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體亮
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孔乙己向來是人們批判的對象,提起孔乙己來,人們也大都對其充滿嘲諷與指責。但孔乙己也著實有其可愛之處,別的且先不說,僅其知道“茴”字有三種寫法,就足以顯示出他對待問題的方法與策略,盡管魯迅先生和世人把其看作是賣弄“風騷”。
世事紛雜,什么人都有,什么情況也都可能出現。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便會得出多種不同的答案,用孔乙己的那句話說,便是“茴”字尚且有三種寫法??滓壹焊呙饕簿透呙髟谶@里,倘若今天,他棄文從商,憑著高人一籌的處理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定能成為百萬富翁。因為這一方法確實行之有效,我們完全可以從古今中外許多名人、政要那里得以驗證。
被稱為“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物理學家牛頓深諳“茴”字的寫法之妙,他在前人亞里士多德理想實驗的基礎上,發揮無窮的想象力,從多角度論證理想狀態中物體的運動情況,終于總結出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清代著名學者洪亮吉從乾隆、嘉慶當朝時社會的穩定,敏銳地發現“治平”中潛伏著嚴重的人口問題,因而寫下了著名的《治平篇》,提示了人口繁衍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之間的矛盾,這要比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發表《人口論》早了五年。在社會改革的大潮一浪高過一浪之日,在貪官污吏層出不窮,大有前赴后繼之勢時,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卻廉潔勤政、鞠躬盡瘁,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
其實“人”也像“茴”一樣有多種寫法。牛頓若走不出前人覆轍,不能就問題發散思維從多角度論證,就難以有所建樹。洪亮吉倘只看到朝野的繁榮,便不會標新立異有所創見,而只能落入俗套。同樣,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假如只看到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不能從多角度正確看待社會現象,便不能在史冊上留下不朽的芳名。
社會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事物的正確答案也不止一種。人們處理問題的方法、策略應該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如果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是會落伍的。潦倒之人孔乙己尚且知道“茴”字有三種寫法,相信新時期的人們對待問題亦有多種方法、策略,亦能從多角度得出合理的答案。
點評
小作者打破思維定勢,從相反的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斷與認識,這便是“反彈琵琶法”。小作者正是運用此法,對孔乙己故意賣弄學問,非但沒有貶斥,反而大加贊揚,且由此引出自己的論點,再通過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證實觀點,更增強了作文的說服力。
(牛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