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蔓逸
β受體阻滯劑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聯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梁蔓逸
目的 分析β受體阻滯劑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聯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 96例CHF患者, 按照不同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48例。兩組均予以常規治療,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采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 治療組采用β受體阻滯劑聯合ARB治療,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情況。結果 治療后, 治療組左房內徑(LA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6 min行走距離長于對照組, 左室射血分數(LVEF)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8%, 高于對照組的72.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HF采用β受體阻滯劑與ARB聯合治療可顯著改善心功能, 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中全面普及推廣。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
CHF屬于臨床心內科常見病類型, 其是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出現的心臟收縮、舒張功能障礙, 心臟泵血不充足,進而導致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狀態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其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展至終末階段的表現, 亦是導致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1]。該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 且在疾病進展過程中隨時存在猝死的可能。ARB和β受體阻滯劑均可顯著減輕CHF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病情, 降低猝死率和死亡率, 而二者聯合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臨床方面相關報道較少[2]。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 現進行以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CHF診斷標準[3];②心功能分級依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 均在Ⅱ~Ⅳ級范圍內;③患者知情同意,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心、腦、肝、腎等存在嚴重疾病;②造血系統障礙、惡性腫瘤;③藥物禁忌證及對多種藥物過敏。按照不同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48例。治療組患者男23例, 女25例;年齡58~78歲, 平均年齡(67.2±4.2)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0例,Ⅲ級22例, Ⅳ級16例。對照組患者男21例, 女27例;年齡59~79歲, 平均年齡(68.5±4.1)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3例,Ⅲ級24例, Ⅳ級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治療, 主要包括強心、利尿, 調節血脂, 擴張血管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采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 即每天給予患者服用美托洛爾(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2025392, 藥品規格:化學藥品, 0.1 g)50~150 mg, 連續治療12個月。治療組采用β受體阻滯劑聯合ARB治療, 即在美托洛爾基礎上口服替米沙坦(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220, 藥品規格:化學藥品, 40 mg), 20~80 mg/d, 連續治療12個月。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①心功能:采用超聲心動儀對患者靜息時的LVESD、LVEDD、LAD、LVEF進行測定,同時對其6 min行走距離進行測定, 以評定其心功能改善效果;②療效評價標準[4]:治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心功能分級上調≥1級;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心功能上調達1級的標準;無效:臨床癥狀、心功能分級無任何好轉跡象或持續惡化;死亡。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功能改善效果比較 治療后, 治療組LAD、LVESD、LVED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6 min行走距離長于對照組, LVEF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8%, 高于對照組的72.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1 兩組心功能改善效果比較

表 1 兩組心功能改善效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LVEF(%) LAD(mm) LVESD(mm) LVEDD(mm) 6 min行走距離(m)對照組 48 38.58±6.34 41.47±8.36 46.51±8.10 58.14±8.76 432.99±70.66治療組 48 43.08±6.42a 37.05±7.41a 41.72±7.82a 54.03±8.11a 464.61±69.73at 3.4553 2.7412 2.9475 2.3853 2.2067 P <0.05 <0.05 <0.05 <0.05 <0.05

表 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隨著近年來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 CHF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相關文獻報道[5], CHF具有非常高的患病率和住院率, 其5年內病死率與惡性腫瘤相比基本無差異。對CHF患者而言, 如果心排血始終處于減少狀態, 球旁細胞就會不斷的釋放出腎素, 血管緊張現象愈發嚴重, 在血管緊張素的作用下, 血管緊張素受體AT1會使回心血量和水鈉潴留的風險增加, 發病早期心臟每分鐘的排出量和搏動量會表現出代償性增加的情況, 而血管緊張素Ⅱ導致的血管收縮又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心臟射血的后負荷增加, 心搏量減少的同時會對代償性增加心搏量予以抵銷。回心血量與血容量會使心臟的前負荷大大增加, 加快血管收縮, 這對臨床治療十分不利[6-8]。
目前, 臨床方面已有大量研究證實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對CHF的治療價值, 長期的實踐發現其對血管緊張素Ⅱ的抑制效果還存在不足和欠缺之處, 逃逸現象較多[9-11]。《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中曾明確指出[7], ARB對伴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且癥狀明顯患者的治療效果與ACEI大致相同, 如果患者對ACEI不耐受, 則可使用ARB進行替代,以便對發病率和病死率進行控制;此外, ARB對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樣可取得與ACEI等同的治療效果。由此證明, 在CHF治療中, ARB的地位可與AECI相提并論[8,12-14]。
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與發展, 為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帶來了福音, 其具有非常明顯的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的臨床作用, 相比于ACEI, 本品可對心臟重構予以改善, 并使患者猝死率顯著降低。ARB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可取得較好的協同功效。原因在于:①β受體阻滯劑負性肌力作用十分顯著, 初期使用時會導致癥狀暫時惡化情況, 而ARB具有神經內分泌抑制劑和血管擴張劑雙重作用, 其可對患者血液動力學狀態和心功能予以改善, 確保β受體阻滯劑的安全性;②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相比, 發生心力衰竭時交感神經的激活要明顯提前;③β受體阻滯劑具有強效預防猝死作用, 二者聯合有利于穩定患者病情,又可充分發揮β受體阻滯劑防猝死的臨床作用[15,16]。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組心功能各指標改善效果及治療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CHF采用β受體阻滯劑與ARB聯合治療可顯著改善心功能, 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中全面普及推廣。
[1] 熊春林.β-受體阻滯劑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觀察.河北醫藥, 2013, 35(10):1518-1519.
[2] 黃昌寧.β-受體阻滯劑聯合常規抗心衰藥物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價值.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16):2164-2165.
[3] 解永芳.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與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對比.心血管病防治知識(下半月), 2014, 32(11):95-96.
[4] 廖英堅.β受體阻滯劑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療效觀察.當代醫學, 2016, 22(35):164-165.
[5] 馬德成.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對心力衰竭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響.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5(3):57-58.
[6] 林斐.厄貝沙坦聯合胺碘酮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21):19-21.
[7] 馬偉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13):132-133.
[8] 石云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應用卡維地洛和美托洛爾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當代醫學, 2016, 22(26):139-140.
[9] 蹇曉東, 王冬, 李卉, 等.ACEI 及 ARB 治療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構的臨床療效.山東醫藥, 2016(5):48-50.
[10] 樂開林, 熊康群.厄貝沙坦聯合胺碘酮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療效分析.中國農村衛生, 2014, 26(10):42-44.
[11] 鄭茵, 方壯偉, 方團育, 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基因多態性與β受體阻滯劑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關系.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1, 27(4):252-256.
[12] 劉志, 華琦.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應用.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4(4): 447-448.
[13] 牟建軍, 任珂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與利尿劑聯合應用研究進展.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1, 32(1):7-9.
[14] 任獻.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聯合β受體阻滯劑治療心力衰竭患者療效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1, 9(18):26.
[15] 郭德友.ACEI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治療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的療效觀察.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0, 18(11):1636-1637.
[16] 車馳.β受體阻滯劑聯合ACEI類藥物治療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體會.中外醫學研究, 2011, 9(27):113-114.
Analysis of effect by β receptor blocker combined with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Ⅱ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LIANG Man-yi.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Pun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Puning 5153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 by β receptor blocker combined with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Ⅱ (ARB)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Methods A total of 96 CHF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their admission tim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β receptor blocker for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β receptor blocker combined with ARB for treatment.Clinical effects and 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left atrial diameter (LAD),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t had longer 6 min walking distance than thecontrol group, and it had higher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3.8% than 72.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β receptor blocker combined with ARB in the treatment of CHF can remarkably enhance cardiac function, and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This method is worth overall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Ⅱ; β receptor blocker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08
2017-03-13]
515300 普寧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