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鐘林
摘要:指出了隨著油茶種植項目的高速發展,在實際種植機制建立過程中,應積極落實更加具有實效性的繁育管理模型,確保高產栽培技術的有效落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栽培效果,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從育苗、芽苗栽植以及芽苗管理三個層面對軟枝油茶繁育過程進行了集中分析,并闡述了軟枝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模型,旨在為相關技術管理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軟枝油茶;繁育;高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12902
1 引言
軟枝油茶主要是指種子含油量較高的油用物種,長時間食用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并且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藥理作用。在對軟枝油茶繁育以及高產栽培項目進行綜合分析和細化處理的過程中,要保證油茶工藝處理質量,在提升經濟性和價值性的同時,真正起到優化整體種植效果和控制效果,為軟枝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 軟枝油茶繁育過程分析
2.1 育苗項目
在軟枝油茶繁育項目運行過程中,相較于傳統直播方式,新型科技化生產結構里主要是應用優良單株和品種苗種植處理,保證豐產高產效果。種植人員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動態化的處理和育苗措施,確保工作運行效果和種植要求之間的匹配度,從而升級處理效果。同時,要對操作流程和操作規范性進行細化分析,對稱結構和效果之間形成平衡態運行體系[1]。
2.1.1 培育砧木
在對砧木模本進行分析時,油茶實生芽苗是主要品種,要高度重視浸種操作,時間控制在35~45 d之間,嫁接播種操作項目要按程序運行,將種子播種在營養土和沙床之上后,要控制其深度在3 cm左右,用沙土覆蓋壓實,出葉2~3片后,能保證嫁接效果的最優化。
2.1.2 接穗準備
主要是指對穗條的采集,保證穗條芽粗壯且飽滿,并且距離控制2 cm左右。嫁接過程要保證穗條的新鮮度,當天嫁接最佳,或是在3 d存儲期內進行儲存、運輸以及嫁接,須集中關注透氣保水。
2.1.3 嫁接操作
在嫁接操作過程中,首先,要對砧木進行集中處理,選擇最有效且健壯的砧木,留有一定數量的須根,保證粗度和接穗粗度,將芽切掉后從距離莖根1.5 cm的位置處進行處理,并保證劈面位置的適中性,要對養分進行有效處理和保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質量[2]。其次,要進行削接穗,保證穗條芽部結構的飽滿性,在芽下0.5 cm的位置進行斜面處理,削去枝葉,將其放置在碗中,減少不良影響。應注意選擇有芽且葉片健康飽滿的穗條作為接穗材料,保證斜面對稱。最后,就是要對嫁接過程進行統籌處理,處理砧木的豎縫。接穗插入其中后,便是對嫁接位置進行綜合處理,包裹效果要符合標準,以避免接穗位置脫落,主根留出4~5 cm的長度,防止嫁接口出現嚴重的失水問題,利用濕布提高花嫁接苗的生長效果,并且有效送至苗床的栽植位置。
2.2 芽苗栽植項目
軟枝油茶繁育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芽苗的培育,要對其進行集中的栽植處理。苗圃的搭建工作以及整頓苗床工作要精細化管理,掌握苗床高度后確保其不會出現排水困難。基于促進苗木生長的考量,要在苗床表面鋪設一層沙土,提升整體透氣性,保證株距控制在3 cm左右,栽種后用水澆透,保證苗木嫁接過程的深度符合標準。特別要注意的是,葉片的高度若是不能有效防止下雨后土壤對其產生的影響,就會妨礙光合作用,甚至會產生嫁接苗死亡問題,需要相關種植人員集中思考并深度挖掘,在有效處理栽植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控制效果[3]。
2.3 芽苗管理項目
2.3.1 除草操作
在揭膜后,要及時除掉苗床上的雜草,并且對于存活后的嫁接苗進行進行綜合分析,除掉砧木上的萌條,對沒有成活的苗木進行集中處理和綜合控制,確保定期進行嫁接除草的同時,防止土壤出現嚴重的肥料流失。
2.3.2 施肥澆水
澆水的量要根據其生長情況進行而定,一般而言,施肥主要是氮肥,嫁接苗是柔嫩小苗,施肥要配以低濃度肥水,少量多次處理有助于施肥澆水的整體效果。
2.3.3 病蟲害防護
在處理病蟲害的過程中,要對根腐病和炭疽病給予高度關注,嫁接苗處理過程也是重點,在發病后進行病株處理,主要是利用熟石灰進行拌土覆蓋,或者是利用50%的退菌特配以50%的多菌靈進行集中處理,強化芽苗自身的抗病能力,有效優化防治工作[4]。
2.3.4 出圃操作
出圃時要有效減少嫁接苗根的損傷問題,帶土挖苗的過程很重要,嫁接苗出圃過程一般控制在第二年的2月份或者是3月份,適當地對兩年生嫁接苗進行集中培育和綜合化處理。技術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細化分析,建立健全精細化處理機制,確保控制措施和管理維度的實效性,也為種植效果優化奠定堅實基礎,確保高產效果[5]。
3 軟枝油茶高產栽培技術分析
在軟枝油茶高產栽培技術運行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求,建構更加系統化的處理機制和控制措施,確保造林體系和運行框架之間的完整性,也要對相關也要求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從種植技術和種植效果出發,踐行更加系統化的處理模型和控制維度,保證效果的最優化。
3.1 整地造林
從整地造林的實際管理機制出發,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種植要求,確保種植模型和具體種植操作貼合實際管理模型,也為種植效果的優化奠定堅實基礎,一定程度上實現整地造林的實際需求。盡管軟枝油茶繁育高產栽培項目對于條件的要求并不是十分苛刻,但是,要想提升其實際產量,還是需要對整地造林項目給予高度重視。首先就是對林地種植區域的選擇,一般為排水性能好,種植土壤較為深厚,通透性較強,且肥力適中,砂質土壤和輕粘土壤較為重要。應結合地區不同地理條件統籌分析,特別是在油茶盛產季節,覆蓋密度要控制在0.6~0.8之間,保證植苗造林效果的最優化,最佳種植季節是在春季。傳統直播造林體系中,每年的2~3月份進行春播,而在每年的11~12月份為冬播操作。冬播操作時間非常短,可借助相關操作免去種子儲藏問題[6]。
3.2 茶園撫育
在茶園撫育項目中,要結合實際技術條件和種植要求,分別建立幼林茶園撫育技術結構和成年茶園撫育管理技術結構。前者的一般期限約為4年,主要是對其進行除草扶苗,對其病蟲害進行集中處理,修剪枝芽的形態,合理施肥的基礎上,落實具體的技術要求。在撫育過程中,要保證病株和缺株之間能有效符合標準,補充種植苗要和幼苗的生長規律保持一致。要保證栽種不正的苗木能得到有效的扶正操作,優化去除雜草。為了進一步提升其養料情況,要進行集中檢查,施肥過程控制在每年兩次,春天施尿素等速效肥料,冬天要施加火土灰等遲效肥,在樹苗復生生長的時候,要及時澆灌肥料。后者是對軟枝種植茶園的墾復、施肥以及修剪,并且利用高接種換種操作提升整體種植產量和經濟收益,油茶進入到盛果時期,要將生長周期、生長基本形式、生長土壤養分處理效果等作為基本的對照參數,提升病蟲技術管理工作,將技術化政治體系的完整度[7]。并且從收獲果實到第二年樹液流動操作開始前,要對剪除枯枝以及病蟲害枯枝處種植人員要給予高度重視。一般而言,在軟枝油茶種植項目開始和應用過程中,要運行疏剪尺寸剛剛好,大年進行重度剪切福利,小年進行輕度剪切福利。
3.3 茶果采收
在軟枝油茶處理和種植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要對紅皮軟枝油茶以及青皮軟枝油茶進行區別化處理。紅皮類型果實成熟時果皮會呈現出紅中帶黃的效果,青皮軟枝油茶的果實是青中帶有白色,果實的表面較為光滑潔凈,果實呈現出以上的情況就是成熟的表現。不同類型的軟枝油茶籽采收時間也會有所差異,采收時間要控制好,霜降類型則需要和霜降前后采收效果進行對比,系統化的處理采收實踐以及采收地點,從根本上保證油茶采收項目按照標準化后程序符合要求。種植人員在進行相關操作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求和運行模型的穩定性,切實落實更加有效的種植機制,從根本上提高種植效果,優化采收項目運行維度和實際需求,確保控制體系和操作模型之間的穩定性[8]。
4 結語
在種植技術踐行和應用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求進行統籌分析和細化處理,確保油茶技術模型符合實際需求。軟枝油茶在種植時,由于其具有成活率以及生長速度快等優勢,這就需要去相關部門對成活率、生長效率、以及收效迅速等效益方面有效的處理機制,積極推廣相關種植要求。技術人員要結合實際管理要求進行系統化處理,確保種植需求和種植本能之間形成更有效的管理維度,真正發揮技術的優勢作用,為軟枝油茶種植項目運行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應珍.貴州油茶經濟性狀測定分析和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
[2]陸志星.陳章良副主席強調要加快良種苗木繁育推動全區油茶產業發展[J].廣西林業,2013,14(2):30.
[3]劉應珍,劉海燕,郭 曼,等.貴州銅仁地區栽培油茶種苗生理特性及繁育技術研究[J].種子,2014,28(4):76~81.
[4]王會利,覃其云,曹繼釗,等.不同肥料養分配比對油茶葉片營養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廣西林業科學,2015,44(4):412~415.
[5]夏瑩瑩,王東雪,毛子軍,等.不同水、氮條件對岑溪軟枝油茶葉片膜透性和相對含水量的影響[J].廣西林業科學,2016,45(2):154~158.
[6]趙海鵠,王東雪,李 娜,等.岑溪軟枝油茶優良無性系主要經濟性狀相關性分析[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3,14(1):1~3.
[7]黃開順,陳江平,侯立英,等.不同栽培區岑溪軟枝油茶無性系果實表型性狀的差異[J].廣西林業科學,2014,40(4):251~254.
[8]田安定.岑溪軟枝油茶在桂西那坡境內生長表現及經濟效益研究[J].綠色科技,2013,14(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