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麗華
作業是課堂教學任務之外的有效延伸之一,它是鞏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一個重要支撐點。簡單枯燥、缺乏創造性的作業設計會讓孩子失去興趣,產生疲累感和抵觸感。因此教師首先應在作業的布置中多努力,多思考,增加作業的趣味和實用性,從而讓學生在這豐富多彩、情趣怏然的課外作業中鍛煉多種智能,保持其對英語的持久興趣和愛好。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作業的設計:
一、“聽”先導
一些老師的作業常常缺少“聽”的過程,而事實上,只有足夠的語言信息的輸入才能有整理過的信息輸出。所以“聽”的作業不容忽視。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練“聽”的作業。在低年級階段,以培養學生英語興趣為主,適宜讓學生聽難度較低的英語廣播節目,以中文多英語少的形式為適宜,也可以聽聽英語兒歌或是簡單的英語兒童歌曲。鼓勵孩子在聽的基礎上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和模仿,主動權在孩子手上,無論多少都是收獲。中高年級的學生適當提高要求,聽難易適度的少兒英語節目的同時。還需要多聽教材的配套磁帶,熟練掌握英語的基礎語言運用。也可以選擇網絡上一些簡單的純英文故事推薦給學生。特別要注意的是:中高年級的聽力還需注重能力的培養,在教師提供材料的同時,可以設計有趣味的題目,讓孩子完成。
二、“說”貫穿
讓學生能大膽地正確地“說”也是英語課外作業反饋的一個重要指標,教師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特點,創設讓學生自由說的口頭作業。例如在學習了I can see…這個句型后,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口頭練習:給學生一個圓型,讓學生自由想象、創造,I can see…進行造句,越多越好。這樣的練習給了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我們也可以收獲無數的欣喜。又如,在教學There be句型后,可以讓學生設計自己將來的家,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購置擺放物品,并用英語進行描述。這樣的活動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孩子在練習口語的同時感知生活。
三、“讀”深入
“讀”是信息輸入的另一個途徑,為了讓孩子讀的趣味盎然,我們可以對“讀”進行以下兩方面的設計:首先,教科書要“活讀”,教科書是孩子天天接觸的,也是最容易讓孩子感覺枯燥的,所以,提倡“活讀”。比如,設計了 “原聲帶”的比賽,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錄制自己的“英語專輯”,在課上、課間和中午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播放,評選朗讀最好的為“原聲帶”。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朗讀避免枯燥,也讓學生體驗成功,幫助學生建立“成功自我意象”,可以形成學生勇于實踐,不怕犯錯,充滿自信的積極情緒。因為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為追求最佳的錄音效果,反復聽說、模仿,使有聲作業盡善盡美,并把自己的錄音與原聲磁帶對比,自我反饋、自我鑒別,自己找差距,不斷糾正,反復琢磨,可謂一舉多得。其次,課外書要“廣讀”。如果將課內閱讀比作“前沿陣地”,那么課外閱讀無疑是“主要陣地”。我們可嘗試要求學生進行廣泛的涉獵,要不斷擴大接觸英語國家文化的范圍,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在為學生提供或推薦的閱讀材料中,我們要讓孩子主動運用自己掌握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來來處理閱讀材料。要求關注內容信息的同時也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可供閱讀的細節,如廣告詞、天氣報告、告示、時刻表、各種須知,甚至是一個指示牌,因為,這一切都有助于學生閱讀視野的開擴及閱讀能力的提高,也能真為深入的體會中西方文化精髓。
四、“寫”提高
“寫”,不是重復抄寫這樣的機械作業,而是在理解掌握的基礎上對知識的再運用、再創造。對中低年級學生來說,“寫”有一定的難度。但“萬事開頭難”,如果有明確適宜的計劃,從“仿寫”到“擴寫”,到“放手寫”,從“單詞”到“句”。到“片段”,孩子寫的能力必然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學過水果的單詞后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寫出你父母親和你自己最喜歡的三種水果名稱。孩子們既可以運用到書上的水果單詞,還可以上網去了解更多的水果單詞。又如,可以根據6A 補充習題第二單元的謎語來仿寫動物謎語,第二天的課上可以讓孩子們一起來猜一猜。對于高年級的孩子,“寫”的范圍更為寬泛,可以是課堂反饋的一些練習題;可以讓孩子翻譯經典的童話小故事;可以提供簡單的四格漫畫讓孩子來給圖配話;可以讓孩子改變劇本。“寫”的形式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讓孩子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練習中提升,在練習中創新,在練習中感知英語學習的快樂。
總之,課堂上要學得扎實,課堂外增添興趣,增長才干。我們相信,充滿著童趣、充滿挑戰、多維化的個性化作業一定能幫助學生克服在語言學習上所遇到的種種困難,讓他們找到樂趣,找到自信,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