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霜葉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整合和運用的優勢在初中英語小班化教學的優勢尤為明顯,它能更好實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通過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小班化 閱讀理解教學 信息技術
英語閱讀能力是正確、迅速地從英語材料中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一種能力,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要嘗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英語語言環境,將枯燥、抽象的內容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真正地使學生閱讀英語成為“悅”讀英語。
一、巧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信息技術的形象化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溝通了語言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它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老師應充分重視學生好奇心強、好勝心強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創設多種形式,營造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和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善用多媒體創設語言環境
英語閱讀理解需要語境的配合。例如牛津初中英語9A第5單元Films的 Reading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課文篇幅較長,生詞又很多,我就想到按照Hepburn的演藝生涯的幾個重要階段可以把課文內容設制成幾幅相應的圖片:被法國作家Colette發現并在Gigi一劇中成功扮演主角、成功飾演Roman Holiday中的公主、唯一的電視劇Gardens of the World with Audrey Hepburn中盡顯自然之美,依次呈現同時設置問題:Which film is Audreys first film? Is Roman Holiday a big succes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Gardens of the World with Audrey Hepburn? 學生通過觀察獲取有效信息和基本情節后,初步產生用語言表達的欲望,再播放課文的錄音,學生便會很自然地開動腦筋,進行連貫思維和創造想象,課文內容在一種自然愉快的氛圍中被感知和理解,其教學效果之好顯而易見。
三、精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以閱讀策略的指導
隨著閱讀難度的增加,學生會慢慢失去最初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適時給予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避免學生閱讀陷入簡單平庸的重復勞動中。例如,閱讀第一步為快速閱讀,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快速閱讀的技巧、方法及注意事項,指導學生有針對地閱讀;而在細節閱讀時也可用相同的辦法去展示相應的策略,既直觀又便捷,同時有效地踐行閱讀策略,久而久之,在不斷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但是,僅現代教育技術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也有其局限性,這時,小班化教學模式的運用,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1.小班化讓閱讀教學多樣化,學生參與活動更多。英語的實際操練一直是英語教師頭疼的一個問題,傳統的大班教學,一節課的容量大,學生人數多,每個學生實際能參與練習的機會比較少,很難有可能真正參與到閱讀思維訓練中去,小班化教學模式采用個人閱讀、小組討論,再配以用多媒體展示小組合作成果,學生參與閱讀的機會大大增加,閱讀操練呈縱橫立體發展趨勢。
2.小班化背景下,可以更好地開展分層教學。每個班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也是困擾英語教師英語課堂的一大因素,尤其在閱讀課上,基礎較差的學生基本上對于老師用多媒體展示的問題很難解決,甚至連題目都難看懂,通過小班化分組分層教學,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基礎好的學生教基礎差的學生,基礎好的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教師穿插進行對基礎差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同時配以多媒體的音響,音像或視頻等輔助方式,讓學生們駕著合作的翅膀,在閱讀的上空盡情飛翔。
3.小班化背景下,更有利于開展合作閱讀。閱讀的精髓在于訓練思維,思維的更高境界在于交流,小班化英語閱讀教學在學生之間展開廣泛的合作與交流,便于學生之間情感和靈感的碰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僅使用多媒體人機之間無任何交流的不足。
4.小班化背景下,為加強個性化評價創造了更有利條件。多媒體作為不可或缺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不僅為小組合作交流做出貢獻,更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平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那么學生自然可以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閱讀材料產生認知,并結合現代社會價值觀,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總而言之,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知識,強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它的推廣與應用必將有效推動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效率及中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同時小班化教學模式使教師不僅能做到傳授知識,而且能走到學生中,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信息,解答質疑,進行方法指導,從而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薔,陳琳,程曉棠.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