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寧,宋 洋,梁 艷,高艷紅
?
某醫院穿刺后的感染性醫療廢棄物處置方式調查分析
楊慧寧1,宋 洋1,梁 艷2,高艷紅3
目的 通過調查某醫院輸液大廳患者對輸液后廢棄棉球或輸液貼的處置現狀及相關認知,了解目前某醫院在醫療廢物處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方法 選擇2015-11至2016-03在我院輸液大廳820例患者,針對相關醫用廢料的處理方法、是否接受過醫療廢物處置相關教育、能否接受新型醫用敷料針后貼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82.3%的患者對感染性醫療廢棄棉球及輸液膠貼的廢棄處置不當,僅有9.72%知道醫療廢物分類標準,4.15%知道醫療廢物包裝容器標識,2.07%知道醫療廢物集中處理方式,僅有26.1%知道醫療廢物流失泄露等造成的危害,73.9%未接受到醫護人員對正確處置方式的信息告知及宣教,有73.6%患者愿意接受針后貼。結論 需重視對輸液治療患者醫療廢物處置知識的宣教,進行處置行為指導。同時提高醫護人員防控醫源性污染管理的意識;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處理設施標識;從材料上選擇避免環境污染和院內交叉感染的新型醫用敷料。
醫療廢物;院內感染;針后貼
一次性醫用敷料如棉簽、輸液貼等被廣泛的應用于各種護理操作中,按衛生部、國家環保總局要求,《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將醫療垃圾分為5類: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化學性。棉球、棉簽、輸液貼屬于感染性,黃色醫用垃圾箱收集、專業焚燒爐處理[1]?;颊咭唤浭褂玫拿藓?、棉球、輸液貼就會沾有血液,這些醫用廢物多由患者按壓后直接自行處理。在醫院輸液大廳處隨處可見使用過的棉球、輸液貼出現在生活垃圾桶內,更有甚者將這些醫療廢物扔在院外垃圾桶或隨手丟棄,嚴重影響醫院感染控制。本研究選取2015-11至2016-03我院門診輸液進行輸液的820例患者進行了有關醫療廢物處理及認知行為問卷調查,旨在通過分析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在醫療廢物處理存在的問題,更好規范醫療廢物處置行為,選擇減少污染的醫用敷料。
1.1 對象 門診輸液大廳進行輸液的820例患者。入選標準:(1)年齡大于16歲,并能獨立完成問卷;(2)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自如;(3)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加問卷調查。
1.2 方法 對患者進行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1)一般資料。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等;(2)對醫療廢除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3)對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方式;(4)是否有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醫療垃圾處理方式的知識宣教;(5)是否能接受避免環境污染和院內交叉感染新型醫用敷料。820例患者均完成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
1.3 統計學處理 對計量資料采取率及構成比分析。
2.1 對醫療廢物相關知識知曉率 患者對醫療廢物相關知識知曉率較低,僅有76例(9.27%)對醫療廢物分類標準有了解(表1)。

表1 患者對醫療廢物相關知識知曉率 (n;%)
2.2 相關宣教內容 輸液后患者對于醫用敷料處理方法、接受醫療廢物相關知識、能否接受新型醫用敷料調查發現,860例中有675例(83.2%)發生不正當處理污染敷料,僅有214例(26.1%)進行了醫療廢物知識宣教,604例(73.6%)患者愿意接受避免環境污染和院內交叉感染新型醫用敷料針后貼(表2)。

表2 輸液患者對醫用敷料處理方式、接受醫療廢物
3.1 調查結果分析 本調查結果發現,我院門診輸液大廳患者對于垃圾處理相關知識了解過少,僅有76例(9.72%)了解醫療廢物分類標準,34例(4.15%)知道醫療廢物包裝容器標識,17例(2.07%)知道醫療廢物集中處理方式,有241例(26.1%)知道醫療廢物流失泄露等造成的危害。導致82.3%患者發生感染醫療廢棄棉球及輸液膠貼處置行為不當。而多數患者表示未接受過相關知識的宣教、指導。患者由于不知道感染性醫療廢物的危害所以導致其處理垃圾行為不重視,且輸液大廳患者均為門診患者,在其輸液完畢后均選擇離開醫院,而院外環境中沒有單獨為污染垃圾準備的醫療垃圾桶也會導致患者將污染垃圾隨手處理。部分醫療廢物收集設施存在標識模糊、沒有提示等情況也會對患者造成污染廢物使用困難[2]。
3.2 改進方法
3.2.1 加強對醫務人員對患者的教育與培訓 醫院感染管理人員要做好醫務人員對院內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以提高醫務人員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處置能力[3]。醫護人員經培訓后總結培訓內容,對患者進行垃圾處理的簡單知識講解,包括垃圾分類方法及垃圾處置不當的不良后果。采用發放宣傳冊、張貼海報、現場講解的方式讓患者充分認識醫療廢物擴散、泄露、流失所帶來的危害。積極教育患者不得將使用后的輸液器及各種管道制作飾品,嚴禁醫療廢物專用容器盒、袋,私人挪作他用或帶出醫院[4]。組織感染知識競賽活動,推進預防醫院感染核心措施的落實[5,6],明確醫護人員有責任告知患者感染性垃圾的正確處置方式,并指導患者正確操作。
3.2.2 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設施的配置 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和人員活動區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場所,醫療區與生活區域清潔工具應嚴格分開, 各區域的潔具應做好標識[7]。固定使用設備應當定期清潔和消毒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和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盜以及預防兒童接觸等安全措施和警示標志,并在患者集中區域均要放置。在走廊等醒目地點放置簡單易懂的指示牌,以便引患者正確處理感染性醫療廢物,從而提高患者正確處置感染性醫療廢物的依從性。
3.2.3 采用新型醫用敷料避免交叉感染 醫用敷料是用于皮膚針刺傷或其它損傷的醫用制品,臨床上對于醫用敷料的解釋為:“用以清潔或保護傷口的紗布、紗布條、棉花球和棉墊的總稱”[8]。而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發展,患者對醫用敷料有了新的期望與要求:(1)能夠保持傷口接觸面的溫度;(2)能夠吸收和控制滲出物;(3)能夠提供細菌的阻擋層,從而適合傷口愈合,促進組織生長;(4)能夠傳導和隔離熱源;(5)取用方便,棄去容易;(6)無毒、無害、無刺激[5]。隨著醫學的發展,傷口輔料的選擇會越來越遵循新的要求。傳統的針刺后傷口敷料為棉簽、輸液貼等,患者一旦選擇離開醫療環境再棄去這些污染敷料后,院外環境并不存在專門處置污染的醫療廢物收集設施。新型醫用敷料針后貼能實現創口無菌封閉,適用于臨床診療過程中針孔等較小的皮膚缺損部位的輔助凝血及無菌封閉,消除臨床采血、注射等操作后留下之小創口暴露所致的感染隱患,有助于創口愈合。一次性針后貼采用無紡布內襯及壓敏膠兩層組成,高效醫用吸附材質,具有輔助凝血、減少感染、吸附自身重量數倍液體能力等特點[9]。所以,針后貼較傳統的醫用敷料棉簽、棉球、創可貼、輸液貼等更能達到醫用敷料的新要求,同時減少醫源性環境污染。針后貼使用可降解材料,具有防塵、封口牢固、保持無菌狀態的作用, 且固定緊、不易脫落、安全可靠, 能有效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且可將患者自身血源性污染隔絕在封閉口內[5],患者用畢對折將殘血封閉后,可作為生活垃圾處理。當患者離開醫療環境,選擇回家處置醫療垃圾時便可避免醫源性環境污染,同時體現了醫院對患者的細心關懷。本研究結果發現,醫院輸液大廳患者中有604例(73.6%)愿意接受新型醫用敷料針后貼。
綜上所述,要重視對輸液治療患者醫療廢物處置知識的宣教,進行處置行為指導,同時提高醫護人員的防控醫源性污染管理意識;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處理設施;從材料上選擇避免環境污染和院內交叉感染的新型醫用敷料。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家環??偩?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3.
[2] 楊 瑋,范 靜.衛生服務中心患者對醫療廢棄棉球及輸液貼處置方式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23(22);5488-5489.
[3] 蹇蔚紅,高樹琴,梁貫洲.醫療廢物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56.
[4] 曹 麗.淺談我院醫療廢物管理的實施[J].武警醫學, 2005,16(9);696-697.
[5] Esposito S,Noviello S,Leone S,etal. A pilot study on preventionof catheter-related urinary track infections with fluoroquinolones[J]. J Chemother,2010,18(5):494-501.
[6] Pincock T,Bernstein P,Warthman S,etal.Bundling hand hygiene Interventions and measurement to decrease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J].Am J Infect Control,2012,40(suppl):S18-27.
[7] 曹 力,楊立霞.加強醫院管理專項的討論[J].武警醫學 ,2012,23(8):648-649.
[8] 潘華先,程定超.醫用敷料發展及概況[J].國外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分冊,1994,14(4):256.
[9] 費 波,陶良萍, 儲成梅.一次性無菌瓶口貼控制液瓶口污染的臨床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 2008,22(6):1445-1446.
(2016-05-11收稿 2016-10-11修回)
(責任編輯 郭 青)
Investigation of ways of disposal of medical waste after puncture
YANG Huining1,SONG Yang1,LIANG Yan2,and GAO Yanhong3.
1.Infection Control Section,2.Department of Pharmacy,3.Department of Nursing,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Beijing 100039,China
Objective By investigating a hospital transfusion of waste cotton ball after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 treatment conditions and related cognitive, understand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the problems of medical waste treatment,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betterly, choose the wound dressingwho can reduce pollution. Methods We choose 820 cases of patients in November 2015 to March 2016 in a hospital transfusion infusion and complete the survey, on medical dressings processing method and accept medical waste related knowledge,whether could accept new medical dressings questionnaire.Results 82.3%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medical waste cotton ball and infusion glue stick disposal of misconduct, only 9.72% of the patients know medical wast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4.15% of patients know medical waste packaging container identification, 2.07% of patients know way of centralized medical wastes treatment, only 26.1% patients know the damage such as loss of medical waste leak, 73.9% did not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disposal right way inform and evangelism, 73.6% of patients willing to accept the new type of medical dressings after needle stick.Conclusions We ne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in 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transfusion treatment, disposal of behavior guidance,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medical staff of iatrogenic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We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medical waste disposal facilities; From material selection to avoid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new medical dressings nosocomial cross infection.
medical waste; nosocomial infection; clear spot bandage

醫學期刊常用字詞正誤對照表
楊慧寧,碩士,副主任醫師。
100039 北京,武警總醫院,1.感染控制科,2.藥房,3.護理部
高艷紅,E-mail:2396307392@qq.com
R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