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軍+蓋昊
金融機構“放貸難”、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一直是橫亙在銀企雙方的鴻溝。而如今在山東,憑借良好的納稅信譽,小微企業就可以輕松進行無抵押貸款。自2014年起,山東地稅充分發揮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誠信情況比較了解的優勢,聯合國稅局、銀監局與29家省級金融機構簽訂互動協議,聯合開展“銀稅互動”助推小微企業發展活動。國家稅務總局和中國銀監會總結推介了我省的經驗做法,將這項工作從山東推向了全國。截至2016年底,全省17個市179個縣(市、區、開發區等)地稅部門已與603家當地商業銀行簽訂了“稅銀互動”協議,涌現出“稅易貸”“稅貸通”等多種形式的信貸項目,累計向金融機構推薦了10萬余戶小微企業,經金融機構調查核實,對1.1萬戶小微企業授信326.1億元,對7993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60.9億元,戶均貸款329萬元,讓小微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建立合作機制 打破“信息孤島”
“因為購進路燈需要較大的一筆費用,公司的流動資金周轉不足,遲遲不敢下手。”東營市圣達建材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建偉說。一籌莫展時,東營市墾利農商行向他推薦了“銀稅互動”政策,并順利通過該政策貸了150萬元。“當時感覺就是天上掉下了餡餅,更沒有想到的是手續如此的便捷和簡單,納稅信用還能夠兌換成“真金白銀”。張建偉說。
“‘銀稅互動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申請者只需要向銀行提交申請,并授權銀行查詢其納稅記錄即可,可以做到一天審批、五天放款,且無任何利息之外的費用。”墾利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蔡云說,由于貸款是隨借隨還,企業對資金的使用比較靈活,平均融資成本也比較低。
東營市地稅局聯合國稅局、銀監部門與全市34家商業銀行簽定銀稅互動協議,實現了商業銀行全覆蓋。開展“一對一定制式稅收服務”,解決金融部門因稅制變革不了解政策帶來的稅收風險,同時通過稅收風險管理,提高小微企業的納稅遵從,獲取多渠道信息,掌握小微企業的真實生產經營情況,為金融部門與誠實守信的小微企業搭起誠信橋梁,成功調動金融機構銀稅互動積極性,有效解決企業多套財務報表做假賬惡意逃稅或騙取貸款的問題,幫助金融企業控制貸款發放風險,幫助稅務部門控制稅收風險,幫助誠實守信、有發展潛力的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一舉三得,真正實現稅企銀三方共贏。2016年,小微企業貸款新增86.5億元,同比增長36.7億元。
“對于地稅部門來講,我們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誠信情況都比較了解,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與金融部門協調,推出了‘銀稅互動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貸款信用,將小微企業信用‘變現,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金融機構的放款顧慮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山東省地稅局企業所得稅處孫振介紹。
打造融資平臺 突破“落地瓶頸”
今年一季度,煙臺億嘉金屬制品有限公司通過中小微企業融資網站順利拿到煙臺市農商行600萬元貸款。季陸建介紹,從去年開始,公司籌劃新上生產設備,擴大規模,但一直苦于資金不足,擴產戰略只能一拖再拖。中小微企業融資網站的金融產品主要針對中小微企業,并在線提供相應的政策、擔保等服務,貸款種類及流程清晰明確,政府主導渠道可靠,稅銀合作放款迅速。季陸建已經向更多的朋友推薦使用“中小微企業融資網站”了。
“中小微企業融資網站”,是煙臺市地稅局聯合煙臺中小企業局、銀監局、人民銀行于2016年12月研發啟動并運行的“政稅銀企擔融資平臺”。
這個平臺是目前山東省乃至全國唯一的集稅收優惠增值服務、金融機構稅融服務產品、擔保機構信用資質服務、銀行監管部門監督服務質量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融資服務網站。最大的優勢在于企業可以根據各家銀行提供的信貸產品,申請融資貸款,各家銀行又可以利用稅務部門提供的誠信納稅企業相關信息選擇性的開展融資服務。
融資網站徹底打破了過去“銀稅互動”工作由稅務部門單一將誠信納稅的中小微企業通過信息數據傳遞給各家銀行進行融資信貸的傳統格局,顛覆了中小微企業信貸融資渠道不暢的固化思維,是“銀稅互動”的升級版。
盤活納稅信用 助解“融資難題”
德州市寧津縣慶豐農機制造公司在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會因資金不足而犯愁。日前,該縣信用社一次為他們放貸700萬元,有力解決了公司的資金流動難題。
寧津縣地稅局“稅貸通”工作,只是德州市地稅局今年以來推行“銀稅互動”、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德州市地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書慶說道:“今年以來,我們以全市納稅誠信體系建設為契機,進一步與全市金融機構凝聚合作共識,金融部門將確認無誤的小微企業信息作為向其提供信貸服務和相關金融優惠政策的參考依據,地稅部門則將金融部門反饋的小微企業按期還款率等信貸信息納入企業誠信檔案,定期對企業重新進行誠信評定,作為下一步的工作依據,更加有力地解決了全市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
攜手共筑誠信 確保“貸貸平安”
4月14日,萊蕪市國稅局、地稅局、財政局、萊蕪銀行系統和保險系統聯合簽訂“財稅銀保”合作協議。
萊蕪市地稅局局長楊永軍介紹,為進一步拓闊“銀稅互動”的深度和廣度,稅務部門借鑒了財政部門“政銀保”貸款保證保險工作的思路,引進財政資金、保險保證和銀行為小微企業貸款分擔風險,依托納稅信用信息、政府財政資金、金融產品、保險保證機制“四輛馬車”,將納稅人的納稅信用等級與其融資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的同時,財政、稅務、銀行、保險聯手為誠信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作為“財稅銀保”活動的第一批受益人,萊蕪裕源食品有限公司嘗到了“財稅銀保”帶來的甜頭。公司總經理韓兵說:“我們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季節性非常強。三四月份是收購大蒜的季節,由于2016年新建11000多平米的廠房,公司流動資金不多,如果資金籌備不齊,收購的大蒜就不夠全年黑蒜的生產。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通過農高區得到了‘財稅銀保合作這個好消息。我們帶著納稅信用證明去威海市商業銀行和泰山保險辦理了相關手續,短短幾個工作日內就從威海市商業銀行獲得了300萬元的信用額度。整個過程不僅不需要資金資產抵押,免去了重復遞交資料的麻煩,省去了來來回回的審核手續,還有“雙保險”融資貸款服務來為我們的貸款安全保駕護航。”
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銀保部經理楊盼說:“企業有了納稅信用,保險公司為企業提供風險擔保,銀行就更加信任企業的償還能力,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我們三方之間的聯系也更加密切。如此一來,誠信企業可以憑借信用等級直接貸款了。”
截至目前,萊蕪市國地稅部門共向10余家金融機構推薦有貸款需求的中小微企業620家,金融機構已對113戶中小微企業進行貸款,發放貸款3.72億元,推動了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壯大。
“銀稅互動”順應了風起云涌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山東省地稅局企業所得稅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山東地稅部門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深入開展納稅信用等級增值服務,進一步加強銀稅雙方信用信息互補完善,促進企業誠信價值升值,真正將小微企業的“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優勢”,切實幫助廣大小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山東省地稅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