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儀
煙臺潮水機場周邊地區空間布局規劃策略探討
陳儀
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探討了煙臺潮水機場核心地區空間規劃理念,就煙臺潮水機場核心區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核心區布局原則,在此基礎上,針對煙臺潮水機場周邊地區空間布局規劃策略進行了詳細地探討,重點從規劃結構、道路交通規劃、綠地景觀及公共空間塑造、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等方面進行了論述,以供讀者參考。
煙臺萊山機場開辟有國內航線49條(通航城市26個),國際、地區航線6條(通航城市4個)。隨著近年來山東省膠東半島包括煙臺市的經濟社會和民航事業迅猛發展,萊山機場內現有民航設施容量已不能滿足煙臺市對民航運輸發展的需求,隨著駐場機型的更新、戰備訓練的強度和頻率大幅增加,為了保障軍訓任務,只有限制民航飛行架次,致使萊山機場的進一步拓展的用地空間受到很大限制。
新機場建成使用后,以機場為核心的臨空產業區和城市建設將成為煙臺經濟新的增長點,為此急需對機場周邊的城市建設用地進行規劃控制,合理安排空港經濟區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并在更大層面完善城市產業和交通結構,塑造交通便利、經濟繁榮的國際化、生態型、高品質的空港新城。
明確地區空間布局,強化對生態用地、發展留用地的控制,合理引導地區發展,留出未來發展空間。不少機場地區的規劃,都是采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使近遠期發展協調有序,規劃中應劃定生態用地、機場核心區、控制區、開發建設區以及發展留用地,對控制區用地提出嚴格的用地兼容性及功能引導;發展留用地作為地區發展的機遇期建設空間,應提出明確的發展方向或發展可能性,對于不符合發展方向的用地類型和產業功能,嚴把用地審批,保證為未來的發展留出空間。
1.布局原則
(1)交通優先原則。強調空港的交通基礎功能,保障各類交通廊道用地的預留。構筑包括煙臺潮水機場為航空中心、鐵路站為鐵路客運樞紐、機場站為公交接駁中心的三位一體的多層次、多功能復合型機場綜合交通樞紐。
(2)綜合多元原則。將空港的門戶帶的帶動功能、地區支撐條件與空間利用潛力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圍繞空港形成臨空制造業業、臨空物流業、高端服務業及旅游服務業四大產業互相支撐與促進的新型城市門戶。
(3)可持續發展原則。強化空港地區生態用地的保護,構筑保證空港生態安全的綠地系統;分別對各控制地塊規定適宜或排斥的發展性質及開發強度限制,為空港未來發展及相關支撐留有余地。
(4)民生為本原則。關注機場限制性因素對原住民生活的影響,結合居民意愿,制定切實可行的村莊兩地規劃。
2.規劃結構
在核心區范圍內,結合國際的空港新城的開發經驗及煙臺空港的現實條件及需求,形成“一心、四軸、六廊、七組團”的規劃結構:

一心——一心即潮水機場及其配套用地;包括各類機場管理及相關部分的辦公、航空運輸、維修、空管設施、航空食品、飛行訓練、消費型服務,將潮水機場建設成為山東半島航運樞紐;
四軸——分別為:
向東以北京路及軌道1號線為支撐,形成聯通八角港區、臨港工業區、船舶制造區、福山區等的現代制造業發展帶;
向西以206國道、德龍煙鐵路、軌道1號延長線、榮烏高速、302省道為支撐,形成串聯市區養馬島、芝罘島并西向延伸至蓬萊市區、長島旅游區、龍口市的旅游休閑產業發展帶;
向東南以同三高速、繞城高速、外環高速為軸線,形成聯系煙臺開發區、芝罘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創意研發產業發展帶;
向西南以機場高速、211省道、同三高速為支撐,形成聯系棲霞、萊陽等現代農業區的現代高新農業發展帶。
六廊——結合平暢河、大季家河、九曲河及周邊生態農田、自然山體,打造“三橫三縱”綠道網絡,防止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環境衰退和城市無序蔓延等問題,促進城鄉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七組團——主要可以分為產業及服務兩類主導功能:空港都會區、航空企業區、空港服務區、臨空研發區、高新工業園區、臨空物流保稅區、潮水片區。
3.規劃策略
(1)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結合港區疏港路形成“五橫、五縱、一環”的主干道路網系統,“五橫”包括206國道、拉薩大街、機場橫路、榮烏高速、302省道;“五縱”為疏港東路、疏港中路、大季家路、天水路、機場路;“一環”為石家莊路、開封路、疏港西路圍合而成的機場環路。規劃強化榮烏高速、繞城高速、外環高速、206國道、302省道、疏港路、機場路之間的便捷聯系,共設置7座互通式立交。
(2)綠地景觀及公共空間塑造
在核心區內分布有平暢河、大季家河、九曲河,結合組團綠地及周邊生態農田,自然山體,打造 “三橫三縱”綠道網絡,形成分布合理、相互聯系的綠色開敞空間系統,打造自然休閑娛樂帶,提升空港門戶形象,并防止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環境衰退和城市無序蔓延等問題,促進城鄉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其具體規劃布局如下:
三橫軸分別為:濱海旅游——大季家河休閑娛樂帶、平暢橫河休閑娛樂帶、南部生態農業景觀帶;
三縱軸分別為:觀光農業滲透帶、平暢河水源保護帶、九曲河休閑景觀帶。
重點打造空港都會區、航空企業區和產業研發區三區之間的“平暢橫河—九曲河”核心人工景觀水體,并沿機場路兩側設置一期空港綜合服務區及航空企業區,提升空港門戶形象。
(3)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分類型及分組團模式設置,包括一個空港綜合服務中心、一個商務休閑服務中心、一個生活配套服務中心,以及四個組團配套服務中心。
(4)村莊安置指引
潮水片區現有行政村53個,規模在800人以上的村莊9個,占17%,規模在500~800人的村莊12個,占23%,規模在300~500人的村莊18個,占34%,規模在300人以下的14個,占26%,村莊分布密度0.67個/km2,平均每個村莊538人。其中機場場址內涉及的村莊主要包括7個。
根據核心區功能發展需求,結合潮水片區總體規劃,規劃村莊居民點由53個調整為13個。其中5個并入機場服務區,其余村莊并入鎮區發展范圍內。
綜上所述,在煙臺潮水機場周邊地區空間布局規劃過程中,需要明確地區空間布局,強化對生態用地、發展留用地的控制,合理引導地區發展,留出未來發展空間。本次規劃將空港核心區用地劃分為機場用地、控制區、開發建設區、生態用地以及發展留用地;發展留用地作為地區發展的機遇期建設空間,應提出明確的發展方向或發展可能性,保證為未來發展留出空間。
(作者單位:廣東國地規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