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作成


2016年11月8日,安徽教育網一條關于濉溪職教中心在安徽省中職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消息,引發溪職教中心師生的熱議,濉溪職教中心共有9位老師在大賽中獲獎,這個成績在安徽省中職學校中名列前茅。其中,有7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獲獎的9位老師全部被推薦參加國賽,其中4位老師被推薦參加全國信息化大賽;6位老師被推薦參加“創新杯”全國比賽。
無獨有偶,在2016年安徽省中職學校優秀教研論文、優秀教學軟件和優質課評選結果中,濉溪職教中心共獲3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
一直以來,濉溪職教中心堅持以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專業建設為基礎,落實“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強師”發展戰略,努力把教學研究、教學指導與教育科研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充分發揮教科研引領和先導作用。濉溪職教中心在2014年4月通過國家示范校驗收后,經過前三年的基礎建設,學校已基本建立了“過程管理、具體管理”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目標管理”的教學質量管理機制。各專業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比以往更加規范,教學整體水平比以往有所提高,教學工作的開展穩定有序,傳統專業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新設專業如高鐵、會計電算化、動漫專業,在加大建設力度及日常管理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管理模式。廣大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素質水平和能力層次都有較大程度的提升。無論是在師資隊伍素質、教育教學監測管理制度、創建品牌專業意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開展示范校建設之前,學校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招生就業方面,尤其是一些熱門專業存在著生源多、師資緊缺現象,而且學校招生存在不重視生源質量問題,許多義務教育階段的問題學生、學習困難生被招了進來。職業學校一方面擔負著培養學生做人的責任,另一方面承擔著讓他們掌握技術、成才的重要責任。職業學校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必須解決擴大招生帶來的培養質量下降與省內外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以及專業教師資源短缺等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夠及時重視教育教學質量,就無法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就無法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新型產業工人的需要。學校深切地認識到,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良性發展,建設具有地方特色中職學校,就必須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質量工程。
師資隊伍建設一步一個臺階
師資隊伍基本滿足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需要。目前學校職工總數176人,其中專任教師131人,高級教師46人。師資隊伍在學歷層次、職稱結構等方面,最近幾年有突飛猛進的提升和發展,研究生人才占學校師資隊伍比例進一步上升。一方面,加強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和技能教學水平,特別是對剛畢業的專業教師要重點培養,力爭用3~5年的時間,將其培養成學科帶頭人。另一方面,加強了名師工作室建設,名師工作室已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成為學校專業建設發展的優質平臺、陣地和窗口,力爭用2~3年的時間再培養2~4名市級以上名師。
學校支持教師學習進修,有計劃地開展教師政治、業務學習,組織參加各類比賽,在加16年省級技能大賽和國賽中,學校均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一、二、三等獎近30人次。重視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教師培訓檔案健全,教師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努力打造“雙師型”I~A6X,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省級以上培訓12人次,國家級培訓2人次。學校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技能比賽中成績優異,2016年共有10余人次榮獲國家和省級“創新杯”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等各類大賽一、二、三等獎,涌現出徐峰、周文娟、劉瑞等教學名師和市級教學能手,省級科研課題結題1項,教學質量顯著;編寫校本教材8本(門)。
教學基本條件
和監測管理相繼完善
在濉溪縣委縣政府和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濉溪職教中心于2016年投入1600萬元改建實訓實習大樓11000平方米,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利用假期,將教室的多媒體全部更新換代,新增1個現代化機房,新購置電腦150臺,全部用于教學之中,改善了多媒體設備。
學校實習實訓條件和教育教學條件大為改善,為教師的學習、工作和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了把現代化教學技術引入課堂,今年又投入專項經費改造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100%教室均裝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
學校目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基本框架已經完成,已建立了較完整的制度體系,教育教學質量激勵制度進一步完善。進一步加大了教科研工作力度。經常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積極組織更廣大的師生參加國家、省、市技能大賽,提高職業技能水平,提高參與的比例。
加強教學制度管理
加強教學制度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制度保障、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質量管理科學化和規范化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依照國家有關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發展的要求,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濉溪職教中心制定和完善了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一系列的“三位一體”教學管理和監控制度,使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做到有章可循,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可靠保障。目前學校教育教學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
1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學校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工作作為中心工作來抓。2016年以來,學校根據《安徽省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5-2018年)》(皖教職成(2015]16號)通知要求,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教育質量提升領導小組。學校更新教學理念,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來抓。完善教學常規制度,加強教學研究,積極改進教法和學法,狠抓教學常規的督查。學校狠抓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和落實,加大教學環節的督查和量化考核,進行階段性教與學的質量檢測,充分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實行集體備課和聽評課、公開課制度,每周三下午集體教研,相互交流。
2.瞄準市場及時增加新專業,注重特色專業
學校招生就業辦積極開展市場調研,以市場為導向,每學期都會用一個星期時間主動到區域大中小型企業進行調研,制定詳細的調研計劃和調研表格,對各企業缺工情況做細致的臺賬,然后學校領導班子對各企業缺工、用工情況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措施,積極讓畢業生適應本地產業結構調整,對接相應行業,統籌規劃學校的專業發展,加強特色專業規劃建設,收到很好的效果。根據縣情,進行專業建設調查研究,確定汽修、數控、農學、計算機為學校特色專業,畢業生取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率達97%以上;學校注重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打造特色品牌專業,形成各自的專業特色和集群專業優勢,走“特色”發展之路。
3.注重各專業的均衡發展
根據當地實際和本學校專業建設的發展方向,確定主打專業和特色專業,增加專業設置的針對性,使示范專業在區域內起到引領、示范、輻射作用,帶動本校其他專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辦學思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資源,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加強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大力提升學校的發展后勁,加大引進行業企業專家進課堂的力度。
4.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學校始終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職業教育辦學特色,注重校企合作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實訓實習教學環節。建立了由學校領導、企業領導、行業協會、教學骨干等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從職業崗位需要出發,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引入企業崗位標準,建設“校企合作、以崗為綱、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開門辦學,與高校、企業捆綁發展,與淮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與企業聯辦,享用企業的技師、實訓資源,訂單培養,服務就業,通過校企合作,不僅實現了專業與產業的高位對接,使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也推進了學校特色專業建設,促進了學校跨越式發展。
5.建設現代學徒制
每年新增校企合作辦學單位不少于3家,至2017年達到6家以上:基地與車間對接:引進1家以上企業在校內建立實訓基地,在3家以上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2家以上企業建立核心合作伙伴關系;專業與產業對接:圍繞汽車制造、汽車營銷等產業,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打造成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示范性專業;教師與師傅對接:至2017年,汽修專業課教師取得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比例達到85%以上,“雙師型”比例達到70%,在企業聘請10名“技師型”兼職教師,建設一支20名左右的企業師傅隊伍指導學徒實踐。
教育質量的提升,最終還要落到教學的第一線,這也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所在。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實踐,并通過加強科學研究,做到教學相長,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在教學中,要設計好每一門課、每一堂課。結合課程的具體特點,創造性地應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條件的,可以積極采用教學模擬、實務操作等配合課堂教學,以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崗位技能,畢業后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教師必須重視科學研究工作,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參加學術交流,以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滿足教學及個人發展的需要。
濉溪職教中心學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統籌兼顧的方法,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理清發展思路,科學定位,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最根本的是始終把握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桿尺子,努力創建特色高校,走質量興校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