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摘要:指出了來賓市生態區位重要,是廣西乃至珠江三角洲的綠色生態屏障,對建設國家森林城市意義重大。通過深入挖掘來賓城市特色,總結城市森林建設的經驗,最終確定了“青山綠水多彩來賓,桂中風情森林新城”的建設理念和“山環水繞,一核三區,四廊五組團”的市域規劃布局,以期為同類城市的相關建設提供示范參考。
關鍵詞:來賓;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06503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位列世界第2位,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接踵而來,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出。而建設森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建設生態功能良好的森林城市,是我國順應世界,關注生態環保潮流的必然趨勢。
2 來賓市概況
來賓市成立于2002年12月28日。作為廣西最年輕的地級市之一,來賓市區位優勢明顯,大西南出海通道橫穿過境,隨著高速公路、鐵路以及西江黃金水道的建設,來賓將成為廣西新的區域性交通樞紐。來賓物產豐富,人杰地靈,有 “世界瑤都”、 “中國糖都”、“盤古文化之都”、“觀賞石之鄉”等美稱,還是“體操王子”李寧的故鄉。境內旅游資源獨特,自然風光優美,民族風情濃郁,是游覽觀光的勝地。
建市以來,來賓市堅持把造林綠化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載體,圍繞夯實基礎資源突出發展商品林,改善人居環境突出推進“身邊增綠”,依托退耕還林、珠防林、石漠化治理、重點生態公益林、農村能源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基地,強化生態保護和建設,大力發展花卉種植,發展林下經濟,推進林改和“綠滿八桂”工作,創出了多個林業工作品牌。
2.1 建設森林城市的優勢
①政府重視領導得力,創建工作基礎扎實;②自然條件優越,利于森林城市建設;③森林資源豐富多樣,生態優勢明顯;④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城區綠化成績顯著;⑤全民支持共同參與,綠色環保意識強。
2.2 建設森林城市的劣勢
①自然災害頻發,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②林業基礎設施薄弱,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③部分縣(市、區)城區綠化滯后,城鄉差距大。
3 規劃理念
來賓市位于廣西中部,2002年12月設立為地級市,壯、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75%。生態區位重要,境內的大瑤山自然保護區是廣西最大的水源林保護區和物種基因庫;西江上游紅水河流經來賓境內;全市五縣一區城市森林類型多樣,特色鮮明。通過來賓國家森林城市的建設,形成“多彩來賓,桂中森林城”。其市域規劃布局見圖1。
3.1 興賓區——綠色明珠,璀璨興賓
興賓區是來賓市唯一的城區,是來賓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區域內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有“山青、水秀、樹奇、石美”的特點。
規劃以城區綠化為重點,突出興賓區“外山內水,山水相依”的景觀格局,打造“環廓萬樹綴千花,穿城碧水競秀顏”的城市特色。
3.2 忻城縣——壯鄉故里,生態忻城
忻城縣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石漠化嚴重,石漠化土地占巖溶土地面積的46.4%。忻城還是一個多民族縣份,其中壯族占91.79%。境內有“壯鄉故宮”之稱的莫土司衙署。
規劃結合石漠化治理,以石山造林為重點,大力發展鄉土樹種造林,開展具有壯民族特色的土司文化旅游線路。
3.3 象州縣——溫泉之城,綠滿象州
象州縣夏長無酷暑,冬短少嚴寒,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素有“桂中糧倉”和“優質米之鄉”之美稱,森林覆蓋率達42.97%。境內有“中南第一熱泉”之稱的古象溫泉景區和富有特色的夏季涼泉度假區。全縣開展通道綠化和村屯綠化成效顯著,2012年象州縣榮獲首批廣西“森林縣城”。
規劃建設以村莊綠化和古樹名木保護為亮點,將溫泉旅游業作為全縣的朝陽產業重點發展。
3.4 武宣縣——綠水仙城,美麗武宣
武宣又稱仙城,具有仙城、仙境的山水風光,人杰地靈的人文歷史,黔江水道環繞縣城,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為武宣縣城東新區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規劃建設以城東新區綠化為重點,開通新區黔江、七星河、仙湖環城流動生態水系,形成“水繞城、城有山”的山水格局。
3.5 金秀縣——美麗瑤鄉,森林金秀
金秀縣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森林覆蓋率83.71%,森林蓄積量1328萬m3。先后被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經濟林建設先進縣”、“集體權制度改革先進縣”等榮譽稱號。境內有大瑤山自然保護區和老山自然保護區。
規劃建設以生態保護,水源林保育為主,將生態文化與瑤族文化相結合,形成適合金秀縣的特色生態文化。
3.6 合山市——奇石之都,林城合山
合山市有“中國現代奇石文化發源地”的美稱。2009年3月,該市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開展多項產業轉型工作,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吸引資金從事生態產業綜合開發。規劃利用合山市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建設工礦園林城市。
4 總體布局
4.1 山環
來賓市東部的大瑤山山脈和西部的巖溶峰叢地貌是城市外圍生態圈,通過大瑤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西部石漠化綜合治理,將其打造為全市的重要生態屏障。
4.2 水繞
來賓市境內河流縱橫,紅水河—黔江穿梭其中,通過水岸綠化以及水源林和濕地保護,使這片水域成為全市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廊道。
4.3 一核
一核是指中心城主城區。該區域內建設以喬木林為主的各類公園、公共綠地及防護綠地,形成來賓市的綠色核心。
4.4 三區
三區是指東部重點水源林保護區、中部重點商品林區和西部石漠化和礦山重點治理區。東部建設重點是加強現有森林植被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全面保護。中部建設以營造速生豐產林為主,并積極發展經濟林和防護林。西部以石漠化生態治理和礦山生態植被恢復建設為主。
4.5 四廊
重點對鐵路、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四類廊道進行通道綠化,形成市域森林生態系統的基本骨架。
4.6 五組團
金秀縣、武宣縣、象州縣、忻城縣和合山市5個縣城建成區,建設以喬木林為主的各類公園、公共綠地及防護綠地,承接中心城主城區綠色核心的輻射,并帶動縣域城市森林建設。
5 結語
來賓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構建網絡增加綠量、城鄉一體生物多樣、大力弘揚生態文明、建設宜居都市林城來賓為目標,通過森林進城、森林圍城、綠色廊道、綠色家園建設、生態公益林保護、退耕還林、濕地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森林生態工程,建設以喬木為主體、喬灌藤草相結合、林水相依、點線面配置合理、種類多樣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網絡體系,構建來賓市城鄉一體的綠色生態圈。科學合理引入生態景觀樹種、城市森林設計理念,顯著提高城市人居生態景觀質量,呈現出四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城市森林景觀。大力開展生態旅游、速生豐產林、名特優經濟林、林木花卉苗木、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等森林產業工程,有力帶動來賓市林業經濟、低碳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并從森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方面提升來賓城市文化底蘊與內涵,提高人們環保、低碳意識,全面打造具有來賓特色的國家森林城市。
參考文獻:
[1]王 成.近自然的設計和管護—建設高效和諧的城市森林[J].中國城市林業,2003,1(1):44~47.
[2]劉濱誼,馬東躍,劉 頌.因地制宜建設特色城市森林—以無錫市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為例[J].中國城市林業,2008,6(3):33~36.
[3]謝左章,劉燕堂,粟 娟.“林帶+林區+園林”:廣州城市森林的總體布局與構建[J].中國城市林業,2004,2(3):12~16.
[4]劉飛鵬,戰國強.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保護利用的實踐與探討:以深圳市龍崗區為例[J].廣東林業科技,2007,23(4):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