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嬌



[摘要]目的 探究個案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心內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區組隨機化法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在接受治療期間應用常規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實驗組在接受治療期間應用個案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對比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結果的差異性。結果 實驗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總滿意度(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8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有所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心臟檢查結果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實施個案管理模式,可有效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改善,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個案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41.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b)-0165-03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cas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N Shui-jia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an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Yunan 527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as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 Altogether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o were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ode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while,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case management mode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satisfaction degree of experiment group (96.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82.00%),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f SDS,S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DS,SAS of two groups were all decrea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those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ccording to the cardiac examination results,the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cas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which is of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Case management;Chronic heart failure;Application value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終末階段,其不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同時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若可以保持較好的依從性,則不僅可控制其疾病進展,同時可以將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1-2]。加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管理,則可以增加患者的滿意程度,更好地配合相關的治療[3],意義重大。本研究主要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應用個案管理模式的價值作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區組隨機化法分為兩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在接受治療期間應用常規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實驗組在接受治療期間應用個案管理模式進行管理。排除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驗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50~79歲,平均(61.20±13.20)歲;心功能Ⅰ級患者32例,心功能Ⅱ級患者15例,心功能Ⅲ級患者3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51~78歲,平均(62.30±3.10)歲;心功能Ⅰ級患者30例,心功能Ⅱ級患者16例,心功能Ⅲ級患者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即給予患者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利尿劑、洋地黃、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對照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常規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即加強患者的用藥指導、告知其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在患者出院后,僅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和指導,囑咐其定時復查。
實驗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則在治療的過程中通過個案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具體如下。
1.2.1入院管理 在對患者病情評估的基礎上,應積極對患者的社會支持、家庭經濟狀況、心理狀態、疾病認識狀態、遵醫行為、新鮮事物學習的能力進行了解,并根據具體的情況,由個案管理人員對營養師、專科醫生、藥師、康復師進行組織,進行專門的溝通和會診,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制定相應的治療規劃[4]。
1.2.2住院管理 個案管理人員每日對相關責任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并實施專科的健康指導和護理,若患者的病情出現異常,則及時告知相關的醫生進行處理。同時,個案管理人員對患者的對外聯系以及疾病檢查情況進行負責,對各個部分的工作進行協調,并對各項費用進行統計,告知患者。
1.2.3出院前管理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的過程中,若出現不良事件,則積極對相關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實施針對性的干預對策。積極對患者的住院經費以及時間進行統計,協助其聯系出院的交通工具,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在其出院前告知。
1.2.4出院后管理 ①電話隨訪。護理人員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登記,對電話回訪的日期進行確定,并了解患者的具體康復情況。定時進行一次集中的電話隨訪,每個月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回訪資料進行分析,并進行反饋。通過書面的形式提交給醫院管理部門,從而作為管理部門質量或流程改進的依據。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電話隨訪的目的是給予其健康指導,并非遠程治療。護理人員實施電話隨訪的過程中,應注意用語從容大方、得體靈活,從而為患者留下較好的印象,體現醫療服務的標準化[5-6]。②面對面隨訪。在電話隨訪的基礎上,定時進行上門訪問,每個季度實施一次上門隨訪,主要的隨訪內容為用藥情況的調整、現場體檢、患者以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可以充分對自身的疾病進行認識,并鼓勵患者家屬可以積極參與至患者的疾病治療中[7]。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滿意程度進行觀察分析,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其中十分滿意為80~100分,一般滿意為60~79分,不滿意為<60分。同時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8],比較兩組的心臟檢查結果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程度的比較
實驗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總滿意度(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滿意度(8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抑郁、焦慮心理狀態的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有所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心臟檢查結果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
實驗組心臟檢查結果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目前,我國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主要注重于院內治療,若患者在出院后不能得到有效、規范以及連續的康復指導和個體化治療,則會增加其再次住院率,這樣不僅會對患者的治療造成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同時會加快其疾病惡化的程度[9-10]。
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常規的藥物進行治療,可以有效對其尿潴留、乏力、呼吸困難等不良癥狀進行改善,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會受到飲食、心理、病變嚴重程度、受教育程度等的影響,而導致治療結果與預期效果不符的情況[11]。因此,應加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使其可以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疾病的治療。
個案管理模式是全新護理模式以及綜合治療護理模式之一,對醫療團隊、患者以及社會均具有一定的價值,可以較好滿足慢性疾病的相關防治要求[12-13]。個案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實施,可以充分對醫療資源以及人力資源進行利用和分配,從而進一步對整體護理的內容進行完善,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使得患者可以接受到整體性、連續性的護理服務,對專業化、全程化的護理內涵進行體現,更好地配合相關治療[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個案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的實驗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總滿意度(96.00%)明顯高于常規管理對照組的總滿意度(82.00%)(P<0.05);實驗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預后的心理狀態(SAS、SDS)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心臟檢查結果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個案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應用,可較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縮短患者的疾病恢復時間,促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滿意程度,從而改善其預后,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蔡志敏,拾中瑜,朱歡歡,等.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個案管理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6, 23(24):60-62.
[2]吳秀娟,解紅文,范桂云,等.個案全程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作用[J].當代護士,2016,24(7):39-41.
[3]沈蘊之,蔣紅,黃鶯,等.個案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17):26-28.
[4]趙志英.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型)患者的中醫藥治療與管理[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1):174-175.
[5]鞠陽,汪小華,仇靜波,等.心力衰竭病人體重管理相關知識-信念-行為對稱體重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 27(16):1550-1552.
[6]劉翀,韋鐵民,呂玲春,等.社區化管理模式在慢性左室射血分數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隨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12):885-889.
[7]章梁燕,吳紅斌,陳玉林,等.綜合健康管理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12):1567-1568.
[8]童亞慧,喬建歌,楊青敏,等.個案管理模式的國內外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4,29(13):95-97.
[9]黃瀟紅,翁秀紅,陳溢玲,等.個案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 22(14):12-14.
[10]尚劉文心,沈美芳,陳文瑤,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6):674-679.
[11]都麗萍,李喜西,杜小莉,等.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中毒的藥物治療管理[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21):2000-2002.
[12]秦玉霞,李惠萍,韋學萍,等.基于醫院的延續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1):2517-2520.
[13]楊杰孚,王華.2015年《HFA/ESC/EuSEM/SAEM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前及院內早期管理的建議》解讀[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S2):6-7.
[14]郝恩魁.便攜式BNP檢測技術在心力衰竭篩查和管理中的作用[J].山東醫藥,2016,56(26):114-115.
[15]陳巍,李玲,王蕊,等.心力衰竭病人自護行為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11):1329-1332.
(收稿日期:2017-03-09 本文編輯:馬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