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為了準確、科學地評估森林資源狀況,利用抽樣調查方法,按照一定比例等間隔抽取一定數量規定大小的方形樣地,調查了其地類、面積、蓄積等指標,通過每年更新一次的航空照片判讀地類、樹種、齡組、密度等調查因子,采用適當的統計方法估算了總體特征。以期為決策者制定和調整相關林業政策提供基礎數據。
關鍵詞:年度;森林資源;評估方法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20702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類生存環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頻繁出現各種環境問題,引起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對森林生態安全給予了高度重視。因此,需要每年對各省森林資源變化情況做出客觀評價,及時調整相關政策。基于此,筆者提出年度森林資源狀況評估方法。
2 研究目的
滿足國家、省、市對森林資源數據年度發布的要求,為國家和省調整林業相關政策提供基礎數據,在保障數據準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力、物力、財力消耗。
3 數據來源
2005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及最新變檔數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年數據;2010年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遼寧省第八次復查數據。
4 理論方法
利用抽樣調查方法,按照一定比例等間隔抽取一定數量規定大小的方形樣地,調查其地類、面積、蓄積等指標,通過每年更新一次的航空照片判讀地類、樹種、齡組、密度等調查因子,采用適當的統計方法估算總體特征。
4.1 總體及樣本量確定
因為要反映全省各市森林資源年度狀況,所以以市為總體。以地形圖公里網交叉點為西南角,由西南角、東南角、東北角、西北角(邊長28.28 m)正方形構成樣本單元。
采用機械抽樣的方法,在可靠性指標為95%,精度90%的前提下,全省按地形圖公里網交叉點布設16616個樣點,因為各市森林資源狀況不同,布設樣點的數量及密度也不相同。
4.2 建立航片判讀標志
以遼寧省現有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庫(影像+屬性)及最新變檔數據為依據,分別在市、縣建立判讀因子標志數據庫。
(1)一級地類判讀標志。建立林地與非林地判讀標志。
(2)林地中2級地類標志。分別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苗圃地和無立木林地建立判讀因子標志。
(3)有林地中3級地類標志。分別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經濟林建立判讀因子標志。
(4)起源標志。分別人工林、天然林建立判讀因子標志。
(5)樹種組標志。按照現行林業分區(遼東、遼南、遼西北)分別樹種組建立判讀因子標志。
(6)齡組標志。分別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建立判讀因子標志。
(7)林分密度標志。按照疏(郁閉度0.2~0.4)、中(郁閉度0.5~0.7)、密(郁閉度0.8~0.9)分別建立判讀因子標志。
4.3 林地面積估算
利用當年航空照片進行樣地判讀,根據成數按照擴大倍數法估算林地面積。
4.4 林地各地類面積估算
利用當年航空照片對林地進行地類判讀,根據各地類成數及林地面積估算林地各地類面積。
4.5 森林面積估算
根據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經濟林成數及有林地面積估算森林面積;
4.6 森林覆蓋率估算
根據估算的林地各地類面積計算森林覆蓋率。
4.7 蓄積量估算
根據遼寧省2005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及最新變檔數據,分別市、縣、立地類型、樹種組、起源、齡組和密度等因子估算有林地平均單位面積蓄積量。
(1)樣本蓄積判讀。①分別市、縣、立地類型結合最新森林資源變檔數據庫判讀有林地樣地的樹種組、起源、齡組、和密度。②根據估算的相應類型平均單位面積蓄積量計算樣地蓄積。③蓄積判讀軟件編制,建立航片蓄積判讀標志數據庫,編制蓄積判讀軟件。④樣地蓄積判讀修正,利用判讀蓄積與實測蓄積對比分析,建立回歸方程,進而修正判讀蓄積,提高判讀準確率。
(2)總體蓄積估計。森林蓄積量采用回歸抽樣方法,根據連查固定樣地和對應的判讀樣地建立回歸關系,估計判讀樣地蓄積量,按照擴大倍數法推算總體蓄積量。
參考文獻:
[1]王文權.遼寧森林資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2]遼寧省林業廳.遼寧省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年[R].沈陽:遼寧省林業廳,2013.
[3]陳華豪,洪 偉.林業應用數理統計[M].大連:大連海運學院出版社,1988.
[4]薛春泉,肖智慧.林業資源年度出數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5]國家林業局.遼寧省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八次復查[R].北京:國家林業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