在。

我們為杭州吳山城隍閣制作的甌塑壁畫組畫作品,作品共有一百多平方米,分十多個題材來表達各個時期來過杭州跟杭州有緣的文人墨客,皇帝等等以及他們對杭州做出的貢獻和發生的一些故事。因為這是個文化標志建筑,作品要求很高,人物動態,表情的準確性,色彩強烈,近看工藝精湛,把整個大廳烘托得氣氛熱烈,讓人有一種流連忘返的感覺,達到了藝術和實踐相結合的美妙作用,體現了甌塑藝術與建筑裝飾相結合的成功。
為山東濟南的貴和皇冠大酒店大堂(五星級)創作了一幅大型甌塑作品《五嶽獨尊》。作品高度大約二十五米,寬度為六米多,作品以泰山的全景為題材,大膽地借鑒,吸收了中國畫的水墨韻味和油畫濃重厚實的質感,將堆,塑,雕,刻的技藝同現代的裝飾繪畫相結合,使得畫面中的亭臺樓閣,寶塔古剎,牌坊和蒼老的松樹以及泰山的莊嚴與博大的宏偉氣勢。無不表現的入目三分,恍然身臨其境。再者,作品結合整個大廳裝修的主色彩,以求和整個室內裝飾達到和諧的效果。由于此作品特別高,一般在底層看不到整幅作品的精彩之處,觀賞者要在對面的每一層樓上觀賞,因此每一部分都顯得那么重要。通過這一次的大型裝飾壁畫創作任務,我們更懂得工藝美術繼承傳統,走向現代的重要性。以上事實說明了甌塑藝術與建筑裝飾相結合的強大生命力,同時說明繼承傳統并非重復過去,而是立足現代,找到傳統和現代結合的最佳點,也就是說古老的藝術和現代的建筑相結合的成功。
甌塑建筑壁畫藝術的主要工具是由黃楊木制作的“砑蹄兒”在堆漆中稱“砑蹄法”,除此之外還結合了“雕刀法”“手指拍敖法”“填嵌法”“壓印法”等綜合的表現技法。
不同題材,參與表現形式,要求作品采用不同的堆塑工藝和技法。
如大型甌塑壁畫作品“雁蕩秋色”體現的是雁蕩山氣勢磅礴,所以要用一種自然的粗礦有力的手法,并同時引用傳統山水畫中的許多皺發與西洋畫光色關系,使作品更具觀賞效果。如甌塑壁畫作品“文化溫州”我們借鑒中國畫傳統建筑的景畫藝術,結合了現代壁畫的裝飾效果,以跨越時空的表現手法,把溫州著名的文化標志性建筑有機表現在一個畫面把觀賞者帶到甌越文化的歷史時間隧道,使人們體驗到溫州悠久的自然的歷史文化。因為要具象,再現歷史,要采用比較傳統工整的“砑碲法”的堆塑技法,把各個部位表現得真實而又有藝術性。
在人物壁畫創作方面,如“孔子講學圖”中所塑造的孔子及其學生在神態與形態上的塑造上努力表達形神兼備,形態不一的效果。同時人物形象必須具有古人的儒雅,又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要努力克服工藝美術人物塑造上“千人一面”的痹病,給傳統人物賦以鮮活的人性與生命。
一幅作品中近距離的主要人物刻劃要深入清晰,次要人物或遠距離的人物要采用朦朧淺雕的技法。技法的不同應用,可以達到完全不同的藝術境界。
當前在激烈的藝術裝飾市場的競爭中,甌塑藝術在建筑裝飾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表現形式與范圍越來越廣泛。它對美化環境增加建筑文化氛圍,提高建筑裝飾檔次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那是因為甌塑藝術的材料,制作工藝有著諸多別的藝術裝飾品類所達不到的特殊效果。
為此,這幾年來在對傳統甌塑的創新方面了也做了一些嘗試 如:甌塑作品《愛蓮說》是一幅傳統甌塑 創新探索的代表之作。作品以精湛的甌塑工藝為手法,突破傳統甌塑表現形式,追求自然與技藝的高度融合,充分展示甌塑工藝的獨特魅力。由于受北宋學者周敦頤的一首散文詩“愛蓮說”啟發,構思一幅周敦頤筆下蓮花高尚品格的四條屏蓮花圖。
總之,一種藝術如果不求發展,就要走向衰落以至滅亡,藝術的生命力在于不斷探索,創新與開拓,才能使其永葆輝煌與永恒。

[1]李暉,《千年堆漆藝術的現代引領者——記溫州甌塑代表性傳承人周錦云》,《浙江畫報》,2014(1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