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自2015年“自媒體元年”開始,不少自媒體人紛紛加入到內容創業的大軍。但僅僅一年之后,微信公眾號數量已超千萬。很顯然,內容創業人口紅利已盡,藍海變紅。
“漲粉難”、“活躍度低”等日益暴露出內容創業流量的天花板,而業內仍堅持“內容為王”的邏輯——只有有特色的優質內容才能真正留住用戶。“有特色”表明了內容創業已不再是一味地追求流量,迎合大眾口味,而是需要有所專長。高樟資本CEO范衛鋒認為,新媒體創始人應是 “總編輯+總經理”。
在流量天花板之外,新媒體的盈利模式和收入的天花板也曾遭人質疑,如何突破營業收入的天花板?
我們將財經類新媒體大致分為幾類模式,其中既有包括新榜、藍鯨這樣的平臺型機構,還有如吳曉波頻道、秦朔朋友圈、德林社等傳統資深媒體人的“IP加持”型新媒體;經濟學家、曾經的知名博主等意見領袖也利用新媒體增加了自身的影響力;也有投資人和行業的觀察者。
從眾多財經新媒體中《英才》選出15位身價不菲的公知,以饗讀者。
財經新媒體的旗幟之一。“吳曉波頻道”是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微信平臺上進行內容發布的自媒體,涵蓋視頻、專欄和測試,是國內目前較大的互聯網財經社群。以吳曉波擔綱的財經脫口秀的形式,細數企業家們走過的路、講述財經熱點新聞背后的故事、梳理與商業相關的八卦緋聞。
“秦朔朋友圈”是原《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的自媒體新嘗試,于2015年10月正式上線。其定位是移動互聯網媒體和社群服務品牌,聚焦于經濟、金融投資和商業領域,理念是“記錄中國時刻,推動商業文明”。內容主要以圖文消息為主,伴有秦朔的脫口秀視頻。
“德林社”成立于2014年,是由財經記者李德林和黃利明共同創辦的,目前微信訂閱號粉絲量已達40萬以上。無論是新媒體創業、社群經濟還是短視頻,“德林社”都可以算是業內的先驅。
“功夫財經”微信訂閱號是在2015年11月11日正式上線的,平臺上集結了時寒冰、李大霄、馬光遠、王福重、胡潤、琢磨先生、肖鋒等財經領域熱點人物,以短視頻形式對財經事件進行解讀。2016年5月,已獲得合一集團 1500 萬元人民幣 A 輪投資,估值超2億人民幣。
“光遠看經濟”是馬光遠的官方微信訂閱號,以學者視角對當下財經熱點進行解讀。馬光遠是知名的經濟學者,中央電視臺特約財經評論員,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觀經濟、民間投資、房地產和產業安全等領域。
“國資小新”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中心官方微博、微信訂閱號的名字,先后上線與2012年6月和2013年7月,各渠道累計粉絲已達1000多萬,是國資委試水新媒體、創新政務和新聞發布的重要舉措。從定位來看,“國資小新”具有“公眾利益代言人”、“國企網上發言人”、“微公益發起人”和“財經觀察員”四位一體的身份。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線于2013年,主要提供全球范圍內的金融資訊、數據、策略和交易服務,主切金融交易方向。“華爾街見聞”最早誕生于個人博客,即創始人吳曉鵬在任職財經媒體駐紐約華爾街記者時,記錄的“實時新聞”。2016年2月獲得由華人文化基金領投的1 億人民幣的 B 輪投資,估值在1億美元左右。
“凱恩斯”是一位新浪財經知名博主的筆名,也是其微博、微信訂閱號的名稱。其畢業于首都經貿大學,擅長價值投資,目前是北京大君智萌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對外經貿大學客座教授,主講操盤學,主張以價值投資的視角,縱論天下財經。
藍鯨傳媒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一家基于財經新媒體發展構成的“媒體+金融+數據”的服務平臺,五大業務板塊分別為: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財聯社、蜂網、藍鯨行業站、渾水自媒體平臺。2016年6月獲得小米、獵豹參投的億元B輪融資。創始人徐安安曾為新浪財經編委等職務。
“李翔商業內參”是一款付費訂閱的商業知識服務類內容產品。值得一提的是,馬云是這款產品的第一個訂閱用戶,并為這款產品準備了60秒的推薦語音。創始人李翔,曾在多家財經期刊任職,有十余年的財經媒體工作經驗。目前在知識付費分享平臺“得到”上訂閱量已達9.6萬。
“面包財經”于2015年1月上線,是一家做財經內容分析的研究型財經自媒體,同樣以脫口秀的方式講解財經熱點事件。創始人王樂稱“面包財經”的內容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有原創的封面漫畫、文字、圖表和視頻等。
新榜創立于2014年8月,創始人徐達內表述新榜,“以數據為驅動力,構筑中國內容創業服務平臺,成為整個行業的連接者和服務者。”新榜已經構建了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系列榜單和覆蓋最全面的樣本庫。2017年3月,獲得由黎瑞剛的華人文化領投的B輪1.8億元融資。
“野馬財經”微信平臺粉絲數已超過40萬人。在業內大喊資本寒冬的背景下,于2016年10月獲得了500萬元的天使融資,投后估值6800萬。
“葉檀財經”是葉檀的微信訂閱號。葉檀系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主要從事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等領域寫作。
“市值風云”是由董秘、CFO、投行和基金經理等一線從業人員組建的專業市值管理微信訂閱號,專注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最江湖的A股風云錄和上市公司研究。
“開始做微信訂閱號第八天,今日頭條就發來了合作和孵化意向,第一個月頭條號的閱讀量就超過100萬;不到三個月,粉絲僅幾千人的情況下,高樟資本就找上門,談成了360萬元的天使輪,估值超過一千萬。到現在,經過1年多的時間,目前已經開始著手新一輪的融資,大概在1000萬元以上,估值已經達到1.2億左右。”市值風云的創始人楊峰自信地說道。
“我從創業之初,目標就非常明確,就是做上市公司這一垂直細分領域的研究。”楊峰對此說道,選擇上市公司這一領域是由其團隊屬性決定的。楊峰本人曾先后在券商、專業財經媒體、PE基金等擔任要職,累計有8年投研和研究經驗,除此之外,團隊的其他人則分別是上市公司CFO、審計師、投行高管、基金經理等。
對于不做“大而全”只做“專而精”,楊峰進一步解釋,成熟的商業模式可以簡單概述成三大流程,即獲客—說服—銷售。以往的大眾內容創業,可以說是通過“獲客”這一單一渠道進行變現的。他們借助“風口”的力量,獲取了大量的流量,但全覆蓋類的內容極易被復制模仿,一旦行業泛濫、紅利消退,這種盈利模式的天花板就顯現出來了,“單純依靠流量的內容創業,是典型的因風起因風落。”
楊峰認為,想要說服受眾,需要的是權威專業、有震懾力的內容,“流量是拿來說服門外漢的,而你的核心用戶、真正能夠帶來變現是行業的深度參與者或專家,只有垂直細分領域的專業研究才有可能說服這一群體。”
根據材料顯示,“野馬財經”目前的主要報道方向多以互聯網金融、新三板和A股市場三部分細分領域為主。李曉曄曾對此解釋道,選擇互聯網金融,是因為內容創作團隊偏年輕化,對于主流財經新聞的把控尚有難度,而互聯網金融這類題材相對來說對專業的要求較低。同時,她認為“金融會是未來很大的一個發展方向,這部分我們已經涵蓋了。除此以外,我們還要在傳統A股資本市場和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的新三板市場進行布局。”
過硬的專業團隊和內容定位有了,剩下的就是在具體實操層面,如何讓內容既保證客觀專業,又能詼諧有趣,兼顧閱讀體驗。李曉曄認為,“人們對于財經的專業素養還有待提升,但以往的財經內容太深奧艱澀了,讓很多讀者望而卻步。這一點我的理解是反映了財經的民智未開。”
李曉曄進一步闡述道,“而內容創業的本質是影響到相關領域精準的人群,甚至影響到最終的決策”,有影響力的內容核心是專業程度,但如果你的內容沒人看或者根本看不懂,又談何影響。因此,她定下的方向就是做:娛樂化的財經新聞,以詼諧有趣的噱頭(如明星、熱點時間等)引起讀者閱讀興趣,但以專業財經的角度做深度解讀。
與很多財經內容創業者一樣,德林社的兩位創始人——李德林和黃利明都有著多年的傳統財經媒體工作經驗。2014年新媒體迅速發展之時,兩人便有了創業的念頭。但創業說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并非那么簡單,第一塊擋在面前的大石就是到底要做什么。
“我寫了十幾年的文章,文字對我的吸引力并不大”,再加上受到當時“羅輯思維”羅振宇“視頻脫口秀”模式的啟發,“我們決定也做財經類的視頻脫口秀節目,但與羅振宇長視頻不同的是,我們要做短視頻。”在好友的資金助力下,兩人快速辦理了離職,開始著手將自己的創業想法“落地”,確定辦公產地,購置錄影器材,組建制播團隊等。
2014年11月19日,德林社正式開始全網上線短視頻脫口秀節目。“因為并非科班出身,站在單調的鏡頭前與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毫無鏡頭感”,李德林至今仍記憶猶新,“短短三分鐘的視頻,反反復復地錄,從前一天一直錄到當天凌晨三點,錄了整整265遍,到后來肚子都痛了,好在最后終于成功上線了。”創業之初,李德林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將節目做到最好,他認為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不會擔心有人來競爭。
到了2016年,內容創業面臨資本寒冬。“也有機構問過我們是否需要融資,但實際上,證券記者出身的我和利民一直有個約定,就是企業要保持良好的現金流,賬面上必須保證12-18個月的資金流水可供公司正常運轉,所以資本寒冬對我們來說無所謂。”
但德林社最終還是在2016年4月完成了600萬的融資,不過這個“融資”方式有些特殊。德林社選擇只針對社群會員進行內部股權眾籌的方式,在第三方平臺——原始會上線僅80分鐘便擊穿了融資上限額700萬,并且意向認購資金突破6000萬,可見德林社的社群交易與購買力驚人。
隨著微信訂閱號的爆炸性增長,新媒體的紅利也逐漸消退,內容創業都或多或少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你會發現,真正看專業財經內容的人并不多,這時我們覺得我們要做投資者教育了。”李德林分析道,與傳統的分析師相比,德林社要做的投資者教育更加接地氣,同時還將與上交所、深交所和一些地方金融局等監管部門合作,使自身更加專業、權威,因此成立了尺度學院。“與以往單純to C相比,這部分我們開始布局B端。”
除此以外,李德林認為,財經娛樂化也是未來內容創業不可忽視的方向,“我們已經成立了尺度視界公司,主打商戰網劇,構造完整的IP產業鏈。”
“德林爆語”、“尺度學院”、“尺度視界”是德林社目前三大布局方向,李德林解釋道,這三大板塊構成了一個小生態,共同打造出一個完整的投資者教育社群金融平臺。“短視頻脫口秀所做的內容,是我們獲取流量的渠道,將小伙伴吸引過來,然后我們通過投資者教育或財經娛樂化將內容轉化成服務。小伙伴不是在為內容付費,而是在為服務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