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軍
【寫作指導】
用詞貼切,就是要求用最恰當、最得體的詞語,把所要表達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能根據場合、對象、目的等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來使用語言。
一、精心選用動詞
動詞的最突出特點就是“活”。動詞在作品中運用得當,能體現事物的立體感,增加文章的三維效應。例:
正睡得迷迷糊糊時,突然有人拍我。我睜開眼睛,揉了揉,是媽媽正站在床前。手里端著一碗東西,還冒著熱氣。我掀開被子,剛要爬起來,覺得一股寒氣鉆進被窩,媽媽把我按下,手放在唇邊,做了個“噓”的姿勢,看著我,小聲說:“快鉆被窩里,慢慢吃。”我抓起筷子,撈起一個就往嘴里塞,險些燙著。媽媽悄聲說:“別急,都是你的。”我用熱氣哈著臉,一股特別的味道直沁心脾。(《媽媽的味道》)
本段恰當地運用了一連串的動詞,準確地將我起床吃元宵的全過程,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也成功地體現出母親對“我”的關愛,真切抒發出了“我”內心的感受。
二、精心選用形容詞
好的形容詞,能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例:
那個禮拜五傍晚,一踏進家門,我就知道廚房里有一鍋山珍海味在等著我。鮮嫩的雞肉吸滿了紅棗和枸杞的甜味,湯里頭還有雞骨熬湯所滲出的膠質,有些黏黏的,切片鮑魚雖然在起鍋前才加入這隊海陸大軍,但是香菇的清新芬芳早已經附著其上。(《媽媽的味道》)
本段運用了一連串的形容詞,寫出了媽媽為我做的湯味的特色,也寫出了媽媽對我的疼愛。
三、精心選用疊詞
精當的疊詞,用來描寫人物神態,能將人物的喜怒哀樂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描寫事物形態,能把事物的形狀等特征反映出來,給讀者一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使文章具有音樂美、意境美。例:
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樹干,看到春天新長的嫩葉,迎著金黃色的陽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裊裊的風中晃動如耳墜,搖落著一串串晶瑩的露珠。(《故鄉的榕樹》)
本段運用了一連串的疊詞,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變化的音符,給人以回環、纏綿的感覺。
四、精心選用色彩詞
描繪景物時要講究色彩的組合、映襯,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例: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我穿著火紅的棉襖,走在一群穿著粗格子布上衣的伙伴中間。那天,我也留下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遠處小清河河壩上的樹木若隱若現,近處白雪皚皚的田野里,我的紅棉襖似乎要將整個嚴冬融化。(《雪地里的紅棉襖》)
本段運用了一些“紅”“白”等色彩詞,色彩對比明顯,凸顯了在雪地里我的紅棉襖的美麗。
五、精心選用成語及短句
成語語約意豐,恰當的使用可以使語言更精練、更生動,使表意更準確、更豐富。例:
毛澤東的書法,最見瀟灑。師承名家而不拘一格,熔煉諸體且自成一家。或有高山流水之氣勢,或有風卷殘云之飄逸,毫間似有神助。毛澤東講話寫文章,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縱論天下,譏諷政敵,寓宏旨于幽默之中,藏哲理于談笑之間。(《瀟灑毛澤東》)
本段多使用成語及短小句子,語言精練,音節明快,意思顯豁,凸顯了毛澤東的瀟灑。
六、適當運用口語
運用口語,俗中見奇,使語言呈現出淳樸之美。例:
回來那天,鄰居二嬸問你啥時候回來的,你說“今天早上”,說“今兒個”不就行了?撇啥腔?這才出去幾天,舌頭就不會打彎兒了?以后說話,先想想村里人咋說!(《爹有話跟你說》)
本段對爹的語言描寫多使用口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符合鄉下人的身份和地方特色。
七、適當使用文言詞語
文白相間,可以使文章語言簡練而又不至于過于深奧,富有雅致,既不像白話文那樣過于通俗,也不像文言文那樣過于深奧。例:
藺相如功高不自矜,不僅不與廉頗在朝廷上爭列,而且外出時望見廉頗還“引車避匿”,這是氣度的瀟灑;宋濂年輕時刻苦求學,同窗們個個服飾華麗,“燁然若神人”,他“缊袍敝衣處其間”,卻能做到“略無慕艷意”,這是心態上的瀟灑;史可法在梅花嶺上,“誓與城為殉”,不愿落入敵人之手,這是人格上的瀟灑。(《瀟灑》)
本段語言文白相間,錯落有致,讀起來朗朗上口。
【例文展示】
感動就在我身邊
□丁海濤
那天星期三,下了一整天的雨,不過雖然天氣糟糕,卻一點也沒有影響我的好心情,因為那天是我的生日。因為人在學校不能回家去,所以我就老早和家里人商量好了,生日那天讓父親送些好吃的和生日蛋糕給我。
下午最后一堂課老師一宣布散學,我就急匆匆地跑到學校大門口去準備拿東西。本以為父親早就拎著蛋糕在校門口焦急地等我,可待我到學校大門口一看,稀稀落落的幾個家長中卻沒有父親的身影。我不相信,又逐一看過去,還是沒有。不是說好了的嗎?難道就因為這個天氣?會不會因為天氣不好,騎車不方便,影響了父親的速度,父親正在來校的路上呢?這樣想著,我便耐下不安的心在門口等了很長時間,可我最終也沒看到父親出現。我的肚子早已經在嘰嘰咕咕地抗議,唱起了“空城計”,我心中的那份激動也瞬間冷卻了。這時雨好像也下得更大了。失望的我有氣無力地往回走,心中不停地在埋怨著父親……
一晃又到了雙休日,學校放假。我對上次父親失約的事還是耿耿于懷,一心想著父親來接我的時候,我得跟他狠狠地賭氣一番。到了校門口,我立馬擺出一副臭臉,雙眼四下里尋找著父親的身影。不會又沒來吧?!天哪,連來接我都能忘了!這下我臉更臭了,心中窩了一肚子的火,正準備回去爆發。我氣沖沖地打的回了家。
帶著一肚子火,我到家了,正欲發作卻發現爸媽都不在家。我心中頓時被疑問塞滿了。拿起電話,我撥通了媽媽的電話,才知道他們這會兒在醫院。
“醫院?”
“哪家醫院?”
“誰病了?”
撂下電話,心中的氣頓時煙消云散了,小孩的氣來得快去得也快。
我趕緊去醫院,路上不停地想,父母那么健康的人怎么會生病呢?我竟也學會了擔心父母了。
到了醫院,看見父親躺在病床上眼睛微閉著,一只手臂上還綁著繃帶。母親坐在一旁細心照料著。只聽得母親在小聲念叨著:“叫你急!為孩子送個東西用得著那么急嗎?還逞能,一手拿東西一手開車,不摔你摔誰啊!”過于疲勞的母親竟不知道我已到了她身后,而她的話聽在我耳朵里卻讓我淚流滿面。我止住淚水,望向父親,第一次發現父親老了,兩鬢間的白發顯得那么刺眼,額前溝壑縱橫,那張飽經風霜的臉泛著古銅色的光輝。父親睡得很安詳,可能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停止辛苦的勞作。
我擦去淚水,努力平復了一下心情,輕輕地拍了一下母親,說了聲“我回來了”。母親對我說沒有去接我,并向我道歉,我連忙止住了她,并告訴她,其實我已經收到最好的生日禮物了。父母的這份愛其實就是這么多年來最好的禮物,只是粗心的我一直沒有發現而已。現在我終于明白,原來感動就一直在我身邊。
窗外又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這雨像父母的愛一般纏綿悠長。
■
文章語言表達很見功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動詞和形容詞運用恰到好處,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賭氣、擺、臭、窩、爆發、氣沖沖”等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我內心對父親的不滿。(2)疊詞的大量運用,或渲染氣氛,或描摹人物,或刻畫心理。如“急匆匆”“稀稀落落”“嘰嘰咕咕”“狠狠”“輕輕地”“淅淅瀝瀝”等。(3)成語的運用也精當,比如“飽經風霜”“煙消云散”。(4)口語的靈活運用。比如媽媽責怪爸爸的一段話:“叫你急!為孩子送個東西用得著那么急嗎?還逞能,一手拿東西一手開車,不摔你摔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