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山
摘要:為了篩選出山地造林的速生黑木相思和卷莢相思無性系,在長泰巖溪國有林場開展了9個黑木相思無性系、5個卷莢相思無性系造林試驗,9年生時進行了生長量測定對比。結果表明:速生的黑木相思無性系有M6、M1、M7,這3個無性系的胸徑、樹高、單株材積與9個黑木相思無性系的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平均單株材積相比分別增加了3.3%~23.5%、 2.0%~8.1%和9.4%~59.1%,不同黑木相思無性系之間胸徑和單株材積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速生的卷莢相思無性系有J1、J3、J5,這3個無性系的胸徑、樹高、單株材積與5個卷莢相思無性系的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平均單株材積相比分別增加了3.1%~17.3%、3.0%~11.8%和12.0%~55.7%。
關鍵詞:黑木相思;卷莢相思;無性系;速生;篩選
中圖分類號:S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00102
1 引言
相思類樹種(Acacia)是豆科金合歡屬的植物,相思樹多為常綠喬木,生長迅速,耐干旱貧瘠,而且具有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氣,有自肥功能。因此,相思樹常作為荒山造林、水土保持和沿海防護林的重要樹種[1]。閩南漳州長泰縣過去山地造林基本上是桉樹人工林,由于桉樹林經營中采用單一品系,純林連片種植和連栽等方式,出現了地力下降、病蟲害等問題[2~5],因此,改變桉樹林原有的經營方式,通過桉樹與其它合適的樹種輪作或混交的途徑進行造林是桉樹林可持續經營和林地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由于相思類樹種具有優良特性,近年來,漳州長泰縣發展桉樹與相思樹混交或者桉樹與相思樹輪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為了選擇優良的相思品種應用于山地造林,筆者在長泰巖溪國有林場開展了黑木相思和卷莢相思無性系造林試驗,初步進行速生無性系的篩選,為閩南山地黑木相思、卷莢相思造林優良無性系的選擇提供依據。
2 試驗點概況
試驗點位于長泰巖溪國有林場,地處東經117°43′,北緯24°48′,氣候類型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溫21.1 ℃,最冷月均溫12.4 ℃,最熱月均溫28.5 ℃,極端低溫-1.7 ℃,極端最高溫40.9 ℃,>10 ℃有效積溫7394.7 ℃,年日照時數2037.7 h,無霜期358 d,降雨量1563 mm,相對濕度80%,年蒸發量1267.8 mm。試驗地設在林場湖珠工區2-2班,海拔310~520 m,坡向西北,坡度25°,林地土壤為花崗巖發育的紅壤,土層厚度在40~70 cm,腐殖質層較薄,土壤呈酸性,立地條件Ⅲ類。
3 研究方法
3.1 材料來源
黑木相思無性系和卷莢相思無性系均來自于漳浦中西國有林場黑木相思實生林、卷莢相思實生林中通過選優確定的單株進行采枝扦插而成的。參試的黑木相思的無性系有9個,即M1-M7、H33、H9。參試的卷莢相思的無性系有5個,即J1-J5。
3.2 試驗設計和造林
2007年秋,在長泰巖溪國有林場湖珠工區2-2班馬尾松采伐地上進行水平帶狀整地,整地規格為50 cm×40 cm×50 cm,回表土。2008年5月開展黑木相思無性系和卷莢相思無性系造林對比試驗,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個重復造林株數為30株,密度為110株/畝,各株行距設置為2 m×3 m,造林苗木高度20 cm,袋苗。造林前使用藥劑浸泡苗木防治白蟻,所用藥劑為毒死蜱,用量0.25 kg/4000株,每穴施基肥0.25 kg,造林2個月后每株追加100 g尿素,后續除草期間配合追施復合肥150 g/株。
3.3 試驗林觀測
造林后每年年底對試驗林進行調查,調查項目有每株樹的高度、直徑、冠幅。2016年年底對試驗林全面調查,每木檢尺,測定黑木相思無性系、卷莢相思無性系的樹高及胸徑,求算單株材積。
4 結果與分析
4.1 黑木相思無性系生長對比分析
通過對9年生的黑木相思無性系生長量調查結果(表1)看出,9個黑木相思無性系平均胸徑為14.9 cm,胸徑區間在13.3~18.4 cm之間;9個黑木相思無性系平均樹高為14.8 m,樹高區間在12.8~16.0 m之間;9個黑木相思無性系平均單株材積為0.1307 m3,單株材積的區間在0.105~0.208 m3;從各個黑木相思無性系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來看,超過平均值且從大到小的黑木相思無性系是M6、M1、M7。其中,M6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分別比平均值大了23.5%、8.1%和59.1%,M1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分別比平均值大了11.4%、2.0%和23.9%,M7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分別比平均值大了3.3%、4.7%和9.4%,說明這3個無性系在參試的9個黑木無性系中表現出較快的生長速度。通過方差分析(表2),不同黑木無性系的胸徑、單株材積存在顯著差異,而樹高差異不顯著。進一步進行不同黑木無性系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的多重比較(表3),M6與M1生長差異不顯著,M6與M7在胸徑和單株材積存在顯著差異,M6與其它無性系在胸徑和單株材積存在極顯著差異;M1與M7在胸徑和單株材積存在顯著差異,M1與其它無性系在胸徑和單株材積存在極顯著差異;M7與H9、M4、H33無性系在胸徑和單株材積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初步認為在參試的9個黑木無性系中,速生無性系按照生長量的大小順序分別是M6、M1和M7。
4.2 卷莢相思無性系生長對比分析
根據9年生卷莢相思無性系生長情況調查結果(表4)看出,5個卷莢相思無性系平均胸徑為12.7 cm,胸徑區間在10.1~14.9 cm;平均樹高13.5 m,區間11.4~15.1 m;平均單株材積0.0848 m3,區間0.017~0.132 m3。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在平均值之上的卷莢相思無性系有3個,按大小順序分別為J1、J3、J5,其中J1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與平均值相比分別大了17.3%、11.8%和55.7%,J3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與平均值相比分別大了3.9%、4.4%和15.6%,J5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與平均值相比分別大了3.1%、3.0%和12.0%。表明卷莢相思無性系J1、J3、J5在5個無性系中表現出較快的生長優勢。通過方差分析(表5 ),不同卷莢相思無性系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差異不顯著。多重比較顯示(表6),不同卷莢相思無性系中,只有J1和J5之間在胸徑、單株材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參試的5個卷莢相思無性系生長量有差別,但不同無性系之間的差別基本上尚未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與無性系造林時間尚短有關。
5 結論
通過對9年生的9個黑木相思無性系、5個卷莢相思無性系的生長量調查和對比,參試的9個黑木相思無性系中,生長量超過平均值的無性系有3個,依照從大到小順序分別為M6、M1、M7,這3個無性系的胸徑與平均胸徑相比增加了3.3%~23.5%,樹高與平均樹高相比增加了2.0%~8.1%,單株材積與平均單株材積相比增加了9.4%~59.1%。不同黑木相思無性系之間胸徑和單株材積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樹高的差異不顯著,初步認為M6、M1、M7為速生的黑木相思無性系。參試的5個卷莢相思無性系中,生長量超過平均值的無性系有3個,依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分別為J1、J3、J5,這3個無性系的胸徑與平均胸徑相比增加了3.1%~17.3%,樹高與平均樹高相比增加了3.0%~11.8%,單株材積與平均單株材積相比增加了12.0%~55.7%。不同卷莢相思無性系之間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的差異尚未達到顯著水平,初步認為J1、J3、J5為速生的卷莢相思無性系。
由于試驗林年齡才9年,隨著年齡的進一步增大,不同黑木相思無性系之間和卷莢相思無性系之間生長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尚不清楚,需要進行持續的觀測;本次試驗參與試驗的黑木相思無性系和卷莢相思無性系的數量還不是很多,對于速生無性系的篩選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有待于下一步繼續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潘志剛,游應天.中國主要外來樹種引種[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2]梁啟英.對桉樹人工林生態問題爭論的思考[J].桉樹科技,2005,22(1):23~28.
[3]謝耀堅.論桉樹人工林可持續經營[J].熱帶林業,2005,33(3):15~17.
[4]溫光遠等.桉樹工業人工林的生態問題與可持續經營[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5,21(1):13~18.
[5]謝耀堅.中國桉樹人工林可持續經營戰略初探[J].世界林業研究,2003,16(5):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