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李濤
目的 探討直絲弓技術結合上前牙舌側粘著式平導矯治深覆 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24例低角或均角前牙深覆 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2例。實驗組采用直絲弓固定矯治器結合上前牙舌側粘著式平導輔助打開咬合, 對照組患者均單純使用直絲弓固定矯治器治療。咬合打開后,制取模型, 進行治療前和打開咬合后模型測量分析, 比較打開咬合所需時間和咬合打開量。結果 實驗組采用上頜前牙舌側粘著式固定平導打開咬合的12例患者術前及打開咬合并且后牙建合后的模型測量分析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咬合打開時間為(3.65±1.15)個月短于對照組的(8.91±1.91)個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咬合打開量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二種方法打開前牙深覆 均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但使用上前牙舌側粘著式平導輔助能快速打開咬合, 效果更明顯, 而且制作簡單, 有利于口腔衛生, 正畸治療的整個療程均不受影響, 值得臨床推廣。
粘著式平導;直絲弓矯治器;深覆 ;打開咬合
前牙深覆 是一種常見的錯 畸形, 有重度深覆 患者上切牙甚至咬在下切牙唇側齦組織上或是下前牙咬在上前牙腭側齦組織或硬腭黏膜上, 對患者的美觀、功能和心理健康都有著不良的影響。深覆 還造成開始固定矯治時下前牙無法粘貼托槽, 所以臨床工作中常要分兩步進行, 使整個矯治時間延長, 因此, 矯治該類錯 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咬合打開的效果。目前臨床上的解決方法主要是設計活動平導矯治器或帶有兩個帶環的固定式平導[1-3], 但活動式平面導板的治療效果受患者配合程度的影響極大, 常有患者因擔心影響課堂回答問題時的發音而不按要求戴, 以至于配合不好的患者治療時間出現不同程度的延長。帶環式固定平導亦存在患者配合和口腔衛生問題, 這個難題在臨床上很難解決。本文采用上前牙舌側粘著式平導輔助在直絲弓固定矯治中打開咬合, 臨床療效好, 制作簡單, 有利于口腔衛生,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24例低角或均角深覆 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2例。實驗組, 男 6例, 女6例, 年齡12~24歲, 平均年齡(15.5±3.8)歲;對照組, 男6例, 女6例, 年齡12~24歲, 平均年齡(16.1±3.7)歲。
1.2 方法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1 實驗組采用直絲弓矯治器結合上頜前牙舌側粘著式固定平導, 而對照組單純使用直絲弓固定矯治器治療, 牙齒排齊后開始計算咬合打開的時間。
1.2.2 上前牙粘著式固定平導的制作 在患者上頜多顆前牙舌側制作粘著式固定平導, 可視患者覆蓋大小來選擇在上頜4~6顆前牙上來制作。首先清潔牙齒粘接面, 然后常規酸蝕, 使用光敏水門汀或樹脂在每個需要制作固定平導的前牙舌側逐層堆砌成獨立的固定平導, 固定平導咬合平面制作成近似三角形, 尖位于舌側且要求圓盾以避免刺激患者舌部,粘接成型時, 塊狀粘接體咬合平面位置的高低以使后牙離開3~4 mm為宜。平面低于上前牙切緣或牙尖2 mm左右, 并且使得下切牙切端與平導均勻接觸。平面近遠中長度要求比上切牙寬度稍窄, 使不妨礙牙齒的移動, 由于粘著式固定平導不影響正畸治療, 可以到治療結束時與矯治器一起拆除。此外, 粘接體上下徑不宜過長, 以免增加拆除時的困難。
1.3 觀察指標 兩組咬合打開后再制取模型, 進行模型測量, 測量項目包括:前牙覆 、覆蓋, Spee曲線等, 分析咬合打開時間和咬合打開量, 并對兩組進行分析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矯治過程中均解除前牙深覆 。實驗組術前及打開咬合并且后牙建合后的模型測量分析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實驗組咬合打開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咬合打開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12例采用上頜前牙舌側粘著式固定患者治療前后模型測量結果比較

表1 12例采用上頜前牙舌側粘著式固定患者治療前后模型測量結果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
表2 兩組打開咬合的時間和量比較

表2 兩組打開咬合的時間和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深覆 是臨床上常見的牙齒畸型類型, 是指上下牙弓以及上下頜骨垂直向發育異常所導致的錯 畸形, 其形成機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牙、牙槽骨或者頜骨的前后部高度配合不調[4]。臨床上打開咬合就成為整個矯治過程的關鍵, 正畸醫師多采用在固定矯治器的基礎配合傳統的活動或者固定平導來打開咬合, 但這兩種平導在臨床上使用均存在諸多不足。活動平導和固定平導矯治器均需要上前牙排齊后二次取模制作, 增加了臨床操作上時間和難度。患者在進行完固定矯治器的粘接一段時間后, 需再加上一個活動平導矯治器, 平導的設計就要考慮到如何設計才不會影響到其他牙齒, 還要考慮固位性, 大多活動的平導固位性較差, 尤其是對于拔牙患者情況更差[5-7];另外活動平導初戴時患者異物感強, 存在唾液分泌多、發音不清楚等情況, 因此, 患者的配合度往往不好, 活動平導很難發揮作用, 使得深覆 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改善, 醫師不能繼續下一步固定矯治, 延長了整個固定矯治的時間。而固定平導矯治器一般在上頜第一磨牙上帶環將平導固定, 雖不需要哈的配合, 但是由于不能取下清潔, 導致口腔衛生差;平導體積較大, 患者佩戴時感覺不適, 有些患者也不能接受, 且固定平導臨床操作較復雜、耗時, 一旦帶環松脫, 又需重新粘接, 增加了患者復診的次數和時間,同時也影響咬合打開的效果[8-10]。
本文采用直絲弓配合上頜舌側粘接式固定平導打開咬合, 主要變化是下前牙壓低、后牙伸長, 其對牙齒、頜骨的作用與活動小平導相似, 但打開咬合的時間明顯短于單純使用固定矯治器的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本文采用的打開咬合技術不依賴與患者的配合, 平導固定在患者上前牙舌側, 24 h都在發揮作用, 尤其是在進食時, 由于升頜肌群張力增加, 刺激了下頜后牙牙槽骨的生長, 縮短了咬合打開的時間, 打開咬合效果明顯[11]; ②該技術是分別粘在每一個上前牙的舌側, 彼此獨立, 避免了平導基托對牙齒排齊移動的阻礙, 矯治初期就可以配合固定矯治使用, 不需要等牙齒排齊以后再用;③該粘著式平導沒有連成一整體,不會妨礙上前牙的內收, 在固定矯治的整個療程均可以佩戴,咬合打開后, 還可以起到保持牙齒垂直向的作用[12];④在使用該粘著式平導時, 是粘著與上頜多個前牙, 這樣就分散了下前牙咬合時對上前牙的咬合壓力, 保護了前牙牙根;另外, 該粘著式平導一般使用光敏水門汀或樹脂, 無塑料基托,則口內佩戴時無異味, 患者容易接受。
綜上所述, 直絲弓配合上前牙舌側粘著式平導矯治均角或低角型深覆 , 能快速、有效地打開咬合, 臨床操作簡單,且不妨礙上前牙的內收, 推薦臨床使用。
[1] 趙林琪.MBT滑動直絲矯治技術配合平導板矯治兒童深覆合臨床研究.中國傷殘醫學, 2014, 22(9):63.
[2] 林少萍, 李向東, 梁淑連.固定平面導板結合MBT直絲弓治療前牙重度深覆的效果觀察.廣東醫學院學報, 2011, 29(1):39-41.
[3] 韓曉希, 張寶茹, 李靖桓, 等.改良型固定小基托平導的制作方法.北京口腔醫學, 2013, 21(2):112.
[4] 侯玉.活動平面板在深覆 矯治中的應用.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3, 22(17):1803-1804.
[5] 賈綺林.上前牙舌側粘著式固定平導矯治深覆 的新探索.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 2014, 21(4):181-184.
[6] 陳保成.直絲弓技術結合平面導板矯治前牙深覆 的效果分析.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5, 24(12):70-72.
[7] 劉金仙.直絲弓技術結合平面導板矯治成年深覆 的療效觀察.華夏醫藥, 2005(3):246-247.
[8] 余為民, 劉興文.直絲弓技術結合平面導板矯治前牙深覆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 2009, 18(1):48-49.
[9] 李培光.小平導配合直絲弓矯治器在安氏Ⅱ類錯 中的應用.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09, 12(9):1357-1358.
[10] 王鵬.直絲弓技術結合平面導板矯治前牙深覆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1, 20(s4):147.
[11] 李濤.改良平面導板結合直絲弓矯治前牙深覆 .吉林醫學, 2014, 35(5):923.
[12] 金花.直絲弓技術結合平面導板矯治青壯年前牙深覆 .中國現代醫生, 2010, 48(18):154-1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33
2017-03-30]
655000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