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暉
[摘要]近年來,在社會結構轉型的背景下,街道統籌轄區發展的職能作用日益重要。以黨建引領區域發展、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推進區域化黨建成為街道黨工委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同在一個街道轄區內的黨組織,卻因單位性質不同而形成溝通的壁壘,導致優質資源無法整合,服務群眾力量單薄,區域化黨建工作難以推進。因此,街道黨工委必須發揮核心作用,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調動轄區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共同參與的積極性,打造資源整合、互聯互補、共駐共享的黨建工作格局和服務體系。本文在回顧西城區牛街街道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對街道黨工委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進行了深入思考,著重分析了近期開展的黨建工作創新項目“愛心儲蓄銀行”所發揮的作用,以期指導今后的工作,把區域化黨建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關鍵詞]基層黨建;區域化黨建;資源統籌;黨建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7)02-0036-04
2004年10月,中組部首次提出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的要求,這是中國共產黨積極應對傳統“單位制黨建”與經濟社會結構轉型之間的不適應所進行的基層黨建模式的新探索。區域化黨建,其關鍵在于連線成面,把不同屬性的、管道式的單位黨建落在區域的平面上,打破單位自立門戶的壁壘,在轄區內形成互幫互助、共駐共建的家園式關系。要落實區域化黨建的工作目標,街道黨工委應樹立加強統籌、拓寬領域、強化功能、創新服務的工作理念,擴大區域化黨建的覆蓋面,增強黨建的生機活力。
一、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基本情況
區域化黨建是我們黨根據社會發展實際,對條塊之間、體制內外的黨建資源進行橫向重組的一項重大工程,旨在構建“大黨建”格局,提高黨建工作的整體效應,以實現黨建工作的科學化和現代化。區域化黨建應把握以下原則:
1.街道引領、組織保障原則。作為屬地管理的關鍵一環,街道黨工委在區域化黨建中應發揮核心和引領的作用。通過有效調度,使該區域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小微企業、學校、新經濟新社會組織及在其中建立起來的黨組織行動起來,主動參與到區域內黨建工作中來。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首先要有堅強的組織保障,采取適合區域實際的運行模式來構建組織運行體系。
以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街道為例。街道轄區面積1.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萬人,其中回族人口1.2萬人,是北京市最具民族特色的街道之一。轄區內有水利部、監察部、華北電網有限公司等150余家中央單位和90余家市屬單位。街道黨工委現有社區黨委10個、黨支部56個、黨小組116個,在冊黨員2772人。
為了讓區域化黨建工作有可靠的組織保證,街道黨工委積極研究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目前街道在區域化黨建運行模式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街道層面,成立社會工作黨委,通過整合轄區黨建資源,打通“單位黨建”和“區域黨建”的界限,構建起區域性的黨建聯盟,強化街道黨工委的統籌作用,加強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的組織協調、對“兩新”黨組織的領導和對轄區內黨員的教育管理;另一類是社區層面,成立社區大黨委,發揮總體謀劃與協調的作用。把社區單位黨組織納入大黨委機構中,通過章程,明確責任、義務、權利,采取大黨委聯席會的形式,實現共商共建。
2.統籌資源、服務群眾原則。區域化黨建的效果在于統籌優質資源、服務地區群眾、促進社會和諧。工作中要努力提高區域內組織資源的整合能力,將隸屬于不同系統的黨組織的優勢整合起來,對各類在職的、離退休的、流動的、工作于不同性質組織中的黨員進行有效引導與協調,做好資源儲備及合理調度工作,為地區發展建設服務。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始終加強黨建服務與公共服務的統籌,構建區域化服務格局。街道黨工委、社區各黨委發揮議事協調功能,搭建地區單位與社區的溝通平臺,挖掘轄區資源,不斷在服務居民上做出新的嘗試。轄區單位黨組織在活動場所、活動設備及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支持已成常態。特別是2014年以來,結合中央提出的深入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要求,在市、區動員下,在職黨員踴躍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截至2015年底,共有65個駐街單位、2298名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牛街街道以此為契機,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完善街道全響應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和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
3.共同參與、促進發展原則。黨的建設必須與轄區建設緊密結合,關注地區工作中不斷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獲得發展的方法和途徑。這需要廣泛吸納地區單位黨組織和群眾的意見、建議,群策群力共同為轄區建設努力。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活力正在于調動轄區單位的參與熱情,共同投入地區建設。
為此,街道黨工委領導及工作人員堅持定期走訪單位,詳細了解對區域發展的需求,征集各方意見。每年召開區域化黨建工作年會,總結工作、交流經驗、研究問題。社區層面,發揮社區大黨委作用,共同研究社區重點工作、區域化建設服務項目、重大資金使用等,強化各類資源的共駐共享。
4.凝聚人心、鞏固基礎原則。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看,越是長期執政,越需要鞏固人心基礎。共產黨員不同于普通群眾,必須發揮先鋒和表率作用。只有黨組織和黨員以實際行動服務群眾,才能贏得百姓對共產黨的認可,樹立黨在人民心中的光輝形象。區域化黨建工作中,發揮駐區單位優勢,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展現共產黨員風采,可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達到鞏固和擴大黨執政根基的效果,同時促進區域化黨建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因此,街道黨工委動員在冊黨員亮身份,發動區域內黨組織及黨員廣泛開展志愿活動。各社區黨委也積極發動地區單位黨組織,攜手開展便民服務活動,展示黨員的先鋒作用,受到居民的肯定。
二、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創新實踐
本著以上原則,經過多年的工作積累,牛街街道黨工委已創建了較為完善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2015年初,街道黨工委推出“牛街街道黨員愛心儲蓄銀行”創新項目,使區域化黨建工作更為系統、科學,達到新的高度。
1.項目基本情況。黨建創新項目是通過項目化的手段和創新的思想,解決現在區域化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目前區域化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項目設計之初,街道黨工委擬重點解決三個突出問題:一是黨組織和黨員在轄區建設中作用發揮不到位的問題。目前在街道還存在少量“潛伏黨員”,即把自己混同群眾,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二是黨員志愿者隊伍不統一、特色優勢無渠道滿足的問題。過去的志愿服務多為零散的、自發的、活動式的、技術含量較低的,有些單位反映,社區志愿活動缺乏長期規劃,導致自己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沒有系統性;有些黨員表示,自己有專業特長,但總在從事清理環境等志愿活動,沒有體現出自身價值。三是區域內黨組織和黨員溝通交流不暢問題。開展活動還需要工作人員上門或電話通知,再層層傳達到黨員,缺少一個全體黨員能同時獲取信息的高效互動平臺。
第二,創新項目的起源及目標定位。針對以上問題,街道黨工委在總結社區試點項目成果的基礎上,推出“牛街街道黨員愛心儲蓄銀行”創新項目。此項目獲批為市、區兩級黨建創新項目,得到兩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資金支持。街道黨工委把項目目標定為: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合理有效統籌區域資源,建立一支優秀的、有影響力的黨員志愿者隊伍,健全一套科學的激勵機制,打造一個功能多樣的活動陣地,搭建一個便捷高效、群眾滿意的服務平臺,通過個性化服務最大化地實現人力物力資源的共享,全面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
第三,項目實施及取得效果。2015年6月,“牛街街道黨員愛心儲蓄銀行”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創造性地采取模擬銀行的運營模式,以儲存志愿服務時長為基礎,志愿服務供需匹配為內容,激勵回饋為手段,資源共享為目標,將“互聯網+”的信息化理念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相結合。經過一年的實踐,項目已經取得明顯效果,主要體現在:參與地區共建的單位增多、街道黨工委搭建單位與社區供需對接的“橋梁”作用凸顯、區域內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受到群眾認可、區域內不同屬性的黨組織聯系交流更為緊密。
2.項目創新亮點分析。黨建工作科學化,需要有創新的思想,打破原有傳統的工作模式。因此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街道黨工委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突破。
第一,外包式運作模式,引入專業力量輔助黨建工作。目前,外包式運作模式被廣泛運用于政府服務中,但在黨建工作中還比較少見。針對這一黨建創新項目,街道黨工委嘗試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公開招投標引入專業社工力量,實施項目化運作。街道與社會組織共同研究制定項目運行方案、操作規范等,讓項目管理更加科學。定期邀請專家參與項目研討,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的同時,提升項目決策的科學性。這樣一方面把街道工作人員從項目具體操作層面解脫出來,另一方面又保證了項目實施的專業性。
第二,應用信息化技術,搭建黨員交流參與的高效平臺。在“互聯網+”技術被各領域廣泛應用的今天,黨建工作也應突破以往的交流模式,建設更高效的溝通互動平臺。街道黨工委立足實際,建設020(線上線下)服務管理平臺,把“互聯網+”的理念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結合,形成黨員全方位管理交流的新模式。以“牛街黨員e家”微信公眾號為平臺,集宣傳教育、動態交流、活動發布、在線報到等功能于一體,便于黨員隨時了解地區動向,及時參與志愿活動。通過這個網絡平臺,街道黨工委不但為廣大黨員提供了便捷的管理服務、實現了信息共享,還為今后推動區域化黨建工作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基礎。隨著應用的擴大,網上黨建功能仍在不斷完善。
第三,對接普遍性需求,通過黨員服務實現群眾受益。黨員志愿服務不應流于形式,而要真正發揮作用。這首先要了解群眾的切實需求,再對接轄區黨組織、黨員志愿者能夠提供的服務,才能供需匹配,既讓群眾滿意,又有效調動黨員志愿服務的積極性。為此,街道黨工委以多種形式開展需求及意愿調查,建立群眾需求庫、黨員供給庫和單位回饋資源庫三個數據庫,即在地區群眾中獲取他們的服務需求,在黨員志愿者中獲取他們的服務意向,在駐區企業中獲取對志愿者進行激勵回饋的參與意愿。由黨工委進行統籌分析,多維度了解當前群眾急需、黨組織可提供的服務。
第四,規范化管理模式,整合培育黨員志愿者隊伍。項目管理需要規范化的制度保障。通過系統地管理和實施,加強黨員志愿者隊伍建設,統一設計調度,將志愿服務規范化、集中化。一方面,根據居民需求建立不同服務方向的黨員專業志愿者隊伍,讓黨員發揮特長,在服務地區發展中體現自身價值;另一方面,通過科學評價志愿服務成果,在地區廣大黨員中啟動愛心儲蓄銀行志愿服務積分,推行回饋激勵機制。不但調動了黨員志愿服務的熱情,還培育出多支社區社會組織。同時,邀請轄區單位參與回饋體系,為黨員志愿者提供獎勵。這種聯建共建的方式,拓寬了區域化服務渠道,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問題,激勵了黨員的志愿行動。
第五,統籌資源共享,發揮轄區單位黨組織作用。街道轄區內單位眾多,屬性千差萬別,需要在了解單位資源的情況下,統籌安排,才能發揮轄區黨組織的作用。街道黨工委在項目實施中,設計出切合駐地單位優勢的特色服務,充分發揮在職黨員的特長,并打造出在職黨員服務群眾的品牌隊伍。如:牛街派出所的黨員志愿者為社區居民提供的“平安E警”服務、西城區第二圖書館的黨員志愿者的“青少年伴讀”服務等,都充分體現出行業優勢和專業化的特點,真正達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效果。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黨組織的熱情,并帶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地區建設和服務。
三、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的舉措
通過多年的區域化黨建工作和黨建創新項目的實施,對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有如下思考。
1.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必須發揮街道黨工委的核心作用。街道黨工委作為區域化黨建工作的領導核心,決定了區域化黨建的發展走向和推進力度。因此,發揮街道黨工委的職能作用,對于推進區域化黨建至關重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首先,要求街道黨工委樹立科學的工作理念,加強頂層設計,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在區域內,無論是單位還是群眾都有被服務的需求和交往的需要,只有打破條塊局限,才能實現互融互通、共駐共享,而這項工作只有街道合理統籌才能完成。其次,要樹立全局觀,把區域化黨建工作納入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發揮黨組織在社會服務管理創新中的領導作用。以黨的建設為核心,充分發揮優勢,積極整合資源,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第三,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發動更多的黨組織和黨員加入到區域化黨建和社會服務中來,提高共建主動性,擴大吸引力和影響力。
2.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必須創新基層黨建的工作手段。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是對當前基層黨建工作的要求。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必須著眼于解決現實問題,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用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措施。做到創新,必須解放思想提升能力,這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例如,在“愛心儲蓄銀行”項目的實施中,街道黨工委采取的“愛心儲蓄”、“志愿服務拍賣”、積分回饋等形式,盡管在以往的黨建工作中沒有,但得到了黨員、群眾的認同和積極響應。類似這種有利于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影響力、有利于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創新舉措,應鼓勵大膽嘗試、及時總結推廣。
3.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必須緊跟群眾需求做好服務?!叭娜鉃槿嗣穹铡币恢笔俏覀凕h的鮮明旗幟。區域化黨建要有活力,要為群眾所接受,必須以群眾最關心、最渴望解決的問題為抓手,通過黨建與民生的深度融合,使各級、各類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改善民生、固本強基、促進和諧等方面發揮先鋒引領作用。要讓服務群眾取得實效,就要以群眾為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多元化、精細化服務。目前,黨組織服務群眾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主觀性、片面性、物質性等問題。要改善現狀,就要努力對接需求與供應的關系,調動更多的轄區社會資源來提供服務,滿足不同服務對象需求,為基層群眾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服務,讓群眾最大限度滿意。
4.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必須建立健全工作的長效機制。實踐表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工作責任是基礎,健全工作機制是關鍵。這既是扎實推進工作的需要,也是落實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在區域化黨建工作中,應從最初的“運動式參與”向“制度式管理”轉變,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務實管用。在黨員志愿服務上,應改變過去零散的、自發的黨員志愿者服務模式,將黨員志愿服務規范化、集中化,制定統一的服務規范,建立長期有效發揮作用的黨員骨干隊伍。同時,既要做到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又要做到執行落實好的工作制度,建立黨建工作科學管理和考核評價體系。采取綜合措施,才能推動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持續開展。
5.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離不開上級黨組織的政策支持。作為北京核心區域的街道,牛街街道轄區內有一定數量的中央和市屬單位,由于它們的上級黨組織與城區和街道都不存在隸屬關系,因此在這些單位推進區域化黨建具有一定困難,有些單位甚至是本著與所駐街道社區的感情、或出于開展公益活動的考慮參與區域化黨建工作。如果中央組織部、市委組織部出臺一些政策,明確黨組織、黨員參與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具體要求,確立全體黨員接受屬地黨組織監督、管理與服務的原則,將會更高效地形成街道、社區與單位“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反饋”的工作機制,有助于區域化黨建的開展。
總之,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是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提升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取決于街道黨工委核心引領作用的充分發揮,駐區單位的積極配合,區域內全體黨員的熱情參與。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要強化街道黨工委的統籌能力和創新精神,善于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和信息技術,形成適應當前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基層黨建新模式,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動地區建設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