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馳遠+田欣
摘 要:新經濟增長理論表明了科技與經濟的關系,科技進步可以緩解資源的稀缺性程度,加快經濟發展?;诳萍寂c經濟的互補關系,該文首先從世界主要大國的研發投入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分析了我國的科技競爭力,同時說明了科技競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后闡述了科技管理政策對我國科技與經濟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有利于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谠撐牡姆治?,科技創新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推力,并是今后我國經濟跨越發展的原動力。
關鍵詞:經濟增長 科技研發 科技進步法
中圖分類號:G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b)-0251-03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
Ren Chiyuan1 Tian Xin2
(1.Science Colleg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2.Applied Technology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China)
Abstract: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an alleviate the degree of scarcity of resources,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is article first from the world's major powers R&D of absolute quantity and relative quantity of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llustrates the compet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inally expounds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is helpful to build our country into a creative coun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force, and is the future for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cross China.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aw
新經濟增長理論表明了科技與經濟之間的內在聯系,闡述了知識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是使得經濟保持長期增長的主要因素。該理論將科技進步視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科技進步將推動經濟發展[1]。
1 科技與經濟的聯系
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的理論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解釋。首先,科技進步可以緩解資源的稀缺性程度,從世界科技發展史來看,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大。同時,科技進步主要表現在生產設備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生產工藝水平的改善上。技術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消耗。生產工藝水平、勞動者素質是技術水平的主要標志,極大影響經濟的邊際效益,而科技進步會提高相應的工藝水平和勞動者素質[2]。此外,科技進步也會提高決策管理水平。因此,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夠有效地采用先進的設備和工藝,吸收新的技術成果,改善管理的組織過程,促進產業技術結構的合理化,促進產業的高次化和產品的高密化,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從而實現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新經濟增長理論表明科技進步會提高生產力,但是科技本身就是復雜的范疇,科技也是經濟社會活動的特殊產品,其也是有成本和風險的。并且科技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也不是簡單糅合就會產生價值的。因此,分析科技與經濟在世界主要大國的興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際上,從近代科技的發展脈絡來看,科技與經濟的關系在不同國家表現出了不同的風格與效果,該文就著手分析世界主要大國在近半個世紀內的科技與經濟的關系,從科技與經濟的走向趨勢分析不同的科研政策與環境對經濟的影響,為我國的科技政策和發展方向提供理論依據。
2 世界主要大國的研發投入
該文在圖1中列舉了世界主要大國在這個世紀以來研發經費數據。從美國、日本、中國、德國、法國、韓國、英國、加拿大、意大利和俄羅斯等10個國家在2000年、2005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R&D投入數據可以發現,世界大國都在R&D上進行了大量投入,其中美國的投入金額最大,在2011年超過了4 000億美元,中國投入金額也較大,達到了1 000億美元,排世界第三。而從增長趨勢上來看,中國的增長比例最高,2011年的投入金額是2000年投入金額12倍,俄羅斯和韓國的增長比例也較高,分別排第二和第三,而其余國家的增加額都在2倍以下,這表明世界大國都在科技研發上進行巨額投入,力爭在科技競爭中取得優勢[2-3]。
3 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
分析世界主要國家GDP總量與研發投入量可以發現,一般情況,更大的GDP總量會導致更多的研發投入,其比例主要集中在1.5%~3%之間,而科技強國美國、日本、德國的研發投入比例都比較靠前,這表明越強大的科技實力越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沒有巨額的GDP產出,科技研發就成了無源之水。見圖2。
韓國的研發投入比例最高,研發投入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4%,這表明韓國政府迫切想在科技進步方面占據領先地位。現實也表明,韓國在信息技術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也與其在研發上的不懈投入有關。中國研發投入比例稍低,不到1.5%,與世界主要大國存在一定差距,這主要是由于中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許多偏遠地區還比較落后,可支配收入較低,在研發投入比例上還不能和發達國家相比較。對于大國來說,巨大的GDP總量也會對應巨大的研發投入總量。
4 科技管理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我國“十一五”《綱要》明確規定今后經濟發展要“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發展和結構的調整,都要靠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來推動”??萍紕撔率钱a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根本推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推動生產力的大力發展,在此基礎上來影響各產業的投入產出以及消費者的需求偏好,進而調節產業結構[4]。我國也于2007年通過了我國的首部《科技進步法》,該法理清了科技與經濟間的關系,科技研發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將更加明顯和直接。
當前全球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經濟實力的競爭,并且逐漸成為國際競爭的主要要素之一。鄧小平曾講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對科學與經濟的關系的最真實的認識。20世紀90年代,前蘇聯在經濟衰退后,就迅速崩潰分裂,其科技實力也不可與分裂之前同日而語。在當前,隨著科學技術上的逐步落后,歐洲經濟也在蹣跚中逐步衰退。而據荷蘭中央統計局的報告稱:在1980年以來,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國家的崛起,歐盟現有經濟成員國占世界的經濟比重從30%跌至17%,而同時歐洲科技也被認為目前已大大落后于美國,并逐步被中國等新興國家趕超。這些數據清晰的表明,經濟是科技的支撐與基石,而科技會反過來對經濟產生巨大助力,科技與經濟在社會生活中是相互促進,并共同發展。沒有發達的經濟,就不能為科技進步提供有力的資助;沒有科技的持續進步,就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5 結語
從該文的論述發現,科技與經濟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持的關系,所有發達國家都從經費和制度上對科技研發提供了巨大支持,并在經濟上得到了巨大的回報。我國在科技上逐步從追蹤向超越邁進,科技與經濟間的互動更加密切,尤其在我國實施了《科技進步法》后,我國企業的科技競爭力會有巨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艷,閆國棟,孟威,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35-37.
[2] 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11):99-103.
[3] 陶瑋瑋.90后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12-14.
[4] 張蕾.論我國《科技進步法》的定位與完善[J].科技與法律,2006(1):7-12.