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邱成英 特約記者 鐘素英 殷鶴
訪談
玉汝于成 趁勢而為訪湖北省工業建筑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丹
本刊記者 邱成英 特約記者 鐘素英 殷鶴

胡丹總經理
湖北省工業建筑集團,是一家以大型工業與民用建筑、機電安裝和市政基礎設施施工為主業,同時經營勘察設計、鋼構制安、建筑構件、電梯制造、工程機械、非標設備、監理咨詢、房地產開發、海外工程承包和材料設備采購供應等綜合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家省屬國有建筑施工企業。經過六十年的蛻變,六十余年的發展,集團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前不久,集團成功晉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并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這標志著湖北工建集團施工能力已大幅提升。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后經歷了怎樣的努力?又有什么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呢?為此,我們采訪了湖北省工業建筑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丹。

湖北工建承建項目湖北能源調度大樓

國國家家優優質質工工程程金金質質獎獎————湖湖北北工工建建參參建建項項目目土耳其阿特拉斯(1+1)×600MW伊斯肯德倫火電廠

湖北工建承建項目北京海淀區再生能源發電廠(在建)
記者:我們注意到,前不久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公布了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的名單,我們企業參建的工程也位列其中,您能給我們談談這個項目嗎?
胡丹: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是目前我國建筑施工領域規格最高的獎項之一,這次獲獎的共有11個工程,包括2個海外項目,我們參建的土耳其阿特拉斯(1+1)×600MW伊斯肯德倫火電廠工程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11月10日項目開工,2014年兩臺機組一次性通過土耳其能源部驗收進入商業運行,成功實現了“雙投”,比合同工期分別提前了5個月和8個月。投運后,兩臺機組各項性能指標優良,實現了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首臺機組投運當年即累計發電12.85億千瓦時,超額2.5%完成合同發電量,得到了業主方的高度肯定。金質獎的獲得不僅是對我集團施工能力的肯定,也為我集團更好地承接海外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礎。
記者:您提到金質獎的獲得將更有利于海外工程的承接,請問我們企業目前在海外市場方面處于什么樣的態勢呢?
胡丹:“走出去”一直是我們集團的發展戰略之一,為此我們設立了國際工程公司。多年來,集團承建的項目遍及中東、中亞、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近年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集團更是緊跟時代步伐,大力拓展海外市場, 2016年上半年在海外有8個大型在建項目,主要在越南、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國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項目,很多都是滾動發展的,比如,在土耳其,我們參建了伊斯肯德倫火電廠,知名度與美譽度迅速提升,2016年3月份又順利承接了土耳其卡贊聯合循環熱電站項目;在越南我們因鋼結構施工質量優良,連續承接好幾個項目,越南有關方面還邀請我們長期扎根越南市場。
記者:知名度和美譽度最主要的還是靠企業的實力贏得的?
胡丹:是的,沒有實力,知名度和美譽度就無從談起了。我們企業擁有60余年的歷史,其間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和管理經驗,目前擁有國家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以及多項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特別是能源電力、節能環保、石油化工、機械電子、清潔能源等領域在業界地位可圈可點。比如,我們在北京承接的海淀區綠海能再生能源發電廠,在廣州承接的李坑垃圾發電廠,在宜昌的三峽指揮中心,還有武漢的湖北能源大樓、湖北飯店等項目,都是我們企業實力的見證。

湖北工建建設項目越南升龍電廠(在建)

湖北工建建設項目鄂州電廠(在建)
記者:60余年,的確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可以說是伴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的,其間一定經歷了很多艱辛和困難吧?
胡丹:應該說是既有輝煌又有暗淡,既有高潮又有低谷。我們企業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兵團后勤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歸政府管理,在共和國百廢待興的大背景下,先后參加國家“一五”計劃期間156項重點工程建設中的16項,如中國一汽、北京十大建筑、內蒙一機廠、包鋼等一批新中國重點項目和國防工程建設。當年,朱德總司令親筆為我們題詞“多快好省地建設工廠”,李瑞環、李嵐清、張百發等中央和地方領導人都與我們企業有著深厚的淵源。為了支持國家“三線建設”,建設二汽(東風汽車公司),六十年代末我們來到湖北建設十堰,讓一座汽車新城在山坳坳里拔地而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因為未能適應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企業一度機構雍腫、人浮于事、債務纏身、矛盾重重,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集團成員企業中有7家為省屬特困企業,企業發展跌入低谷。
記者:企業今天有這么好的發展態勢,改革改制肯定起了關鍵性作用?
胡丹:的確,改革改制可以用“大刀闊斧”“壯士斷腕”來形容。集團自2003年啟動改制,制訂了“重組一塊、民營一塊、注銷一塊”的“三個一塊”改制方案,將部分優勢企業資產重組,部分企業進行承債式民營化改造,將生存無望的企業注銷。其間牽扯到上萬名職工的切身利益,改制的阻力可想而知。但最終,集團還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將痼疾逐一消除,將矛盾一一化解,并于2006年底重新注冊了新公司,也就是現在的集團公司。但是我們的改革步伐,從來沒有停歇。以去年為例,我們領導班子成員多次去成員企業和兄弟單位取經,并開展青年職工座談會尋求改革之道,還在全集團范圍內發起“我為工建獻良策”“我為工建做貢獻”等活動,鼓勵職工積極建言獻策。為了加強集團管控,我們整合集團資源,成立了經營中心,今后,人力資源中心、財務中心、生產中心都將相繼建立。可以說,湖北工建的改革永遠在路上。
記者:企業的發展歷程真的可以用波瀾壯闊來形容,您認為集團走到今天依靠的是什么呢?
胡丹:經驗、管理、人才,這些都是我們發展的保障。但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我們的企業文化,我們骨子里傳承的“102”紅色基因。我們企業是從軍隊轉制而來,我們骨子里遺留著軍人的優良傳統,有鐵軍精神、奉獻精神;我們參加過國家“一五”建設、“三線建設”,我們血液里蘊含著艱苦奮斗、奉獻擔當的基因,有創新精神、工匠精神、擔當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工建人,獻了青春獻子孫,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企業,奉獻給了國家建設。正是他們的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湖北工建。而我們現在的目標也正是“傳承102紅色基因,激情再創業,鍛造湖北建筑鐵軍”。“102”紅色基因,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我們今后改革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的精神動力,是企業搏擊市場經濟浪潮的有力武器。

襄陽市文化藝術中心
記者:擁有了搏擊的武器,那企業以后將從哪些方面發展呢?
胡丹:首先,改革改制不能停頓。一方面我們要面對現實,維護系統穩定,不能盲目推行改革,應該繼承和發揚的還是要繼承和發揚;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循守舊,無視改革,消極應對,領導干部要眾籌智慧,支持改革轉型。其次,發展要有實力作支撐。從《中國建設報》發布的2015年全國建筑業的統計數據來看,特級企業仍然是建筑行業發展的領頭羊,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推進企業資質升級。再者,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我們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大力發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的市場,趁勢而為。最后,要迅速搶占新興領域。當前,建筑產業化、住宅裝配化、建筑精品化成為建筑業發展的趨勢,這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將帶來建筑業新一輪深刻變革。誰先趕上這一趨勢,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先機。同時,國家大力推進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清潔能源、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土壤改良等工程,也為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這些都是我們亟待開發和完善的領域。
此外,未來,我們將不局限于傳統安裝領域,而是逐步實現由傳統的施工企業向集設計施工、投資運營、資本運作一體化進行轉型升級,由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發展,由傳統的單一建筑施工企業向多元化、寬領域的方向轉變。
記者:您有著多年的經營管理經驗,可以分享一下嗎?
胡丹:一個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必須,思想先行,集聚改革發展動力;科學謀劃,提升企業實力;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廣拓市場,增強企業競爭力。確切來說,首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合理設置機構部門,加強管理團隊的業務素養;其次,必須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在全集團內合理調控、配置資源;最后,要處理好全員經營和集中管控的關系,人人都是經營者,但是管控權力要集中,防止權力分散帶來的負面效應。
此外,我認為,作為一名經營管理者,還必須對國情、行情以及企業的基本情況要充分把握,制定政策時要權衡利弊,慎之又慎。特別要關注幾個經濟指標,比如CPI、PPI等,要從經濟指標中分析國內經濟形勢,因勢利導,為企業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