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領
人社部自2009年實施一體化教學改革以來,教師的執教能力、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幾年改革的試驗證明,一體化教學對技工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微課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已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如何將微課在教學中合理應用已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備受師生關注。筆者結合本校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實踐,對微課在一體化教學中的運用淺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一、微課的概念與特點
微課是指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某個課題或學科知識點進行的知識講解、例題習題、實驗操作等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微課的核心資源是微教學視頻,同時包含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練習測試題、教學反思等內容。其特點一是教學時間短,微課一般為5~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二是教學內容少,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三是資源容量小。微課視頻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小小的視頻,濃縮了知識的精華”。
二、一體化教學過程的六個環節
在基于工作過程的一體化課程中,工作任務即學習任務。完成工作任務的六個環節為:獲取資訊、制定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檢測、評價反饋。
三、微課在一體化教學六個環節的運用
1.獲取資訊
學生明確工作任務后,首先要獲取完成任務的各種信息,包括相關的知識,要使用的設備、材料等硬件以及學材、數字資源等軟件。學生通過教師創建的微視頻自主學習微課,獲取與學習任務相關的資訊。例如要完成“用word圖文混排制作海報”這個學習任務,教師可將word中有關文字編輯、圖片處理、謀篇布局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創建微視頻,便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獲取資訊是制定計劃的基礎。
2.制定計劃、做出決策
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創建微課形式,便于學生制定計劃。教師可以模擬真實的工作情景,結合學生未來的工作內容、崗位發展需求,設計教學視頻。教師也可以給出學生不同典型案例,針對已有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尋求計劃方案,仍以“word圖文混排制作海報”為例,教師可創建幾個不同的海報制作視頻,如“社團納新”“超市促銷”“新樓開盤”等,通過對案例進行有效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計劃以小組討論、上級審批等方式確定下來即為做出決策。
3.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就是按制定的計劃完成工作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通過老師講解、示范、播放視頻等方式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也可通過與教師的交流與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難點,答疑解惑,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同時學生可重復播放有關學習內容的相關視頻,以便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4.檢查檢測與評價反饋
檢查檢測是評價的基礎,評價是檢查的目的。學生分組通過角色扮演或其他方式將完成的工作任務用微課的形式設計制作出來,并將學習結果或成果上傳、展示。學生演示自己制作完成的微課,結合評價表,通過自評、互評及師評的方式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檢查檢測。
四、微課應用于一體化教學的效果
以微課為基礎的邊教邊學邊探討、做中有教、教中有學的新型一體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先學后教”,教師“拿著工作頁到教室,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做,組織小組討論,然后總結幾句就下課”這種傳統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在開始學習的階段更專注,對所學內容理解更透徹。
微課程的開發及實踐應用,促進了技工院校專業的內涵建設,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手段更多樣,教學難點更簡單。
微課應用于一體化教學的優勢顯而易見,但這并不代表它是萬能的,在教學中要在恰當的時機合理地運用,才能起到畫龍點睛、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只是為了微課而微課,可能會畫蛇添足、事倍功半。
(作者單位:邢臺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