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
摘要:探討了霞浦中心城區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基礎,提出了富有“山海福寧”特色的景觀風貌特色定位,并依據福建省景觀風貌專項規劃導則,探討了霞浦城市景觀風貌特色空間體系的構建與塑造,旨在為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山水資源條件的城市提供參考。
關鍵詞:景觀風貌;特色;濱海城市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04803
1 引言
城市的景觀風貌是一座城市外在形象的展現,更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內涵及精神風貌所在。城市景觀風貌規劃是體現城市特有的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有機結合的規劃。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歷史淵源及風土人情,也有城市自身的規劃布局、空間組織以及各種人文古跡、風景名勝、建筑、道路、綠化環境及城市標志等,將城市所具有的獨特元素進行有機整合,融入城市建設進程中,便塑造了這座城市的景觀特色及個性。
《福建省城市景觀風貌專項規劃導則(試行)》明確提出,城市景觀風貌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對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環境及重要空間環境等景觀風貌特色資源進行梳理、組織,對當地有代表性的風貌特色元素進行提煉創新,并對承載其風貌特征的空間環境進行整體安排,從而引導、塑造一座富有個性魅力的城市整體形象。
霞浦縣位于福建東北部,依山臨海,風光旖旎,人文薈萃,素有“海濱鄒魯”之譽。研究霞浦縣的景觀資源本底,挖掘文化內涵,提煉城市景觀風貌特色,并構建特色景觀空間體系,塑造生態文明、自然優美、富有文韻、可識別性強的城市景觀風貌,對現階段霞浦縣的城市建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 霞浦景觀資源概況
2.1 自然景觀資源
霞浦縣自然資源豐富,山丘聳翠,林密石秀,溪泉環繞,沙灘連綿,島嶼羅列。滄海環其東,大江拱西北,風光秀麗,環境優美。山、峰、泉、石、灘、海、島嶼、海濱平原和閩江岸等自然景觀要素共同構成以海景為主,山景為輔,別具一格的生態自然景觀風貌,沿海天然沙灘、島嶼、港灣各具特色。
2.2 人文景觀資源
霞浦縣悠久的歷史為其積累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名人到建筑都展示了霞浦的歷史和文化。現霞浦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處。物質形態的人文景觀主要分為四類,包括以傳臚城堡、大京城堡、八堡城堡、外滸城堡、黃瓜山遺址等為主的歷史建筑、遺跡。以留云禪寺、松山媽祖天后宮等為主的宗教文化建筑;以畬族樟塊大厝、杯溪古厝、三洲古建筑群、董氏解元祠堂等為主的傳統鄉土建筑;以及梨花草堂、楊家溪書畫院、空海紀念堂、洋嶼燈塔、林良亭等名人故居、書院。霞浦城市景觀風貌的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資源的優勢。
3 城市景觀風貌特色塑造
3.1 城市景觀風貌特色定位
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和人文、歷史遺跡是創造城市個性風格、特色景觀風貌的兩個基本要素。霞浦縣中心城區現有“三面靠山,一面臨海”的空間格局,深厚的人文底蘊,豐富的海洋景觀資源為基礎,規劃其城市景觀風貌特色定位為:一面山河一面海,福寧畬鄉天后緣,朱檐灰墻溫麻地,碧海金沙港灣城。
“一面山河一面海”是對靠山面海的山水格局的總結,“福寧畬鄉天后緣”是霞浦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的概括;“朱檐灰墻溫麻地、碧海金沙港灣城”構想了霞浦未來城市景觀風貌的城市意象。
3.2 總體結構設計
霞浦中心城區景觀風貌專項規劃結合中心城區現有城市山水格局,歷史文化傳承和城市建設空間環境特點,規劃提出“一心、兩軸、四區”的中心城區景觀風貌總體規劃布局。
“一心”,即霞浦縣級綜合服務中心,位于濱海組團,包括文體中心、行政中心、商貿中心及其他公共服務場所和設施等,是霞浦縣級集行政、商貿、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
“兩軸”,即福寧灣濱海景觀軸和城市中心景觀軸。以霞浦中心城區濱海沿線為依托,規劃福寧灣濱海景觀軸;城市中心景觀軸則是以羅漢溪溪口、體育中心、行政中心、天后湖、長沙胡(產業公園)為主的南北走向景觀軸。
“四區”,依據霞浦縣城市規劃分區、城市功能分區,結合山水格局塑造城市不同景觀風貌將城市建成區劃分為老城傳統風貌區、松港現代風貌區、濱海新城風貌區、現代產業風貌區(圖1)。
3.3 城市景觀風貌分區塑造
依據霞浦縣城市規劃分區、城市功能劃分等,結合城市山水格局塑造城市不同的景觀風貌將城市建設區劃分為4個景觀風貌分區:老城傳統風貌區,是綜合傳統商貿、現代商貿、生活居住、娛樂康體等功能,展示霞浦城市傳統文化的綜合性風貌區;松港現代風貌區,是融合高品質生活居住、現代商貿辦公、娛樂休閑,文化旅游為一體的展示霞浦現代發展的城市風貌區;濱海新城風貌區,是生態宜居、水帶環城的霞浦未來城市中心區和服務聚集區。現代產業風貌區,是結合產業發展、綠色環保、高新技術的,展示霞浦經濟發展的高新技術型景觀風貌區(圖2)。
3.4 城市特色空間體系構建
3.4.1 特別控制保護區規劃
霞浦中心城區景觀風貌特別控制區規劃劃分為:歷史文化遺存風貌區、自然生態保護風貌區、城市中心節點區、市民活動節點區、交通樞紐節點區等景觀風貌特別控制區,并針對各區有側重地從整體意象、景觀廊道、建筑風貌、天際尺度等方面提出引導要求,對風貌保護、風貌協調、生態保護利用等提出保護控制原則。
3.4.2 景觀廊道控制
霞浦中心城區規劃兩條景觀風貌主軸,5條景觀風貌次軸(圖3)。兩條主軸分別是:城市時代景觀軸、濱海景觀軸。
城市時代景觀軸:貫穿霞浦中心城區,串聯霞浦縣體育中心、濱海組團行政中心、商報中心等重要城市節點的南北走向的城市時代景觀軸,以展現城市時代發展為主。
濱海景觀軸:以青松大堤、十里長堤為依托,沿著霞浦縣中心城區海岸線,展示霞浦濱海風貌的景觀軸線。
景觀次軸線則是以城市主要水系及景觀大道為依托,規劃形成的次要景觀軸線,包括:羅漢溪景觀軸、三河景觀軸、小沙溪景觀軸、大沙溪景觀軸、沙塘溪景觀軸。
依據以下原則,霞浦中心城區共劃定濱水景觀帶10處。①城市規劃結構中重要的結構性通道;②城市主要視線通廊范圍內的通道;③市域范圍內重要的聯通型通道;④本身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水體;⑤具有重要聯通功能的水體。
3.5 城市景觀風貌要素引導
城市景觀風貌要素是塑造城市景觀風貌定位的途徑,霞浦縣中心城區景觀風貌規劃主要控制以下幾個要素。
(1)城市色彩。基于霞浦自然特征色彩、人文特征色彩的分析提煉,以“金沙黃、古堡灰、福寧藍”作為霞浦城市色彩的代表色和基調色,塑造“古樸靜謐”的城市色彩景觀風貌。
(2)城市高度。城市高度是城市景觀風貌塑造中較為直觀展示的景觀要素,作為城市視線廊道控制、城市天際輪廓線塑造的重要因素,霞浦城市高度控制引導分為歷史建筑高度嚴管區(<10 m)、老城區建筑高度嚴管區(10~24 m)、城市開敞界面高度嚴管區(24~50 m)、城市高度發展引導區(50~100 m)、超高建筑(群)引導分布區(>100 m)5個高度分區,從而塑造“尊重地貌、控制視廊、塑造天際線”的城市高度景觀風貌。
(3)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記載和城市特色展示的途徑之一,規劃通過分析霞浦傳統建筑特征,引導傳統建筑特征應用于現代建筑,并提出現代建筑的控制引導要點,以達到“彰顯地域特色、塑造現代新貌”的城市高度塑造目標。
(4)城市夜景。城市的夜色是城市景觀風貌的另一面,通過規范城市夜景引導的原則,以分類引導夜景燈光的方式,塑造“勾勒霞浦”的夜景風貌。
(5)植物景觀。城市綠化點綴城市景觀,塑造城市氣質,規劃提出霞浦植物景觀控制要點,選取具有特色的樹種,并示意植物群落模式,塑造“生態綠城、花樣滿城”霞浦植物景觀風貌。
(6)城市家具小品。從細節之處展示城市特色、城市風貌,規劃總結城市建筑特征、文化特色,提煉特征景觀元素,并提出應用示意。
4 結語
城市特色風格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是逐漸沉淀、累積的過程,城市濱海地區是典型的生態交錯帶,特色風格更加明顯,兼具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的區域,是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建設系統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開敞空間,是城市最具活力的開放空間。霞浦作為濱海城市,海洋文化、海岸利用模式、獨特的濱海建筑景觀風貌這3個方面的因素,對其城市風貌特色的構建起著決定性作用。形成差異化的海洋文化、海岸、灘涂利用方式是塑造霞浦獨特城市風貌的基礎;濱海城市的空間尺度、城市天際線、城市建筑景觀風貌特色等方面是霞浦獨特城市風貌的直接外在表現。除此之外,要在建筑和景觀等細節上加以刻畫,形成霞浦的獨特風格,從而強化霞浦的城市風貌特色,使得霞浦的城市風貌特色獨具一格,具有較高的可辨識性。
參考文獻:
[1]俞孔堅,奚雪松,王思思.基于生態基礎設施的城市風貌規劃:以山東省威海市城市景觀風貌研究為例[J].城市規劃,2008,32(3):87~92.
[2]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福建省城市景觀風貌專項規劃導則(試行)[R].福州: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3.
[3]霞浦縣人民政府.霞浦縣志[EB/OL].[2007-12-30].http://www.fjxp.gov.cn/html/entersxiapu/2007/12/071230111731704.html.
[4]申曙光.挖掘歷史文化,豐富文化內涵,提高廣場品位[J].中國園林,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