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陳曉麗,張輝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療區,吉林 吉林 132011)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效果
魏穎,陳曉麗,張輝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療區,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 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取在本院治療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46例,將患者按先后住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2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施輔助治療舉措,觀察組利用護理干預,予以輔助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對其實施系統合理的護理干預舉措,不僅能夠對其恢復期有效提升,且還可對患者的治療信心予以增強,在臨床應用當中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心肌梗死;恢復期;護理干預;效果
致使心肌梗死發病因素而言,其較多由于老年人心肌灌注在供需方面出現不平衡所造成,此病患者長期性,處于心肌缺血狀態,導致其心肌細胞出現相應死亡狀況,通常情況下,通過對患者心肌酶學改變狀況及心電圖予以檢查即可得出。而對于那些不典型癥狀,在發病時則會無癥狀顯現,患者會感覺到胸骨后劇烈疼痛及腹部不適狀況,一些患者還會伴隨有相應惡心暈厥及呼吸困難癥狀反應,因此,在具體臨床診斷當中常出現誤診狀況[1]。伴隨當今我國老齡化的日趨加深,且其在免疫力方面的整體下降,促使心肌梗死的發病幾率也在不斷提升,對其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舉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臨床資料 選取在本院治療46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將患者按先后住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23例。對照組中,男9例,女14例,年齡59~81歲,平均71.4歲;其中心律失常患者為15例,心力衰竭患者為8例;觀察組患者當中,男13例,女10例,其年齡58~79歲,平均69.7歲,14例患者為心律失常,9例患者為心力衰竭。經臨床檢查、所選取患者均確診為心肌梗死,兩組患者在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舉措,并對輔助治療措施予以運用,觀察組患者在實施護理干預舉措,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诶夏昊謴推诨颊叨裕鋬刃耐幱诿舾屑按嗳鯛顟B,且常由于自己實際身體狀況,而在心理方面造成陰影和擔心,此外,還會對家庭方面所可能造成的經濟輔導予以擔心,患者內心起伏狀況明顯,易造成患者病情反復出現的狀況,所以對老年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輔導具有一定的必要性[2]。相關護理人員要切實做好和患者之間所開展的積極溝通工作,及時發現或了解患者所存在的的憂慮,并采取相應減壓措施,消除患者所存在的焦躁心理,此外,還要將相關的康復信息,及時且長期性的向患者予以提供,對患者自身病情狀況及相應治療結果予以告知,當基于患者情緒穩定框架下,引導患者對戰勝病魔的信心及勇氣予以建立。(2)基礎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就病房而言,應對空氣流通狀況,及整潔性予以適當保持,根據患者所具有的興趣愛好,對其開展活動予以護理引導,幫助患者對自身疼痛,在注意力方面給與轉移;并就病房安靜狀態進行持續保持,另外,患者在睡眠方面也要保證充足;對患者的心律及血壓等指標進行密切觀察,避免出現相應并發癥狀況;將所患疾病的特征向患者予以講解,結合患者具體病情恢復狀況,對其開展相關康復運動予以制定,對患者所產生的情緒變化,要進行細致觀察,并積極傾聽患者所提意見及建議,以此對患者的康復運動,實施依據個體差異進行適當調整[3]。(3)飲食護理。飲食習慣科學化,對于患者的病情恢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相關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飲食予以指導,避免患者食用那些高脂肪及膽固醇食物,在日常飲食當中適當減少那些刺激性食物,應多食用一些清淡且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基于鈉離子對血容量具有增加作用,至此,會對心臟的負擔予以增加,另外,患者還要對食用鹽量予以控制[4]。
1.3 評價標準 治療后,對患者各方面指標進行評價,并運用癥狀自評量表,就患者情緒、焦慮及抑郁等實施測評。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實施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比較可知,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前后,差異不明顯,觀察組患者采用鼓勵干預措施前、后所存在較為明顯性差異,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癥狀自評量表得分對比(±s)

表1 2組干預前后癥狀自評量表得分對比(±s)
項目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精神病其它對照組(n=23)干預前2.21±0.78 2.34±0.71 2.33±0.75 1.78±0.51 1.89±0.39 2.12±0.38干預后2.10±0.65 2.14±0.63 1.92±0.61 1.55±0.48 1.66±0.31 1.91±0.38t值2.61 6.45 4.31 2.14 2.81 2.89觀察組(n=23)干預前2.25±0.75 2.41±0.73 2.31±0.78 1.82±0.49 1.89±0.42 2.07±0.35干預后1.53±0.55 1.48±0.29 1.59±0.37 1.45±0.38 1.57±0.17 1.41±0.33t值9.17 9.12 9.01 8.45 7.37 9.78
針對心肌梗死患者,對其開展治療之后,其在癥狀方面得到顯著改善,然而由于在手術方面具有較大的難度,至此,患者自身則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且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因此,患者便會存在各種不良心理,對病情造成嚴重影響,故此,對患者進行系統有效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5]。針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對其恢復期予以護理干預,應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狀況予以密切觀察,并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狀況,對其采取針對性性的護理措施。本文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基礎護理及飲食護理等舉措,從觀察組和對照組恢復期效果來看,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在效果上更為明顯,采用護理干預舉措,不僅更加符合患者實際日常生活狀況,而且還對患者的具體恢復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預防為核心,并不斷提升患者及相關醫護人員相應的自主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對患者實施更為全面的針對性治療,相關醫護人員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對自身的服務質量予以提升,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密切觀察,當患者心理狀況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對患者實施交流和溝通,最終實現患者順利康復[6-7]。通過本次研究可知,觀察組患者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因此,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患者在具體的疾病認知度方面的相應在得分,得到顯著增加,至此,表明實施護理干預,對于患者及其家屬在具體的疾病認知的程度方面具有增強效果,促使其在治療依從性方面予以提升,能夠以積極的調速參與到護理治療中,且還易于各種護理工作的正常有效開展。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工作,不對可安撫患者在治療方面所存在的不安情緒,還可對相關疾病知識有一個深層的理解及認識,從而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還可實現患者在自我護理方面的能力提升,此外,還要對患者給與相應鼓勵,促其盡可能早的就軀體活動予以恢復,此要求不僅對于其心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實現獲取更好的預后。對患者在合理及均衡飲食方面提供指導,用藥要定時,以此實現血脂及血壓的降低,實現預防并發癥的目的[8]。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對其實施系統合理的護理干預舉措,不僅能夠對其恢復期有效提升,且還可對患者的治療信心予以增強,在臨床應用當中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1]劉芳.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19:93,95
[2]Harvey DW,Philip EG,Zhen H.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emain high despite captopril and/or valsartan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heart failure,or both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sults from the valsarta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l(VALIANT)[J].Circulation Journal,2005,112:3391-3399.
[3]段偉平.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8):221,211.
[4]呂文杰.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5):2424.
[5]張蓉,吳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9):807-809.
[6]李蕊.臨床護理干預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9):99-100.
[7]陳曉莎.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2):134-135.
[8]楊通歡.連續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8):131-1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