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則西事件”近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身患罕見病滑膜肉瘤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級學生魏則西,在輾轉多家醫院求治不見好轉之后,通過搜索引擎找到武警二院繼續治療,但在花光東湊西借的20多萬元后,仍不幸離世。這名年輕人生前曾將他所受到的欺騙性搜索及治療經歷發在網上,引發了網民的強烈關注。魏則西,一位陽光少年,因為“惡”去世了!那么,“魏則西”之死,我們究竟該反思什么?
■
1.金錢綁架。如果一個社會被金錢綁架,這個社會或將出現信任危機和安全危機。輿論對身患絕癥而逝去的魏則西報以巨大的同情,因為,人們體味到了和魏則西一樣的恐懼和憤怒。
2.職能部門監管缺失。無論是百度的競價排名,還是莆田系的尾大不掉,最終都指向各個環節中的監管缺失。而監管的缺失,不單單是網信部門以及衛生部門監管的缺失。
3.醫療市場化。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的野蠻生長,一些部隊、武警醫院的科室外包模式,都需要我們對當下的醫療制度進行反思。
4.公共責任。作為一個從競價排名這種贏利方式中獲得巨大利益的公眾平臺,百度不可能輕松撇清其在引導乃至誤導患者選擇就醫方面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