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聰 (武漢工程大學 430074)
居住區景觀小品人性化設計研究
程 聰 (武漢工程大學 430074)
基于經濟飛速發展、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的現實情況出發,指出居住區景觀小品是人與自然互動的樞紐,體現景觀小品人性化的幾個方面展開研究。首先對居住區景觀小品作了定義和內涵進行分析;其次,通過分析空間因素和群體因素這兩方面對于景觀小品的影響進行分類闡述和研究;最后,聯系相關案例分析問題。通過基于人性化的研究得出居住區景觀小品設計最主要受群體因素和空間因素二者的影響,在其相互作用下將居住區景觀小品更好的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去,為人們創造出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
景觀小品;人性化設計;空間;群體
景觀小品在當代設計領域中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人性化景觀小品所要考慮的就是人與環境的關系,并將其應用到空間設計中從而增加舒適感和便利性,設計中的人性化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隨著人們物質層面和思想觀念的不斷提升,人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功能上的基本滿足,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陶冶。
景觀設計是放置在室外環境中的藝術品,它的中文譯名還包括景觀建筑、環境設計、園林、地景、風景園林等,有著不同的意義體現。人所向往的自然即景觀,它是人造的藝術品,它為人類提供生存空間。景觀設計是一個具有較強專業性的領域,總的來說它的本質是一種讓人們賞心悅目的實用設計。但是它又囊括了自然風光再現、城市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娛樂景觀規劃、濕地、公園、學校及旅游區規劃等方面。聯系實踐與生活的特性可以歸納為,景觀設計是對于人類生活環境中的景觀綜合分析以及布局規劃。它是科學和藝術的綜合體,是一門建立在人類生活基礎、自然環境以及人文藝術上的實用性設計。景觀小品總體可分為藝術性小品、功能性小品。其中藝術類小品又可細分為雕塑小品與裝置藝術;功能性小品可舉例列為座椅、指示牌、燈具和垃圾箱。
人性化設計是指在設計過程當中,根據人的行為習慣、人體的生理結構、人的心理情況、人的思維方式等等,在原有設計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礎上,對建筑和展品進行優化,使體驗者參觀、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舒適。是在設計中對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滿足,是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是對人性的尊重。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人類關懷,集中體現在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其觀念的核心內容就是尊重人。人性化設計是科學和藝術、技術與人性的結合,科學技術給設計以堅實的結構和良好的功能,而藝術和人性使設計富于美感,充滿情趣和活力。
美國景觀師瑪莎客座北大,向大家表達了她所認為的景觀設計,也提出了“設計景觀首先就要關注人性化”這一觀點。基于人性化的角度,許多現存景觀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美感,反而忽略了“人”的重要性。景觀小品趨于同質化的現狀,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景觀小品的意義。因此,消費者選擇置辦房產的重心由追求物質逐漸轉向為追求精神,更多考慮到的是環境的舒適性、安全性、交通便利性、周圍設施配套性等。只有注重人性化的設計才能滿足現今人們的要求,于是產生了“以人為本”這種設計理念,也有了“綠色住宅”、“生態住宅”這種理念。在滿足基本的住宅要求之上,應設計出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一體的景觀小品,使其綠化效果與功能相輔相成。最為重要的是將人性化設計融會貫通其中,提升整體設計價值。讓所有消費者只要回家就能享受到這種自然、舒適、貼心的景觀設計。
1.空間因素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勢,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空間是建筑的主體,也是建筑最主要的目的和最根本的內容。建筑以空間為主要物質形勢。建筑的主體是空間,空間的使用者是人,因而,空間的豬腳也是人。日本著名建筑師丹下健三曾經說過:“在線代文明社會中,所謂空間,就是人們交往的場所。”基于人對于在特定空間的表現識別和理解環境的規律,針對居住區的差異性,缺乏一定設計特點的情況,通過運用空間的構成的原理,空間由空間形態、空間結構和空間內涵等要素組成,解決相關的問題。人是感情動物,人對空間具有唔知和精神的雙重需求。也就是說,空間既有物質特性,同時還具有精神特性。人的感知是多元性的,不盡包括空間尺度、比例、分割、秩序、色彩、體量、光影的視覺元素,還包括聽覺、嗅覺和觸覺的元素。即便是同一個空間,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對它也必然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和判斷標準。

圖1
2.群體因素
居住區景觀環境最根本目的是為居住者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根據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1)生理的需求。這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它指對食物、水分、氧氣、性、排泄及休息等的需求:這類需求如不被滿足就有生命危險,所以是最強烈的需求。
(2)安全的需求。要求安全,希望避免如冷、熱、毒氣、災害、痛苦等物理條件下的傷害,社會犯罪的威脅,經濟不穩定的威脅等。
(3)社交的需求。如渴望家庭父母、朋友、同事、上級等對其所表現的愛護與關懷、溫暖、信任、友誼、愛情等需求,人們還渴望自己有所歸屬,成為團體一員。
(4)尊重需求。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希望自
己的能力和才華得到他人公正的承認和贊賞,要求在團體中確立自己的地位。
(5)自我實現需求。希望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充分表現個人的情感、思想、愿望、興趣、能力、意志等,能使自己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它會最大程度上違和居住者的所作所為,考慮其情感因素,讓其感到舒心,并不是讓居住者去順從它了解它。
居住區景觀小品的發展趨勢應回歸自然與文化。澳大利亞Lakeway住宅區景觀設計是采用了自然式的設計思想,整體設計為開敞式的,特別是在景觀小品中的運用。主要運用了鋼材、木材和環保型材料為主要元素,傳達一種健康、淳樸、簡單的設計思想。但簡單中也不乏獨特,斜坡造型的獨具現代感的座椅造型和古樸的木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造成人們視覺上的沖擊。利用景觀小品對空間進行切割、分離,既滿足了人們日常的生活需要,又高度包含了人文關懷,充分體現了景觀小品人性化的一面。

圖2

圖3
因此,我們可總結出四個關鍵詞“自然、參與、運動、人文” 圍繞四個主題關鍵詞。這四點密不可分、融會貫通、彼此滲透。自然,就是要有一個自然開場的場所,有自然的綠化,有回歸自然質樸的材料,希望有舒適宜人的環境感知,這才是對社區自然的理解以及對自然的把握。參與,也是核心。消費群體的首次置業,他們不僅關心的形式美感的享受,更關心的是是否可以參加景觀所給予的生活地點、休閑,是自己的參與性評估;運動,比照年齡劃分,可以從孩童、青年、中年、老年這樣的年齡劃分來設計。最后人文,就是將當地人文的傳承發展,經久不息,需要在社區中最大化把人文的元素,以及教育的元素盡量的強化,增強這個社區的人文氣息感。
人性化景觀小品在環境中的運用,將人與自然有機結合,它會最大程度上感知人們的情感,提供舒適的環境。在設計時既要考慮不同階層文化和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的特點,實現空間上功能分區明確,形成動態和靜態的空間結構,公開的和秘密的組合,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人性化設計更為核心的是把握以“人”為主體,在生理和心理上共同作用,才能提高人的生存環境,才能創造一個合理、舒適、以人為本的生存環境空間。
[1]陸家桂.關于人性化設計[J].無錫南洋學院學報,2006.12.
[2]林紀.創造人性化的環境與景觀[J],國外城市規劃,2003.1:68~70.
[3]房愛華.淺談城市空間環境人性化設計[J],安徽建筑,2000.6:77.
[4]潘昌亨,賈德華.淺談居住區景觀人性化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07.22.
程聰(1991.09- ),女,湖北武漢人,民族:漢族,學歷:研究生在讀 ,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