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金+貳習
4月23日,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在河南鄭州舉行。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建業地產胡葆森、優客工場毛大慶等大佬紛紛出席,從不同角度表達出個人創業經歷和理念,同時也對時下諸多領域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判斷和預測。
汪建:華大基因如何消滅“聾啞盲傻”
提到基因你會想到什么?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在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全會演講環節提到了華大基因正在克隆的猛犸象、在汶川地震時克隆過的“豬堅強”以及下一步計劃克隆的劉永好(新希望董事長)。
會上,汪建表示,在物質時代發展是硬道理,但十年二十年以后,物質社會逐步富足了,“活著才是硬道理”。
他打趣自己對賺多少錢興趣不大,又“貪生怕死”,還現場把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句改成:“自由誠可貴,愛情價更貴,要是沒健康,全都泡了湯。”在汪建看來,“健康地活著”目前對于部分人來說還不是剛需,但把它變成剛需有著極大的意義。
如果物質時代的基本支撐是物質學,那么生命科學時代的基本支撐就是基因。新的目標帶來了新的動能,目前,華大基因正在克隆猛犸象,幾年以后我們或許就能看到活的猛犸象。
還記得汶川地震中被救出的“豬堅強”嗎?后來被養起來后,全國各地的人都去看它。它越養越大,后來太肥了,太老了,都走不動了。“而且被煽過,所以讓它活下來的唯一辦法就是克隆。”汪建和他的公司為了讓豬堅強的精神存活下去,提取了它的一點組織,把它克隆了。“我們克隆了6個,給四川博物館4個,我們自己偷偷留了2個,把這兩個基因改造成了寵物豬。”
沒想到,寵物豬非常受歡迎,汪建介紹說,前年把它們拿出去賣,幾天時間就賣出去一千頭,后來被農業部緊急叫停了,說“你們這個改造的東西怎么進入市場呢?”,“我說我們賣的是寵物豬,這是新科技帶來的新動能”。
“經濟物質發展時代過去后,中等收入陷阱也邁過去了,未來是什么?”身為華大基因的董事長,汪建全程演講離不開“基因”二字。
我們吃的糧食從哪兒來呢?糧的根本是什么?還是基因,所有食物都基于基因科學的支撐,新型農業的發展更離不開基因科學的支撐。“我們跟河南省政府建立了國家基因庫的河南分庫,準備做一個以基金為指導的新型育種和發展中心,希望對河南的轉型升級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汪建介紹。他兩年前還曾經向河南省委建議,華大基因可以幫助河南省把“聾啞盲傻”從歷史上抹掉。
談到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汪建聊到不久前華大基因和西藏政府簽訂了一項協議,旨在幫助當地人消除包蟲病。“三年內,我們一定要把包蟲病從中國的歷史上抹掉。”
“今天,我們還面臨很多出生缺陷的問題,每年有600萬腫瘤患者、8500萬殘疾人,每年有400萬腫瘤病人死于癌癥,這些數據加起來也比戰爭的死亡人數多得多。”汪建認為這樣的目標才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動能之一。“經濟發展都是剛需,我們生命的質量和長度就變成聽天由命的事了?我們的腫瘤病人為什么不能像歐美國家一樣有70%的機會再多活五年、十年?”
猛犸象可以再生,豬堅強可以永生,汪建在演講最后戲稱“下一個應該克隆劉永好,因為他的基因可能和別人不一樣。”
當然,從實操角度而言,汪建表示,目前能不能克隆劉永好不確定,但是可以合成一個劉永好,“我們正在做類似的研究”。
在向2.0過渡的時代,房地產企業都在想些什么?
4月23日下午,綠公司年會暨房地產企業的戰略之變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天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若雄、朗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明、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毛大慶出席并進行討論,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主持了此次論壇。
胡葆森表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國的開發商借助城鎮化的紅利,以住宅為主,95%都是住宅開發商,下一步怎么樣和教育融合,怎么樣和科技融合,怎么樣和文化旅游融合,怎么樣和商業融合,甚至怎么樣和體育融合,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些問題。最終的目的是和這些東西融合之后,單一的住宅開發商能夠變成一個新型生活方式的服務商,并以此來迎接消費升級和需求多元這樣一個大的中國社會變化。
“這個過程轉起來很痛苦、很漫長,也不會一蹴而就,作為我們(地產商)來講,還需要三年時間完成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初級模式轉變的過程。”近幾年來,地產市場被幾大主要地產商瓜分,胡葆森預測,這種趨勢還會加重,用不了十年,全國百強企業的份額將占到60%以上,甚至更多。
胡葆森表示,地產商做小鎮大概有兩種心態,一種還是為了圈地,用做小鎮的概念把小鎮作為拿地的一個手段,另外一種,確實有這種文化情懷,但是現在實際上第三種,就是從轉型上思考這個問題。
“做了一個小鎮,其經營模式一定不是把里面的房子賣掉了。從投資的角度看,能不能用眾籌的模式,最后內容的模式,能不能也用一種眾籌的方式實現內容具像化、定型,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胡葆森表示,從未來經營的模式上,房地產企業本身是個業主,但同時也是一個投資者、一個消費者、一個營銷傳播者,從而成為一個“多重身份的”角色;在這里面,又會有很多發生相互關系的其他人物,最后變成一個商業生態系統。
不過,田明也指出,中國還處在第一階段,大城市化、特大城市化,有很多城市人口還在外流。“更別說小鎮,江蘇無錫這些人口都是負增長,小鎮怎么大面積產生呢?”
“房地產白銀時代下半場到底是怎么樣理解的?”左暉指出,從開發的企業來看,今天地產市場也在分化,前20的開發企業變得越來越大,還有一些精品開發企業在找一些主流的方式,做一些轉型。
王若雄則表示不是太贊成“上半場”和“下半場”的說法。所謂“上半場”是一二線的城市,比如這次受到調控的鄭州,真的很驚人,像美國長島的感覺。但是中國廣袤的960萬平方公里,縣、鄉、市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歐洲、北美也還找不到臟亂差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